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裡古人出手就是十萬兩銀票,古人真的有這麼多銀子嗎?

經常在古裝影視劇中能看到這樣的橋段,劇中的人物通常都是揮金如土,手裡的銀票跟大風颳來的一樣,出手就是十萬八萬的銀票。這就讓人感到奇怪,難倒古代的銀子真有這麼多嗎?看影視劇中那些闊少爺的花錢手法,難免會讓人感嘆古人開店做生意錢就這麼好賺?

古裝劇裡古人出手就是十萬兩銀票,古人真的有這麼多銀子嗎?

其實,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的朝廷可以用來流通的白銀並不多,明朝之前的主要流通貨幣還是以銅錢為主的。特別是宋朝的時候,因為宋朝所鑄造的銅錢質量過硬,甚至遠銷東南亞,成為當地的硬通貨,不過這也造成了大量的銅錢流失。但是,中國自古以來都缺銅,所以到了明朝時期,因為白銀的大量流入,從這個時期開始,白銀才逐漸的取代銅錢成為主要流通貨幣。

明朝作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海強國,利用遠洋貿易賺取了鉅額的白銀。這些流入明朝的白銀,主要來自於日本的銀山,還有一部分來自於和明朝做生意的葡萄牙商人。白銀的大量流入再加上銅礦的短缺,很快就提高了白銀的地位。從明朝中後期開始,人們做生意才主要以銀兩作為交易手段。

古裝劇裡古人出手就是十萬兩銀票,古人真的有這麼多銀子嗎?

那麼,一兩銀子究竟等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古代和現代一樣,都存在通貨膨脹的現象。所以,在不同的朝代,白銀的價值也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唐朝時期的銀價最高,相當於現在的兩三千塊錢。到了北宋時期,白銀的價值進一步下跌,只相當於現在的千把塊錢。到了明朝中後期,大量白銀流入明朝以後,白銀的價值跌的就更厲害了,以明朝萬曆年間為例,當時的一兩白銀大概可以買到180千克的大米,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到兩石大米。如果按照現在普通大米兩三塊的價格來算,一兩銀子大概也就是七八百塊。

古裝劇裡古人出手就是十萬兩銀票,古人真的有這麼多銀子嗎?

雖然說從唐朝到明朝,白銀的價值一路下跌,可是看到古裝劇中主角花錢都是以萬兩為單位,還是讓人忍不住想要吐槽。

就以文章開頭的圖片為例,十萬兩訂金換算成現在的金額,大概都要七八千萬元了,這小夥子做的什麼生意?光訂金就花掉七八千萬兩?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既然說到白銀,就不得不提到銀票。古代的銀票,跟現在的銀行存摺是一個意思。不管是在小說中,還是古裝劇中,銀票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但是,古代的銀票真的沒有電視劇中那麼好用,更加沒有影視劇中那種一萬兩、十萬兩的巨大面額。因為古代的交通和通訊比較落後,銀票這種東西,基本上出了本省就成了白紙一張了,更不可能有十萬兩這種超大面額的存在。

古裝劇裡古人出手就是十萬兩銀票,古人真的有這麼多銀子嗎?

例如南宋的名將張俊,非常懂得經營之道,家中的銀子多的真可以稱得上是金山銀山了。時間久了,張俊家裡的銀子都沒地方存放了。可能有人就要問了,家裡放不下為什麼不放在錢莊?問題是,古代的錢莊根本沒有影視劇中那麼發達,匯兌天下更不可能存在。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銀子,張俊就想了一個辦法,他把家中的銀子都鑄成一千兩一個的大銀球,這樣就不用擔心小偷了。因為這麼大一個銀球,小偷就算想偷也偷不走。為此,張俊還得意的稱其為“沒奈何”,意思是沒人能奈何的了這個大銀坨子,說來也是挺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