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患者不可忽視這一健康風險——心血管疾病!

類風溼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病因不明,主要以對稱性、慢性、進行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關節以外,類風溼也可以累及其他臟器,造成其他合併症,其中心血管疾病便是一大風險。

從中醫的角度而言,

RA屬於中醫痺症範疇

,認為其病因主要為風、寒、溼,表現為

行痺、痛痺、著痺,痺病

的病邪除了侵犯骨骼肌肉關節以外,也可內侵而累及五臟六腑,導致心肺等臟腑的損傷。

因此,RA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容小覷。

類風溼患者不可忽視這一健康風險——心血管疾病!

RA病人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較普通人群高!

有研究顯示,與無類風溼的女性相比,類風溼女性患者心肌梗死風險增加1倍,中風風險增加

48%

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資料也提示:與普通人群相比,RA患者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高

50%-60%

,而且發生更早,更加致命,對於病史超過10年的類風溼病人心肌梗死發病率增加了3。1倍。

RA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因素有哪些?

RA自身的免疫功能紊亂以及慢性炎症反應

炎症可明顯增加心血管風險,其主要是透過參與動脈粥樣硬化(AS)程序來加重心血管風險。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能夠產生一系列的免疫代謝紊亂,

破壞機體內環境,導致免疫紊亂、代謝綜合徵、炎症反應、內皮功能紊亂

等損傷的發生,與AS有一系列共有的發病機制,促使RA患者發生心包、心肌及血管的病變,如動脈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等各種心血管損傷。

某些治療RA的藥物也可能帶來心血管疾病風險

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炎症、控制關節症狀,但對類風溼的長期病情控制無明顯作用,且研究發現激素可增加血管內膜中層厚度,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生率,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也可

升高血壓、升高血糖

、導致血脂紊亂,這些也是常見的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

因此,在治療類風溼關節炎中不倡導盲目使用激素,而是視病情需要低劑量、短期使用,在有效治療疾病之餘也要追求將副作用最小化。

類風溼患者不可忽視這一健康風險——心血管疾病!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也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但也具有導致

血壓升高、水腫、心力衰竭加重

,心肌缺血事件增加的風險。

因此,在考慮使用NSAID治療時,需對所選擇的NSAID種類及其劑量、治療頻率等進行考量,

儘量避免

不必要的大劑量、長期應用NSAIDs;也不宜疊用兩種或以上的NSAIDs,這會導致不良反應的明顯增加。

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

RA患者較普通人

有更高的代謝綜合徵

(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和高血壓)發病率,而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在內的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可以增加動脈粥樣硬化(AS)的風險。

考慮達標治療的情況下,應如何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用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藥物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不僅僅是一個療效確切的傳統抗風溼藥物,更重要的是它也有良好的心血管保護作用,甲氨喋呤在控制RA病情之餘,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羥氯喹

:羥氯喹是一種作用溫和、副作用較少的抗風溼藥,目前已被證明可以降低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患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風險,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護效果。

類風溼患者不可忽視這一健康風險——心血管疾病!

中醫“活血化瘀”的同時防治心血管損傷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RA的一些病理改變

與中醫的瘀血阻絡的病機極為相似

,而臨床實驗也證明,採用活血化瘀藥,能夠抑制滑膜的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改善軟骨細胞的功能,促進新骨生成及修補,同時對血管動脈硬化的形成具有明顯防治作用。

視心血管風險評估,定期心血管疾病篩查

重視高血壓、血脂、吸菸、肥胖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篩查和預防,如無相關症狀,

最遲應在50歲開始

做心血管疾病篩查,如有相關症狀則應立即進行篩查。

最後提醒大家,中藥治療具有

多方位、多靶點、毒副作用小

等優點,在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中根據辨證使用中藥,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不僅可以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RA引起的心血管損傷,而且可以

減輕西藥的毒副作用,控制病情的發展,

從而進一步降低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