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高仙芝的成長之路,要是不被冤殺,安史之亂能不能提前結束?

高仙芝在中唐時期是絕對的名將,雖然比不上唐初李靖,蘇定方那些戰神級別的名將,但也算獨樹一幟。唐朝自從唐太宗時代萬國來朝,被周邊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以來,朝堂上各種膚色,服飾,國家的人才同聚一堂,人才濟濟。來自高句麗的高仙芝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跟隨父親來到大唐。史書記載:“姿容俊美,善於騎射,驍勇果敢”。作為外族人,絲毫不影響他的發揮,大唐還是很包容的,高仙芝在二十歲的時候就做了將軍,可謂是年輕有為。

名將高仙芝的成長之路,要是不被冤殺,安史之亂能不能提前結束?

高仙芝先後在安西四鎮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手下任職,但是並未受到重用。發現高仙芝才能的人是夫蒙靈察,他在任節度使的時候發現高仙芝不簡單,軍事能力突出,所以一直培養重用。到了唐玄宗開元末年的時候,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成為安西都護府的二把手,封疆大吏。自從高仙芝當上了四鎮都知兵馬使之後,車馬華服,出行時光隨從就三十多人,很多人仰慕,非常風光。這時夫蒙靈察有個手下叫封常清(日後也是一位名將)非常仰慕高仙芝,也想投到他門下做他隨從,於是就毛遂自薦寫了一封自我推薦信給高仙芝。結果高仙芝看他相貌醜陋,身材瘦小,斜眼跛足,形象太差了,所以高仙芝不要他。但是封常清不灰心,第二天又去找高仙芝,還是遭拒。這次封常清來火了,跟高仙芝說,我仰慕將軍才投入門下,為何要以貌取人,高仙芝還是沒答應。封常清也是下定決心要跟著高仙芝,於是天天在門口等,終於被高仙芝錄取。

名將高仙芝的成長之路,要是不被冤殺,安史之亂能不能提前結束?

唐玄宗天寶初年,達奚諸部叛亂,從黑山以北,直到碎葉城(今中亞細亞伏龍芝市北)唐玄宗詔令夫蒙靈詧前去平叛。夫蒙靈詧讓高仙芝帥兩千鐵騎主力平叛,結果大勝。這個時候封常清的才能就展現出來了,他私底下寫好了捷報,把戰場情況和其他細節全部清清楚楚分析出來了,高仙芝看了後大吃一驚,立即採用。回軍時夫蒙靈詧迎接慰勞他,下面的判官就問高仙芝,這份捷報是誰寫的,你賬下怎麼有這樣的人才?高仙芝就介紹封常清,判官對封常清施禮讓座跟他交談,認為封常清是奇才。從此高仙芝對他提拔重用。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盛世當屬唐玄宗開元時期的“開元盛世”,也是大唐最榮耀的時刻。經過唐高祖,唐太宗父子打下的天下,唐高宗擴大版圖,武則天的發展穩定經濟生產,大唐王朝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手上已經達到巔峰。但是國家大了問題也會有,中原王朝基本每朝每代都會面臨周邊遊牧民族的騷擾,大唐王朝也不例外。吐蕃(青藏高原)就是讓唐玄宗時期最頭疼的外族,這時唐朝的戰略部署是在安西和北庭都護府,控制和管理著非常廣袤的地盤,在這裡和吐蕃也經常交手,爭奪安西四鎮和北庭一代。開始吐蕃和東突厥和突騎施聯盟,後面衰敗了,唐蕃爭奪的重點逐漸轉移到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南地區。

名將高仙芝的成長之路,要是不被冤殺,安史之亂能不能提前結束?

蔥嶺上面有兩個國家,就是大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小勃律原為唐屬國,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鎮的交通要道。後來吐蕃跟小勃律聯姻,因此小勃律國歸附了吐蕃,吐蕃進而控制了西北各國,因此“西北二十餘國皆臣吐蕃”,朝堂派了幾任安西節度使討伐都無功而返。天寶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詔以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充四鎮節度副使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軍萬人,征討小勃律。於是高仙芝為翻越蔥嶺作戰做好了充分準備。

蔥嶺就是今天的帕米爾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由天山山脈、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和興都庫什山等交匯而成。高原海拔最高有七千多米,這要是放在今天高科技的時代行軍都非常困難,何況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高仙芝帶領的大唐鐵騎不僅要翻越蔥嶺,跋山涉水,還要克服各種高原反應。高仙芝兵分三路,約定於七月十三日辰時在連雲堡(今阿富汗)下會合。大唐軍隊在高仙芝的指揮下,連戰連捷,小勃律王只得攜吐蕃公主出來投降,於是平定小勃律國,以三千軍隊駐守這裡。自平定了小勃律國之後,唐軍聲威大震,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都震驚投降歸附了。

名將高仙芝的成長之路,要是不被冤殺,安史之亂能不能提前結束?

