不會煮中藥?掌握這幾點煮中藥不犯難

不會煮中藥?掌握這幾點煮中藥不犯難

中醫中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在中藥視窗發藥時,經常會遇到患者諮詢熬中藥的問題。中藥的藥效不單與中藥藥材質量的好壞有關,還跟中藥的煎煮有莫大的關係,而中藥湯劑的煎煮更是一門學問,在古代醫書裡都是有講究的。

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中藥煎煮的相關知識,讓大家熬中藥不再犯難。

不會煮中藥?掌握這幾點煮中藥不犯難

一、煎藥容器

以砂鍋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鏽鋼鍋更次之,嚴禁用鐵器。

二、煎前浸泡

中藥入煎前一般應先用水浸泡30分鐘以上,或遵醫囑。加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2-5釐米為宜。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水量,防止煎幹、煮焦。

三、煎藥時間

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物煮沸後再煎煮20-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煮二次,第二次煎煮時間可略短。

不會煮中藥?掌握這幾點煮中藥不犯難

四、煎藥量

兒童每次服藥量約75毫升,故每付藥宜煎成150毫升左右;

成人每次服藥量約150毫升,故每付藥宜煎成300毫升左右;

一般分兩次服用。

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

將“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例如龍骨,牡蠣,磁石等礦物類中藥,還有一些毒性中藥,如附子,透過久煎可降低毒副作用。

不會煮中藥?掌握這幾點煮中藥不犯難

2、“後下藥”:

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後下藥”同煎5-10分鐘即可。如砂仁,薄荷,豆蔻等含揮發性成分的中藥,還有一些久煎後會減弱藥效的中藥如大黃,大黃久煎後起瀉下功效減弱,因根據病情選擇是否需要後下。

不會煮中藥?掌握這幾點煮中藥不犯難

3、“烊化藥”:

待藥物煎好後,取藥汁,趁熱加入“烊化藥”,利用藥汁的熱量不斷攪拌溶解即可。如有需要,還可以加入水或者黃酒隔水燉,將“烊化藥”溶解後再加入其他藥汁中。如阿膠,龜角膠等膠類中藥。

不會煮中藥?掌握這幾點煮中藥不犯難

4、“包煎藥”:

將“包煎藥”用紗布袋裝好,與其它藥同煎。如辛夷,旋覆花等,煎煮後湯劑裡含有刺激呼吸道的絨毛,可引起咳嗽等症狀,還有一些容易粘鍋的藥,如海金沙,蒲黃等,均需包煎。注意紗布裝袋時不宜太緊,以免水分難滲入,煎煮不徹底。

5、另服:

貴重類藥材都建議另煎服用,避免有效成分的丟失,如人參,鹿茸,冬蟲夏草等,具體情況按醫囑煎煮。

中藥的服藥時間:

宜飯前服用類

補益藥:

此類藥物如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丸、生脈飲、人參等宜在飯前服用,利於吸收而充分發揮其補益作用。

宜飯後服用類

1、健胃藥:

飯後服用有利於其充分接觸食物,達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之功。

2、辛辣刺激性藥物:

這類藥物如干姜、川椒、旋覆花、乳香等,飯後服用可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3、清熱瀉火藥:

此類藥物藥性偏寒涼,對胃有一定的刺激,飯後服用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宜睡前服用類

1、安神藥:

宜在睡前30-60分鐘服用,有利於迅速睡眠。

2、潤腸通便類:

睡前服用有利於消除腸胃積滯,以便於翌日清晨排便,使排便更輕鬆。■

【來源:廣東茂名市中醫院,作者:李得銘,指導老師: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