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平時比追求,戰時比底線

做生意的過程中,矛盾在所難免,有時候會有不愉快,甚至會跟人打官司。這個時候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平時比追求,戰時比底線”。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做生意,大家一起競爭,實際上比的是追求、價值觀、願景、使命、商業模式。

“野蠻生長”的時代,我們做生意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衝突,甚至是激烈的矛盾。我發現了一個規律,人們在衝突當中,底線的高低決定了手段的多少,以及手段的極端程度。這裡的底線,是指法制、道德、良心、傳統和做人的基本準則。

馮侖:平時比追求,戰時比底線

底線高的人,在追求人生目標的時候,會嚴格依法辦事,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展開博弈,同時遵守商業規則、公共秩序、公序良俗,尊重傳統,有正常人的良心。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而這些品格也是未來社會健康發展所需要的優秀領導者的關鍵素質。相反,那些底線低的人,就會不斷突破法律、道德、傳統和良心的束縛,做一些後果無法預料的事情。底線低就是在法律、道德以下,把自己處理事的基點放在君子約束的水平之下來想問題,比如剛才提到的寫黑稿,或者是給你製造一些特別的困難,甚至對你進行人身傷害,等等。這就是下黑手,這就叫底線低,在正常的道德水準以下動手。這種人你要特別小心。

所以,創業要想取得成功,不僅要能在正常情況下比追求,還要懂得在非正常情況下如何避險,甚至反擊那些底線比較低的人。

如果把底線和追求做一個組合,我們就能看清楚社會上的各種人。

第一類人是“無底線,無追求”,他們是社會上最爛的人,大部分無賴、地痞,包括所謂的黑分子、黑社會,對社會有害無益。這些人你遠離他就行了,別跟他做生意。

第二類是“有追求,無底線”,他們是最危險的。和這類人交往,很容易被他們坑。因為你容易被他的追求所感動、所迷惑,忘了他其實是不擇手段地在獲取利益,甚至會傷害別人。而你在跟他合作的時候,往往會被他傷害。

舉個例子,劉邦就是這樣的人。劉邦年輕的時候是個無賴,“好酒及色”,每天都拉著一幫人吃吃喝喝。但是他很有追求,看見秦始皇的車隊,就感嘆說“大丈夫當如此”,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劉邦也是個大丈夫,那我就得像秦始皇一樣”,所以他算是很有追求的人。

雖然有追求,可是他卻沒有底線。比如,他和項羽兩軍對壘的時候,項羽把他爹抓住了,要把他爹煮了喝湯。他竟然樂呵著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劉邦和項羽曾經拜過把子,所以劉邦說:“我爹也是你爹,你要是想煮了他的話,也分我一碗湯吧。”這心態已經遠低於正常人類的底線,所以在那個亂世裡他能成功,最終打敗愛美人、要面子的項羽。

這類人最有可能成為亂世梟雄,劉邦和曹操都是這樣的人。這類人如果做生意,在法制不健全的“野蠻生長”時代很容易賺到錢。

馮侖:平時比追求,戰時比底線

但是到了社會秩序良好、法制健全的正常環境中,他們的下場往往不怎麼好。不是去法院,就是進醫院,成了“兩院院士”。

第三類人是“無追求,有底線”,這些人是庸人。底線很高,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以至於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敢,沒有人生的追求,成不了任何事。

第四類人是“有追求,有底線”,這是真君子。在社會秩序良好、法制健全的情況下,我們真正應該讚賞、鼓勵、追求的是這第四類人。

在現實中,一個人的底線高低,往往跟他的經歷、教養、是否受過挫折有很大關係。

如果放在法治環境下,底線高的人也會有行動力。如果在特殊的社會轉型的形勢下,法制不健全、江湖和商業規則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底線的高低就決定了人成功的機率大小。所以,當有矛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研究對方的底線,考慮對方可能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矛盾。

在公平、法治的環境中,即使出現矛盾也沒關係,有了矛盾可以去仲裁、去訴訟。這個時候大家的底線是一樣的,是平等的,都在法律的基礎上來談事。

馮侖:平時比追求,戰時比底線

如果對方的底線不斷放低,那你就要有所提防,甚至要有所反擊,來制止他繼續拉低底線。這樣的話才能夠遏制對方,才能夠讓對方知道,必須依照法律和規則辦事,不許胡來。這就叫“平時比追求,戰時比底線”,這是一個“保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