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克起義之羅馬共和國各階層的生活現狀,奴隸受盡壓迫屈辱!

引言

奴隸大多是被羅馬俘虜的戰俘和破產農民罷了。而他們面對的則是羅馬共和國時期最為強大的軍隊。對於這些職業軍人而言,斯巴達克斯的奴隸戰士根本就不具有正面與羅馬軍隊硬抗的資本,而面對羅馬軍隊咄咄逼人的包圍攻勢。

這一年的夏天,初看起來倒也沒有什麼獨特的地方。羅馬城的生活的時光靜靜地流著。這個城市已經有了六百九十年的歷史,它是地中海上一個最大的奴隸佔有制強國的都城;它是整個古代世界豪華與貧窮的主要中心,又象詩人稱呼的那樣,是宇宙的焦點。

斯巴克起義之羅馬共和國各階層的生活現狀,奴隸受盡壓迫屈辱!

天還沒有亮,高低不平的小衚衕裡就發出農民們趕舊的大車的軸轆轆的響聲,這是他們載著蔬菜、乾酪、酒、肉、鷄鴨和水果上市場去了。 太陽剛射出紅光,四處就發出了賣麵包的和賣牛奶的叫賣聲。過一會兒,屋頂上便冒出了炊煙,這炊煙又和臺伯河岸邊所起的霧氣溶,合到一起了;接著,窄小的街道上便熱鬧起來,擠滿了人;城市的噪雜聲越來越密,有很多種聲音奇異地交響在這種噪雜聲裡那兒發出了打鉄的沉重的鉄錘聲,這兒發出了孩子們溫習功課的洪亮的朗誦聲,那兒是刺耳的鋸木聲,或是陶器匠的轉盤轉動的單調的嗡嗡聲,這兒又是馬蹄的得得聲和鉄器相碰的鏗鏘聲,還有遊人的高聲談話,鞭子的抽打聲,車輪的鱗鱗聲,鉄鏈的當啷聲,跑步人的喊叫聲和乞丐的哀討聲。城市在生活著一一它既勤勞又閒蕩,既歌唱又呻吟,既有求於人又詛咒他的人。

斯巴克起義之羅馬共和國各階層的生活現狀,奴隸受盡壓迫屈辱!

然而畢竟還是發生了一件事情。事情的訊息很快地傳到了那些還一無所知的人的耳中,到了身穿紫金邊官服、慢步走向市中心的長老的耳中,到了象一座銅象呆立在那裡站崗的兵士的耳中,到了從一淸早起就用彎彎曲曲的釘子釘厚鞋底的小手藝匠的耳中,到了坐著好象沒有份量的轎子從人叢上飄過的時裝貴婦的耳中,也到了確知轎子的眞正份量的抬轎的奴隸的耳中。就是到今天,只要你側身一聽,也可以從許多人的言談裡聽到四個字,在說到這同樣的四個字的時候,有人表現出敬愛和希望,有人表現出憎恨和恐懼,但卻沒有一個人無動於衷。

斯巴克起義之羅馬共和國各階層的生活現狀,奴隸受盡壓迫屈辱!

讀者啊,你也曾聽到過這四個字,這短短的、聲如霹靂般的四個字,這就是一個光榮的名字——斯巴達克。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的勇猛的戰友們,他們在遙遠的古代就髙髙舉起了解放勞動群眾的光輝旗幟,最後在崇高的忘我的鬥爭中為自由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斯巴達克是大約兩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隸起義中的一位最傑出的英雄。在許多年間,完全建立在奴隸制上的彷彿萬能的羅馬帝國,經常受到在斯巴達克領導下武裝起來、集合起來幷組成一支大軍的奴隸的大規模起義的震撼和打擊。”一一無產階級的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曾經這樣描寫過斯巴達克的起義。斯巴達克和他的戰友們英勇奮戰,究竟是反對誰呢?引起這場鬥爭的原因是什麼呢?

公元前一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大部分受羅馬人的統治。在這以前的好幾個世紀以來,羅馬是亞平寧半島上的一個小國,到了公元前第三、第二世紀,它不僅控制了義大利,而且還征服了沿海的許多族,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希臘境內那些分散的小國,馬其頓,巴爾幹半島伊利里亞部落住地。

斯巴克起義之羅馬共和國各階層的生活現狀,奴隸受盡壓迫屈辱!

阿希佩拉格群島,小亞細亞西部,現在的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部分地區的富饒土地,比利牛斯半島,現在法國的南方沿岸地區,還有科西嘉島、撒丁島和西西里島——所有這些地方都在不同的時期被羅馬人用武力的方法所吞。羅馬人把這些奪得的土地看作是自己的戰利品而加以搜刮,幷從這些國家裡運走財寶;那裡的居民在羅馬的總督、包稅商、高利貸者和士兵的橫行之下一兀人權,二無保障。嚴酷的羅馬國的殘無人道的威討是用鉄血手段樹立起來的,它選擇了一隻兇惡的母狼作為標誌。因為根據傳說,這隻母狼曾經哺育過神話中的羅馬城的奠基者。

斯巴克起義之羅馬共和國各階層的生活現狀,奴隸受盡壓迫屈辱!

