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三個人進行過刮骨療傷,關羽最輕,最硬氣的一個人不出名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關羽刮骨療毒的描寫,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硬漢形象:華佗為關羽刮骨,關羽一邊喝酒一邊與人下棋,彷彿根本不知道疼一樣。血流了一盆,周圍的人都捂著眼睛,關羽則談笑風生。

歷史上有三個人進行過刮骨療傷,關羽最輕,最硬氣的一個人不出名

真實的歷史確有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但給他看病的不是華佗,而是一個沒有留下姓名的醫生。《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的胳膊曾經被流矢傷過,每到陰雨天氣,骨頭就會犯病疼痛。醫生告訴他,這是流矢中有毒,毒性已經滲入骨頭,要想治好,只能刮骨療毒。

刮骨療毒?那時候似乎是個新名詞。不過,關羽不怕,只要能治好病,怎麼都行。

歷史上有三個人進行過刮骨療傷,關羽最輕,最硬氣的一個人不出名

做手術的那一天,正好關羽請人吃飯。醫生一邊做手術,關羽一邊吃飯喝酒。血流了一盆,關羽該喝酒喝酒,該吃肉吃肉,談笑自若,好像手術根本沒有發生過。

這絕對是一個硬漢形象。歷史上,除了關羽,還有兩個人也接受過類似刮骨治病的手術,也都表現地很硬氣。他們是隋末的高開道和後周的張瓊。

高開道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是一個驍勇善戰的人,也是個非常勇敢的人。他在幽州作戰中被亂箭射中了臉。高開道叫來醫生,讓他把箭拔出來,醫生說射得太深,不能拔。

歷史上有三個人進行過刮骨療傷,關羽最輕,最硬氣的一個人不出名

高開道很生氣,就把這個醫生殺了,又找來另外一位醫生。這位醫生說,要拔箭頭恐怕很痛,高開道又殺了這位醫生。他又找來第三位醫生。有前兩個被殺的教訓,這個醫生說可以取出來,但需要在骨頭上打一個楔子。

在骨頭上打楔子,他以為骨頭是木頭啊。可是,高開道同意了,只要能把箭取出來,用什麼方法都行。

歷史上有三個人進行過刮骨療傷,關羽最輕,最硬氣的一個人不出名

醫生割開高開道的臉皮,在有箭頭的骨頭處打楔子,然後取出箭頭。整個手術過程中,高開道不但沒有叫痛,還讓人奏樂上菜,邊手術邊吃飯。

同樣硬氣的還有後周時期一個叫張瓊的牙將,一箇中下級軍官,曾經救過趙匡胤的命。

《資治通鑑·後周紀四》記載,公元956年3月,在攻打壽春的戰役中,趙匡胤乘坐牛皮船進入壽春護城河。守城計程車兵亂箭齊發,像小椽一樣粗的箭紛紛向趙匡胤射來。

歷史上有三個人進行過刮骨療傷,關羽最輕,最硬氣的一個人不出名

為了保護主帥,張瓊用身體護在趙匡胤前面,結果被一支箭射中了大腿。箭射得很深,箭頭進入了骨頭,拔都拔不出來。張瓊喝下一大杯酒後,讓人敲碎骨頭把箭取出來。

敲骨取箭?這可是聞所未聞。但當時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手下人按照張瓊說的,敲碎了骨頭,把箭取出來。張瓊流了好幾升血,但神態從容自若。

歷史上有三個人進行過刮骨療傷,關羽最輕,最硬氣的一個人不出名

三個人,三個手術,都和骨頭裡的箭有關,看起來一個比一個疼,但他們都做到了談笑自如。

關羽和高開道還算得上正規的手術,還有專門的醫生,各種醫療裝置也都齊全。張瓊在戰場上就不一樣了。戰場上不一定有正規的醫生,即使有,軍醫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下給人治病,也難免有干擾。這樣看來,張瓊更硬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