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給司馬昭安排這個職位,兒子滿心不樂意,其實不懂父親用心

最近熱播的大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有一段劇情,魏明帝曹叡駕崩之後,齊王曹芳即位,司馬懿和曹爽受命輔政。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都被安排新的官職,司馬師被封為散騎常侍中護軍,執掌宮禁宿衛諸事;司馬昭則被任命為典農中郎將,屯田洛陽。

司馬昭對這個安排還不滿意,覺得去管種田是閒差,毫無價值。劇中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對司馬昭苦口婆心地教誨,說屯田是戰事根本,搞好軍糧後勤供應才能決勝天下。

司馬懿給司馬昭安排這個職位,兒子滿心不樂意,其實不懂父親用心

司馬昭

其實波叔扮演的司馬懿還沒有把司馬氏和屯田事業的關係講清楚,也沒講清當時屯田勢力對魏晉政局的影響。這要從頭說起,東漢的河內司馬氏家族原來是武將,後來轉型為儒學大族,也算是高門閥閱之家。司馬懿在曹丕時代躋身曹魏政權核心,而真正把持朝政則是在明帝曹叡時期。

無論是曹丕,還是曹叡初期,曹魏王朝的兵權都是諸曹、夏侯氏這些親貴重臣把持的,司馬懿雖然權重,但是還談不上控制兵權。為了實現掌控兵權的野心,司馬懿多管齊下,採取了很多手段,屯田就是其中之一。《晉書·司馬孚傳》曾有一段記載:

又以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習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

司馬懿給司馬昭安排這個職位,兒子滿心不樂意,其實不懂父親用心

司馬孚與司馬懿

這段文字的資訊量很大,當時司馬懿為都督,負責雍州和梁州的軍事,也就是防禦蜀漢北伐,正坐鎮長安,而他的三弟司馬孚則是度支尚書,主管大魏財政。司馬孚當時認為關中連續遭受蜀軍侵擾,物資匱乏,應當從冀州發遣農丁五千人去上邽屯田。

司馬孚所說的“屯田”與一般屯田不同,關鍵是他讓這些農丁“秋冬習戰陣,春夏習田桑”,既習戰陣,又習田桑,是曹魏軍屯的制度,本無足奇。可是,這次調發去關中的,是農丁,而不是兵丁。既然不是兵丁,就不在曹魏軍隊編制之內,司馬孚無形之中就在位司馬氏家族訓練一支編外武裝。這些農丁既然秋冬習戰陣,接受軍事訓練,由農民而成武裝力量,屯田兵的壯大,這是前所未有的。

司馬懿給司馬昭安排這個職位,兒子滿心不樂意,其實不懂父親用心

司馬懿

司馬氏在關中的屯田事業發展很好,太和五年(231年),司馬懿剛剛鎮守長安,當時的長安物資匱乏,關中沃野竟然需要外地輸送糧食。但是僅僅四年之後,青龍三年(235年),“關東飢,帝運長安粟五百萬解輸於京師”。短短四年時間,關中從糧食輸入地又成為可以疏解洛陽糧食危機的供應地,足見關中屯田之效。司馬氏也掌握了曹魏朝廷的財政命門!

四年時間,司馬懿和司馬孚兄弟更是透過“秋冬習戰陣,春夏習田桑”的模式,把無數農民變成了司馬氏控制的精兵!

景初三年(239年),在司馬懿討平遼東公孫淵之後,魏明帝曹叡就駕崩了。司馬懿回朝擔任輔政大臣,關中屯田暫時交給別人,但仍然是司馬家族控制。司馬懿在洛陽當輔政大臣的時候,屯田事務主要安排的是部下鄧艾。

司馬懿給司馬昭安排這個職位,兒子滿心不樂意,其實不懂父親用心

鄧艾

鄧艾當時是司馬懿太尉府尚書郎,受命主持淮水一帶的屯田。據《晉書·食貨志》記載,司馬懿對鄧艾很信任,很多事情“皆如艾計施行”。在鄧艾主持下,在從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屯田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鄧艾的屯田不僅為曹魏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樣也訓練了一支可觀的武裝力量,在屯田區,“五里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營是完全的軍事組織,而這些武力都是司馬家族的基本盤。

司馬懿給司馬昭安排這個職位,兒子滿心不樂意,其實不懂父親用心

雄兵

在回頭看看司馬昭的職務——洛陽典農中郎將。司馬昭奉命在洛陽附近屯田,這不僅是要控制首都糧食供應,更是要以兵農合一的辦法在首都洛陽附近部署一支軍隊,司馬懿的棋下的太大了。

司馬師出任中護軍,弟弟司馬昭是洛陽典農中郎將,司馬懿的大棋局就是要乾死曹魏,這謀略不得不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