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修、華佗、禰衡等才子之死,洞見正史中的曹操

前言:在上篇文章中,我給大家介紹了三個人,即孔融、許攸、婁圭,並分析了他們被曹操殺害的原因。其實,歷史上曹操殺害的人,遠遠不止他們三個。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給大家介紹另外三個人,即楊修、華佗、禰(mí)衡,並給大家分析他們被曹操殺害的原因。相信看完後,大家會對曹操有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一、楊修之死

從楊修、華佗、禰衡等才子之死,洞見正史中的曹操

楊修劇照

楊修這個人,想必早已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我們在中學課本里面,也學習過有關楊修的文章,老師給我們仔細地分析了楊修的為人,什麼剛愎自用、恃才傲物呀,幾乎所有不好的成語都能往他身上套。老師也給我們說過,正因為楊修的那種性格,才導致他被殺的命運。這從側面上,也襯托出了曹操疑神疑鬼、殘忍暴虐的性格。那篇文章還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低調,千萬不可像楊修那樣,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耍點小聰明,不把別人放在眼裡。

那麼,歷史上的楊修被殺,真的是因為他驕傲自滿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選還得介紹一下楊修。

楊修生平簡介

楊修,字德祖,他的家庭背景極好。

有多好呢?

他的父親叫楊彪,當過司空、司徒和太尉;他的祖父叫楊賜,當過司空、司徒和太尉;他的曾祖父叫楊秉,當過太尉;他的高祖父叫楊震,當過司徒、太尉。

也就是說,楊修的祖上,有四個人都位居三公。

按理說,楊修出身在這樣的家庭,身上肯定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認為自己比別人高貴,看不起他人。

但是楊修沒有。

按照《魏略》的說法,楊修是才華橫溢,而謙虛恭敬(謙恭才博)。曹植,曹操的第三位兒子,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被評為“建安七子”之一,也非常欣賞楊修,經常跟他互通書信,對他大肆誇讚。自曹丕以下的人,都爭相跟楊修交友(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

既然如此,曹操為何要殺他呢?

從楊修、華佗、禰衡等才子之死,洞見正史中的曹操

曹操劇照

大多數史學家都認為,楊修死於“奪嫡之爭”。他們認為,楊修站錯了對,不該站在曹植這邊。曹操將王位傳給曹丕後,害怕曹植、曹丕兩兄弟會爭個你死我活,更害怕楊修會給曹植出壞主意,於是就把楊修給殺了。

不要說後來的歷史學家們這樣認為了,就連楊修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

楊修死前,對好友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固以自以死為晚。”

而楊修說這個話的背景,是此前他跟曹植來往密切,受到了曹操的懷疑。

但是易中天先生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楊修不是死於“奪嫡之爭”。易中天先生說,楊修是幫助過曹植,但是他並不是曹植的“死黨”,跟曹丕的關係也不差。據《典略》記載,楊修曾送給曹丕一把劍。曹丕很喜歡這把劍,經常佩戴它。等到曹丕當了皇上後,在洛陽的時候,還老是佩戴那把劍。有一次,曹丕出宮,追思起了楊修。只見曹丕拿著劍,回頭對身邊人說道:

這就是楊修當年說的王髦的劍,王髦如今在哪裡呢?

後來曹丕找到了王髦,送給了他一些穀物。

由此可見,楊修跟曹丕的關係,也是蠻好的。

所以易中天先生就斷定,楊修不是死於“奪嫡之爭”,曹操是為了自己,才殺死楊修的。

是呀,楊修是聰明,但是他有的只是“小聰明”。楊修作為曹操手下的文員,經常不老老實實地呆在辦公的地方,而是提前把需要寫的東西寫好。等到曹操問的時候,直接交出答卷。剛開始,曹操還覺得很正常。可是一來二去,曹操找出了其中的原因。

毫無疑問,那刻曹操的內心是憤恨的。他曹孟德,何許人也?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豈容他人知曉?

所以,等到時機成熟,曹操就要了他楊修的命。

可憐的是,楊修死到臨頭,都不知道曹操為什麼要殺他。

二、華佗之死

從楊修、華佗、禰衡等才子之死,洞見正史中的曹操

華佗劇照

華佗,子元化,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他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尤其精通醫術,當時有很多人都很佩服他。按照《三國志·華佗傳》的說法,是:

“遊學徐土,兼通數經。”

“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

華佗也確實很厲害,不愧為一代神醫。他包治百病,很多病人找他治病,他都能藥到病除。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華佗只需要在病人身上扎幾針,病人的病就好了。如果用針灸不能治好病人的話,華佗就給病人打麻醉藥,然後做手術。這樣一來,病人也不會感覺到疼痛了。一個月左右,病就好了。

我這麼講,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玄乎。不會吧?華佗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厲害嗎?