天寶八年(749)十一月,吐火羅(今阿富汗北部)葉護失裡伽羅上表唐廷說,朅師國(今巴基斯坦北)王親附吐蕃,受小勃律鎮軍困苦,運糧受阻,欲發兵擊破朅師國,請求唐朝調發安西兵助戰。有了上次行軍作戰經驗,高仙芝準備更加充分了。在第二年戰勝,俘虜了朅師王勃特沒,唐朝冊立比較親近大唐的勃特沒的哥哥為朅師王。由於這兩次對吐蕃為首的外敵作戰,大唐的威望達到巔峰。高仙芝也被吐蕃和大食譽為山地之王。

當時大食(阿拉伯帝國)勃興於西南亞地區,並不斷向東擴張,中亞各國都臣服於他。當時地處中亞的石國(今烏孜別克斯坦塔什干)地處絲綢之路,農業和商業發達,非常富裕。高仙芝垂涎石國的財富,想佔有,於是誣告石國王“無蕃臣禮”,領兵前去討伐。其實石國對唐朝很友好,一直朝貢不斷。石國哪是高仙芝的對手,連國王都被俘虜了,隨後高仙芝縱兵殺掠,甚至連老弱病殘都不肯放過。從石國回軍的途中,又誣衊突騎施反叛,攻打了突騎施,俘虜了移撥可汗,突騎施對大唐的關係也是最為親密,高仙芝為了私慾滅掉這兩個親唐國家,已經失信於人了,是戰略上的失誤。

名將高仙芝的成長之路,要是不被冤殺,安史之亂能不能提前結束?

由於一系列的失誤,大唐的在西域的威望已經下降,多有不服。石國小王子逃出來之後就跑去暗中結交大食攻打安西,大食野心勃勃,正有此意。高仙芝有所察覺,很擔憂,決定先發制人。於是高仙芝親率蕃、漢兵3萬攻打大食。唐軍深入大食國境700餘里,到怛羅斯城(今哈薩克),與大食軍遭遇。大食軍隊人數有幾種記載,估計有十萬左右。由於葛羅祿部眾突然叛變,與大食夾擊唐軍,高仙芝大敗,乘夜間逃跑。幸虧李嗣業奮勇殺敵,為他殺開一條血路,才得以逃脫。史書記載:“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千餘人”。這就是史書記載的怛羅斯之戰。高仙芝雖然善戰,畢竟深入敵境幾百裡作戰,又有葛羅祿臨陣叛變,對手又是巔峰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又有阿拉伯名將阿拔斯統帥。就算如此,大食以後也沒有再深入大唐境內,畢竟大唐威望還在,安西四鎮還牢牢把握在大唐手上,大食也不是鐵板一塊。

名將高仙芝的成長之路,要是不被冤殺,安史之亂能不能提前結束?

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由於天下太平已久,當時宰相李林甫已經去世,再沒有人能制約邊關重鎮的節度使們,楊國忠接任宰相作為外戚,沒有李林甫的能力和魄力。手握重兵身兼四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楊國忠,從范陽起兵十五萬,氣勢洶洶殺奔長安而來。由於天平已久,不修軍事,所以安祿山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佔領了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唐玄宗此時也嚇到了,急派安西節度使封常清趕赴洛陽募兵迎戰,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任命榮王李琬為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率飛騎、彍騎及朔方、河西、隴右等,又召募了關輔新兵,計5萬人。雖然封常清有大將之材,都是手上都是一些臨時招募的市井之徒,毫無戰鬥力,結果兵敗。於是封常清就跟高仙芝建議退守潼關,潼關現在兵力少,要是潼關失手長安就危險了,高仙芝覺得很好答應了。安祿山部將崔乾佑趕來,一直攻不下。幸虧及時退守潼關,才讓關中安穩。

由於唐玄宗聽到了封常清兵敗的訊息,不分青紅皂白的把他貶為士兵,跟著高仙芝將功贖罪。這個時候監軍邊令誠幹了一件親者痛仇者快的事。由於跟高仙芝關係不好,喜歡指手畫腳。邊令誠回京跟唐玄宗說高仙芝和封常清各種不好,唐玄宗不分好歹,派遣邊令誠赴軍中斬高仙芝與封常清,他們被殺戰士們都喊冤。兩位名將就這樣隨便被殺了,讓人心寒。對當時糟糕的戰事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名將高仙芝的成長之路,要是不被冤殺,安史之亂能不能提前結束?

高仙芝的軍事才能是非常不錯的,可以說獨樹一幟。他擅長長途奔襲,分進合擊的作戰。山地行軍可以用藝術來形容他。能兩次翻越帕米爾高原那種極為惡劣的環境下行軍,還出色完成任務,好像只有他一人。奪取戰略要地的思想也是高仙芝的風格,儘量速戰速決把傷亡降到最低。

如果不是唐玄宗如此輕易戰場斬殺高仙芝和封常清的話,以他倆的軍事才能,安史之亂不用打那麼久,可惜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