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到底為了什麼書法真跡而害死一個和尚

李世民登基以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裡的過並不是指李世民弒兄逼父,玄武門之變,而是他人生中不光彩的一件事,給我們後人一個話柄。

唐太宗李世民他附庸風雅,每次處理完朝政大事,總要下兩盤棋,練下書法,尤其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雖說藏有部分王羲之的字,但李世民對王羲之的《蘭亭序》一直念念不忘,他也有叫人尋找,但一直沒有訊息。於是他決定從王羲之開始查,順藤摸瓜,查到王羲之第七代孫智永。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為了什麼書法真跡而害死一個和尚

從東晉到大唐經過這麼多年,王羲之的《蘭亭序》一直在後代子孫手裡,經常拿出來觀摩練習,但在第七代孫智永是在浙江永欣寺出家當了和尚,還是個禪師,一生沒有結婚,臨終時把徒弟辯才叫到身邊,取出祖輩珍藏的《蘭亭序》真跡,再三叮囑辯才要“妥為儲存,萬不能散失”。

這個辯才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尤其是書法,盡得他師父智永的真傳,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智永去世之後,他按照師傅的遺囑,在禪房的屋樑上鑿了一個孔穴,把《蘭亭序》穩穩的放在裡面,每隔幾天還要爬上去看看,一是怕蟲咬,二是怕受潮,愛護程度超過了他師傅在世的時候。

李世民知道這本《蘭亭序》肯定在辯才手裡,因為數年前《蘭亭序》還在市面上出現過,按照王家祖先的吩咐肯定不會將《蘭亭序》藏進墓穴裡,會找一個最可靠的傳人,那就只剩下辯才和尚了。

當時的李世民雖說是皇帝,但也不會幹強搶這種事來,決定先送點禮過去,投石問路,肯收下的話,一切都好辦;若是不肯,李世民會親自上門。果然如李世民所料,當官員將禮送過去之後,還沒等官員開口,辯才先發制人說:寺廟年久失修,致使香火不順,佛祖嗔怒,感謝皇上聖明,賜銀資助。萬歲萬歲萬萬歲。所以官員也吃了個啞巴虧,屁溜溜的回去了。可見辯才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為了什麼書法真跡而害死一個和尚

辯才何以知道這是李世民設下的圈套呢?在於辯才本身是一個謹慎和會思考的人,他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愛好書法,到處搜求名人真跡,雖不是家喻戶曉,但在愛好書法這個圈子裡還是很多人知道的,更何況辯才本身便有王羲之的真跡,一直小心翼翼,所以面對官員的來訪一下子知道了來意。

但李世民不是個容易放棄的人,能做到皇帝這個位置的都是非常人,他用聖旨將辯才請進京,辯才不敢不去,一去到長安城,那歡迎的場面可是不比現代某某手機發佈會的場面弱,辯才嚇了一大跳,這也是李世民要的效果,只要讓辯才享受至高無上的榮耀之後,肯定會答應李世民的要求。可是事與願違,辯才對權利慾望都沒什麼追求,而且這《蘭亭序》還是他師父留下的,肯定不能給別人,他也知道李世民是一個賢明的君主,是不會對他做什麼的。

之後幾天辯才回到了永欣寺中,繼續與人每天下午討論琴棋書畫,有一天的下午有一個外鄉人在下棋,他的棋藝極其精湛,殺得對面還不了手,辯才忍不住手癢也去跟他下棋了,兩人使出渾身解數,四路出擊,到處點火,到處廝殺,最後還是分不出勝負。兩人相見恨晚,於是辯才將他請到了寺廟中居住,也住了幾日,期間兩人討論棋藝,討論天文,討論地理等等什麼都討論。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為了什麼書法真跡而害死一個和尚

知道有一天晚上,兩人討論到了書法,在爭論現在王羲之真跡已經沒有了,書法大家的多數都是被人仿造的,辯才說出自己有一副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老友一直不相信,不得已,辯才只能從他藏的地方拿下來,讓老友好好觀賞,老友期間不斷驚歎,也不斷表示羨慕之意,兩人直到半夜才分開。

這位老友便是皇上派來的蕭御史,他趁辯才和尚不注意將王羲之真跡偷偷拿走,並留下字條。辯才知道被拿走後,知道在也拿不回來了,又愧對師傅,於是他一頭往柱子撞去,把自己撞死了。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為了什麼書法真跡而害死一個和尚

李世民聽說這件事後,悔恨交加,將辯才厚葬,並說:“這是我的過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