大家不要覺得我說的誇張,以上記載都出自於《三國志·華佗傳》。而《三國志》是陳壽寫的,陳壽是一位很嚴謹的歷史學家,他寫的人物傳記,若沒有經過一番考證,是不會輕易寫的。

當然了,光說不行,要證明華佗的醫術水平,還得舉幾個例子。

例子一

當時有個婦女懷孕了六個月,腹痛難耐,於是找到了華佗給她把脈。華佗把脈後說:胎兒已經死了。之後,華佗又預測了胎兒的性別。

結果,真如華佗所言。那位婦女,也被治好了。

例子二

一個叫尹世的縣吏,煩躁不安,口都幹了,聽不到別人說話,還大小便失禁。華佗給出了治療方案,吃熱的東西,出了汗病就好了。另外兩個縣吏,頭痛得不行,也找到了華佗。華佗就問他們:你們跟平時有什麼不一樣嗎?那兩位說沒有。華佗就勸他們不要喝酒。其中有個人不聽,不久就死了。

例子三

有個兩歲的男孩,得了怪病,經常啼哭個不停,華佗就說:他會這個樣子,是因為他母親懷孕的時候,得了風寒。說完後,華佗給了藥方。十天後,男孩的病就好了。

這樣的事例,真可謂是數不勝數、不勝列舉。

我舉出了這麼多例子,無非想說明一點,那就是華佗的“神醫”稱號,是當之無愧,名不虛傳的。

那麼,問題來了:華佗那麼厲害,曹操為何要還要殺掉他呢?

從楊修、華佗、禰衡等才子之死,洞見正史中的曹操

曹操劇照

據有關史料記載,曹操一共見過華佗兩次,一次是剛頭痛的時候,另一次則是頭痛欲裂的時候。

曹操第一次頭痛的時候,讓人找到了華佗,並將華佗留在了自己身邊,以便隨叫隨到。

史料到此,就沒有了下文。所以我們也就無法得知,華佗給曹操開出了什麼藥方。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操的病並沒有好,反而是愈加嚴重了。

曹操第二次召見華佗的時候,華佗說:主公的這種病,非同小可,不是一下子能治得好的。我只能給他延長壽命。至於結果怎麼樣,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之後,華佗以自己的妻子生病為由,怎麼也不肯去見曹操。

曹操當然生氣,他派人多次召見華佗。誰知華佗還是拒絕前往。這麼一來,徹底激怒了曹操,他馬上下令,將華佗逮捕入獄。

華佗臨死前,讓人給曹操送了封信,在信上寫了治療的方法。哪知道獄卒偷偷地看了,看後覺得華佗滿口子胡言亂語,於是就把這封信燒掉了。

曹操的病,愈發嚴重了,眼看就要一命嗚呼。但是他臨死前,下令將華佗處死,還說不殺華佗難解自己心頭之恨。

華佗死後,曹操的愛子曹倉舒生病了。曹操後悔不已,說自己不該殺華佗。

也就是說,華佗的治療方法,直到現在都是個謎。曹操也並不知道所謂的“治療方法”。

但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說華佗是想給曹操頭顱開刀的。曹操不信,懷疑華佗要害自己,所以將他殺了。

我個人認為,華佗可能是真的有特殊的治療方法,但是他知道手術有失敗的風險,再加上曹操是個疑神疑鬼的人,所以他一開始才沒有跟曹操說實話。等到後來,自己快要死的時候,就不得不說出來了。然而造化弄人呀,獄卒私自燒燬信封,導致曹操沒能看到。

那一刻曹操的內心,是無助的,是憤怒的,他恨華佗,恨他為什麼不救自己。

所以我個人認為,曹操殺華佗,是情有可原的。

三、禰衡之死

從楊修、華佗、禰衡等才子之死,洞見正史中的曹操

禰衡劇照

禰衡,字正平,平原(今山東德州臨邑德平鎮)人。據《魏略》記載,禰衡是個十分狂妄的傢伙,喜歡針砭時弊,看誰不順眼就罵誰。當時,很多人都討厭他。

但是有個人例外。

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孔融。

毋庸置疑,孔融是個人品高貴的人。

那麼,孔融怎麼評價禰衡呢?

孔融說禰衡才華蓋世,淳樸善良(淑質貞亮,英才卓葷),還說他記憶過人,是個難得一見的天才。

禰衡二十四歲那年,有人問他:你覺得,當今這個世上,誰最寶貴呢?

禰衡回答說:大兒子如孔文舉(孔融的字),小兒子如楊祖德(指楊修)。

呵呵,禰衡真的太狂妄了,竟連那兩位才子,都不放在眼裡。

孔融將禰衡舉薦給了曹操。曹操是很相信孔融的眼光的,但是他還是決定羞辱一下禰衡。他聘請禰衡,讓他當鼓吏。誰知道,禰衡欣然前往,連衣服都沒有換,他當著曹操的面擊鼓,神態自若。曹操當然生氣了,於是讓禰衡換上新衣服。

禰衡卻當著曹操的面,將衣服都脫光了,還把鼓擊得很好,沒有一絲愧疚的意思。

曹操大笑,對身邊人說:我本來想羞辱禰衡的,但是卻被他給羞辱了。

後來有一次,禰衡在外面,大罵曹操。曹操大怒,說道:

“禰衡豎子,乃敢爾!孤殺之無異於雀鼠,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所聞,今日殺之,人將謂孤不能容。今送與劉表,視卒當何如?”

曹操不愧是曹操呀,真是聰明至極,他知道自己不能殺禰衡,否則會引起天下人恥笑。

但自己不能殺,不代表殺不了,因為還可以“借刀殺人”。

後面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禰衡到了劉表那裡,很快被劉表身邊的人汙衊,於是被劉表趕到黃祖那裡。黃祖是個“大老粗”,他忍不了禰衡的謾罵和嘲弄,於是將他給處死了。

結語【曹操出於不同的原因,殺死了楊修、華佗和禰衡。但是,曹操的屠刀並不會就此放下,因為還要繼續殺下去,直到地老天荒,直到他進入墳墓……

[作者創作不易,朋友們方便的話,可以關注下作者。祝您事業順利,家庭美滿,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