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寧遠城大顯神威,挫敗的努爾哈赤不久死亡

袁崇煥寧遠城大顯神威,挫敗的努爾哈赤不久死亡

本篇系精讀中國史連載298,《清朝史話》連載04,歡迎收看。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天命五年) 7月17日,努爾哈赤的宮門外,豎起了兩根大木竿,接著,他傳出了命令:“凡是下情不得上達的,可以寫材料掛到竿子上,我一定根據材料的詳情,親自受理。”

這樣,他的臣下,就更加“不敢欺隱,民情皆得上達” 了,結果形成了“滿洲大治”的興隆局面。

明朝呢?卻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世宗嘉靖時,有個叫王鏊的說過: 皇帝“常朝罕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秘,鮮或窺焉,以致上下之情鬱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此日積。”

而到神宗萬曆以後,豈止君臣隔閡,就連人妖也顛倒透了。有謀略、有戰功的臣子,往往遭到讒謗;無功敗軍之將,則只要靠上義父、乾爹魏忠賢的宦黨,便反倒大受其祿。比如廣寧之役的敗軍之將王化貞,就只獲了個末等的輕罪;抗戰有功的熊廷弼,卻被棄市而“傳首九邊”!

在這種環境裡,出現一兩個不惜身家、奮勇把關的官吏,卻也真像雨後的晨星,光亮一時。

曾做過福建延平縣知縣的袁崇煥,喜歡談兵,每每遇見退役將卒,總要打聽關塞軍事,弄清控衛關塞的情形,以把守關塞之才自許。廣寧之敗時,他正值“北覲”之中,不久,便單獨出山海關,遍視關外詳情,夜行荊棘蒙茸、虎豹潛伏之地,往往四鼓之時才返回住處。他曾說:“我不惜身命,與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御史侯洵也算是個伯樂,建議重用他,他於是被破格錄用為兵部僉事,監軍關外,臨行還拜訪了熊廷弼,兩人談了一天。

王在晉下臺之後,新任薊遼經略孫承宗非常支援袁的主張,同意他築寧遠城,任命他為寧前兵備道。因他修城迅速,愛護士卒,招徠流民,繁榮商業,又升他做了山東右參政。

孫承宗、袁崇煥同心協力,又築起了錦州、大淩河、小淩河、松山、杏山等數十處寨堡,恢復了四百多里的棄地;在“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的方針下,訓練了士兵十餘萬,還加強了水師,駐紮在寧遠西南海中的覺華島;又招民四百多萬,屯田五千多頃。這些有為之舉,確保了關外四年的平安。

袁崇煥寧遠城大顯神威,挫敗的努爾哈赤不久死亡

孫承宗對袁崇煥非常賞識和信任。然而,不久,孫承宗被魏忠賢解了職,薊遼經略換成了高第。

高第是個宦黨,一上任就下令撤了錦州、右屯、大小淩河、杏山、松山、塔山諸堡,委棄輜重米粟十餘萬。人民在迫遷中相死於道,哭聲震野。

袁崇煥拒不從命,上疏說:“閉關而守”,是“示弱”;自己的任務,不但是“謹守寧、前而已”,還要“練兵馬”恢復失地、 “撫循屯種,以天下復遼東“。

他對高第說:“我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我不必去!”這是天啟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的事情。

第二年二月,努爾哈赤乘此亂機率八旗精銳長驅直西,“至海岸,北越廣寧,大路前後如流,首尾不見,旌旗劍戟如林”,一鼓而拿下了錦州、大小淩河、杏山、連山、塔山諸堡,19日直至寧遠城下。

努爾哈赤遣人勸降,對袁說:“我以兵三十萬兵來攻,此城破之必矣!”

袁崇煥斷然答覆:“義當死守,豈有降理!且稱來兵三十萬,予亦豈少之哉?”

其實,袁崇煥的兵,才二萬人!

但是,他毫不畏懼,命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等分守四門,燒掉城外民房,遷民入城來堅壁清野,又刺血作書、拜將士以勵軍心,並信用居民戰守。居民、商人、民佚隊伍送飯送水,官生則把守巷口盤查奸細,可謂來了個軍民總動員。

2月20日,努爾哈赤命八旗精銳以裹鐵車牌、勾梯等攻城武器蜂擁而上。袁崇煥命家丁羅立施發紅夷大炮擊敵。後金兵抵城下,在鐵皮車的掩護下掘起城來。袁崇煥一面命扔下棉油火把以焚燒敵人戰具,一面又組織敢死隊縋城出擊,殺退了敵人。

21日,後金軍又乘夜出擊,仍不成,26日只好解圍而去。

努爾哈赤自25歲用兵以來,歷43年,自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不料在袁崇煥的手下,竟損兵折將,“大懷忿恨而回”,從此悶悶不樂,背上長了毒瘤,不到八個月,在從清河溫泉沐養返回瀋陽的途中,就死在離瀋陽40裡的靉雞堡了。

另有史書記載,努爾哈赤之所以退兵,是袁崇煥用紅夷大炮狂轟亂炸之中將努爾哈赤重傷,因此不得不退兵,後因傷不治而亡。

《經典中國通史》(16冊)

¥168

購買

本文內容編選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與“讀史”聯袂打造的中國讀本《經典中國通史》之《清朝史話》。

《經典中國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別是:《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國史話》《秦漢史話(上)》《秦漢史話(下)》《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上)》《隋唐史話(下)》《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前期史話》《晚清史話》。

這套書是由十多位出生於上世紀上半葉的老一輩歷史學家,耗時數年,精心編撰而成。從夏商到晚清的歷史遷徙,五千年華夏史全景描繪,專業權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傳世經典,值得學習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