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雙相情感障礙會被誤診為抑鬱,15-19歲青少年是高發人群

60%雙相情感障礙會被誤診為抑鬱,15-19歲青少年是高發人群

“醫生,救救我兒子吧!”一位母親淚流滿面地向醫生訴說著兒子的情況:“今年15歲的小恆是一名初三學生,讓小恆媽媽受不了的是,孩子會時不時地用尖銳的東西劃手臂,掀開小恆的衣服,手臂上全是佈滿了一道又一道傷痕,舊傷疊新傷,慘不忍睹。

小恆的雙相情感障礙和他的家庭環境分不開

醫生了解了小恆的情況之後,才知道原來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壓抑的家庭。父母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漸漸地,小恆變得沒有安全感,晚上連睡覺都不敢關燈。這個情況一直沒有引起父母的關注,一直到初中,小恆開始表現得情緒低落,老覺得看不到未來,不僅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嚴重時甚至想自殺。

在這種狀態下,小恆沒有辦法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只能三天兩頭地請假甚至逃學。煩躁的時候,他會不自覺地劃自己的手臂,看著傷痕累累的手臂,他也沒有覺得疼痛,甚至感到一陣輕鬆。“只有這麼做,我的內心才能好受一些,煩躁感也才會減輕一些”。小恆媽媽說,孩子有時候表現的很興奮,有時候心情又很低落,彷彿有雙重人格,而且這種情緒的變化也很快。

不知所持的媽媽帶著小恆來到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就診,小恆最終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廣州白雲心理醫院主任醫師張治華分析道:“小恆的雙相情感障礙和他的家庭環境分不開,孩子沒有建立自尊和安全感,進入青春期以後,心理發育進入高峰期,於是出現了明顯的情緒問題,對學習及人際關係造成影響。”目前,在接近1個月的心理、護理、體能康復等個性化治療後,小恆成功改善了症狀。同時,醫務人員們還透過結合心理+文體+體能訓練+生活技能的方式,幫助小恆恢復身心健康。

60%雙相情感障礙被誤診為抑鬱症

資料顯示,60%雙相情感障礙被誤診為抑鬱症,目前我國患病率達高達2%,是成年人最主要的致殘原因之一。另外,其自殺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0倍,應引起家庭、社會足夠的重視。

“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首先是遺傳,1/3的患者可以查出明確的家族病史。其次,家庭教育教養方式對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負有很大責任。不少患者的父母對子女過分地苛求,動輒嚴厲責難,導致孩子感受不到溫情和快樂,終日恐懼不安,缺乏自信;或者有些父母溺愛孩子,使孩子們的能力得不到發展,特別是交際能力缺失,被同齡人嘲笑,從而感到自卑,人格逐漸退縮。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若家族有不良遺傳素質,便有可能發展為雙相情感障礙。”張治華說。

張治華指出,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希望所有父母都要反思,給孩子一個安全有愛的成長環境。這樣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才能避免出現更多的情緒問題和嚴重的心理精神疾病。

名詞解釋:何謂雙相情感障礙?

張治華介紹,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一段時間或表現為抑鬱,一段時間有可能表現為躁狂。抑鬱時,患者心理像壓著塊石頭,整日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吃飯沒有胃口,做事提不起興趣,感到沒有能力、無作為,腦子反應慢。躁狂時,患者自我膨脹,整天興高采烈,說話明顯增多,也愛發脾氣,精力充沛,喜歡社交,對人過分熱情,愛管閒事,花錢大手大腳,自認為腦子特別靈活。青少年時期,尤其是15-19歲此疾病最為高發。

通訊員:謝智菲

責編:郭靜

圖片:通訊員提供

文字稽核: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