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在死前的預言“臣等殄滅,天下亂矣”,闡明瞭東漢滅亡的原因

東漢末年的時候,漢室已經衰落到了一定地步,因此一些梟雄豪強開始渾水摸魚,一場精彩絕倫的亂世開啟了。三國時期普遍被認為是從黃巾軍之亂時開啟,而黃軍之亂的起因則和漢室的衰敗有著密切的聯絡。而關於這成亂世的開起,其實早就有人放出了預言,他就是宦官張讓。

張讓在死前的預言“臣等殄滅,天下亂矣”,闡明瞭東漢滅亡的原因

張讓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還是很熟悉的,在演義中他出場的很早,但並沒有什麼戲份可言。只直到他禍亂朝綱,因此引起了何進袁紹等人的討伐,最後被人誅殺。其實張讓不過是宦官中的一個代表人物,而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哪有什麼正邪之分。宦官把弄朝政自然是不對,但何進等人其實也沒好到哪去,甚至將他們說成東漢的滅亡的罪魁禍首也不足為過。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漢末的宦官和外戚的鬥爭。

張讓是個太監,往好聽點說他是一個地位不小的宦官,但就是這樣,關於他的記載也並不是很多。不管在那個年代,準備當太監的人普遍都是貧苦出身,張讓應該也不例外。入宮的時候,張讓自然是一個小太監(黃門),按記載來看,他應該是另一個太監趙忠的手下。後來受到漢靈帝賞識,被升為了中常侍。

《後漢書》——忠以與誅梁冀功封都鄉侯。延熹八年,黜為關內侯,食本縣租千斛。靈帝時,讓、忠並遷中常侍。

張讓在死前的預言“臣等殄滅,天下亂矣”,闡明瞭東漢滅亡的原因

在張讓活躍的時期,趙忠其實才是大長秋,但張讓的地位同樣不低。在朝中得勢之後,張讓的本性開始逐漸暴露了出來,他藉助自己權勢收受賄賂,並大肆啟用自己的親信。而漢靈帝對他們依舊採取放任的態度,因此朝政變得混亂,刺史和郡守也開始變得腐敗不堪。後來大將軍何進預謀除掉以張讓為首的宦官集團,但事情提前敗落,反而自己先被殺害了。

演義中袁紹和袁術見何進被殺,直接衝入皇宮屠殺宦官,張讓被逼的投水自盡。史料記載中,過程跟這差不太多,另外還有不是細節。張讓等宦官挾持了劉辯還有劉協,同時他們還準備帶走何太后,但被盧植阻止。堅守了一段時間後,才趁著夜色逃跑,後來被同行的盧植、閔貢逼的跳河自殺。臨死前放言“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這樣一句話。意識就是我們死了,天下即將大亂,陛下你自己保重。不難猜到,這一段記載被史料作者特意加工過,但這個加工可不是沒有道理的。

張讓在死前的預言“臣等殄滅,天下亂矣”,闡明瞭東漢滅亡的原因

宦官專權這種現象在東漢可不是從張讓開始,從恆帝時期這種現象就已經很嚴重了,但也是因情況特殊才產生的現象。漢恆帝繼位的時候年紀並不是很大,所以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就發生了,那就是輔政大臣專權,專權的大臣就是梁冀。待漢恆帝長大之後,他準備從外戚大臣中奪回政權,而他最有利的幫手就是身邊的宦官。這其中還有一個叫曹騰的,他的養子是曹嵩,而曹嵩的兒子就是曹操了。

在眾多宦官的幫助之下,漢恆帝成功的奪回了權利,同時也加重了他對宦官的信任。像曹騰這樣的人,他們雖然是宦官,但本質並不壞,而且還很有作為,所以曹操身為宦官之後也沒有被怎麼針對。但有好就有壞,宦官中自然也是這樣,所以自外戚大臣梁冀專權後,宦官專權的時代又到來了。漢恆帝自然喜歡這樣,但其他的外戚大臣和士族可不幹了。

《後漢書》——宛有富賈張泛者,與後宮有親,又善雕鏤玩好之物,頗以賂遺中宮,以此得顯位,用勢縱橫。

張讓在死前的預言“臣等殄滅,天下亂矣”,闡明瞭東漢滅亡的原因

公元166年,因為即將迎來天下大赦,一些宦官以及其黨羽開始為非作歹。但大臣劉質、黃浮等人還是照理處置了這些宦官。因此矛盾就爆發了,漢恆帝果斷站在了宦官這一邊,並處置了這些大臣。自此黨禁之禍的序幕就拉開了,一些有權勢的大臣開始不斷的上書,希望漢恆帝能削弱宦官的勢力。但效果可不像他們想的那麼美好,方式有所作為的大臣都遭到了嚴重的報復。

後來,宦官們害怕對外戚大臣的處理會牽連到自己,所以他們也向漢恆帝勸諫,這才有所緩解,而第一次黨禁也隨之結束了。但因為大將軍竇武的原因,黨禁再一次興起了,而且這次還發生了嚴重的兵變。當時恆帝已經去世,更年輕的靈帝上位了,也因此宦官和外戚之間的鬥爭更激烈了,誰都想成為東漢權威的頂峰。

張讓在死前的預言“臣等殄滅,天下亂矣”,闡明瞭東漢滅亡的原因

大將軍竇武準備發動政變直接除掉宦官,但計劃卻提前暴露了。宦官們為了保命,提前向竇武等人發難,這一幕和何進的遭遇很相像,但這次勝利的可是宦官。當時宦官們挾持了皇帝和太后,並假傳聖旨說竇武等人想叛亂,正好竇武和太尉陳蕃還真引了大量軍士攻擊宦官。而這一幕又真好被剛打完匈奴回京的張奐看見了。在宦官的哄騙下,張奐真的相信竇武想造反,因此將其擊敗被斬殺。

後來張奐知道自己被騙,氣憤之下拒絕接受宦官的賞賜,最終被罷官。相反張奐手下的董卓倒是很心安的接受了賞賜。雖然外戚士族未必就是正義的,但因為世人固有的印象,外加他們是受害者,所以口碑一直很不錯。進而一些比較有成就的人還有了當世八俊一類的稱號,後來的劉表就在其中。

張讓在死前的預言“臣等殄滅,天下亂矣”,闡明瞭東漢滅亡的原因

第二次黨禁還是以宦官的勝利而告終,很多外戚官和士族被流放,但事情並沒有結束。公元184年,黃巾軍之亂爆發,靈帝害怕之前被壓制計程車大夫跟黃巾軍一起造反,所以解除了黨禁。這下宦官的對手又回來了,而且比以往更加兇殘,因為虧吃多了。張讓等宦官死後,董卓控制了朝廷,外戚力量進一步擴大,並且迫不及待釋放之前被壓制慾望,同時皇權現在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看來“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這句話確實有道理。

張讓在死前的預言“臣等殄滅,天下亂矣”,闡明瞭東漢滅亡的原因

參考文獻《後漢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