這個叫做羅馬共和國的國家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呢?

羅馬共和國和當時所有其他國家一樣,是一個奴隸佔有制的國家,它的繁榮是建立在對經過各種不同遭遇希淪為奴隸的人進行最殘忍的剝削的基礎上的。在本書所講的那個時代,奴隸佔有制在最發達的各族社會制度中佔著統治地位。儘管地中海沿岸的社會和恆河、黃河流域的社會有所不同,因為它們是在不同的時間、條件下形成的,但是其中的奴隸卻一樣地在監工的皮鞭下做牛馬,勞苦得疲憊不堪,為當時的社會創造大部分的生活必需品。他們旣架橋和修水道,又建築宮殿和廟宇,使後代也讚歎不絕。

斯巴克起義之羅馬共和國各階層的生活現狀,奴隸受盡壓迫屈辱!

我們知道,奴隸佔有制度是入類歷史上的階級社會的第一種形式,也就是以私有制、以不平等和壓迫、以人剝削人為基礎的社會的第一種形式。人類社會大部分都經歷過奴隸佔有制度這樣一個階段。奴隸佔有制度同它以前的社會情況比較起來,是前進了一步,因為它為生產力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奴隸佔有制度的實質就是奴隸主不僅佔有土地、生產工具、牲畜和房屋,而且也佔有直接生產者、即奴隸。奴隸佔有制的社會根本不把奴隸看作是有理智、有慾望、有能力的人;奴隸象牲口或象其他任何一件用具一樣,是一種物品。法律不承認奴隸有任何權利。奴隸不能有財產和家室,不能出庭作証,沒有任何可以使他與自由民相接近的地方。稍一有錯,有時毫無過錯,只要奴隸主一發脾氣,說不定要受什麼懲罰、拷打和戲弄。在羅馬,為了一點小錯,就把奴隸扔給魚吃,或釘在十字架上,或鞭打至死。

奴隸是奴隸佔有制經濟下的主要勞動群眾。在古羅馬的田野上、礦山中、作坊裡和有錢人的家裡勞動的都是奴隸。奴隸和奴隸主是互相對立的兩個主要的階級,他們的利益是對立的,是毫不調和的。

羅馬的奴隸主把自己想象成為宇宙的主宰,實際上,羅馬國只不過是當時文明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北方的歐洲和南面的非洲,都有獨立部落的土地和它接壤;羅馬的東鄰是幾個奴隸佔有制的國家——非洲的埃及,亞洲的敘利亞王國、本都王國和阿爾明尼亞王國,以及小亞細亞其他一些比較小而又和羅馬人有一部分依附關係的國家。再往東就是東界直達印度的強國帕提亞。至於印度和中國這兩個國家,雖然它們已經有了髙度的文化,經歷了長期的獨立發展的道路,在當時卻很少為歐洲人所知。只有少數的旅行家,由於好奇心所致,或者由於想發財的心所驅,從西方來到這裡,把前所未見的自然珍品、勤勞的手工藝匠的傑作和半神話般的見聞等等帶到地中海的岸邊。

斯巴克起義之羅馬共和國各階層的生活現狀,奴隸受盡壓迫屈辱!

在古代的奴隸佔有制國家當中,羅馬國是最大的國家之一。羅馬國的政權掌握在佔有奴隸的所謂貴族的手裡。羅馬貴族輕視農業和軍事以外的一切職業,他們擁有大量的田莊,有成千的奴隸在這裡勞動。

土地是貴族的主要財富,而地位僅次於羅馬奴隸制的貴族階層,即所謂的騎士,則以經商和放高利貸為正業。這批入也靠包收稅款來發財,這樣做在被征服的國家裡特別有利。騎士不甘心自己在羅馬國的地位,所以不放鬆一切機會與貴族爭平等。

雖然羅馬共和國以大土地所有制為主,大領地上也是以奴隸為主要勞動力,可是農民仍然佔共和國人口的很大一部分。農民手裡有小塊的土地,有時還需要向大地主租種一些土地。他們一般都是和家人一起耕種土地,自食其力,只有很少數的農民佔有奴隸。

共和國有不少在當時看來是很大的城市,象羅馬、卡普亞、布倫迪希等等。這些城市的居民有很大一部分是奴隸,或巳經獲釋的奴隸,但是也有不少從事手工業、小零售商業或無所事事的羅馬自由民。這些人的物質生活往往是很艱苦的,很多人不得不依財主或國家的鯛濟為生。沒有生活資料又沒有固定職業的人,生活就更苦了。這樣的人在羅馬的城市裡還非常之多。

以上所介紹的羅馬國的幾類居民在人身上不僅是自由人,而且也享有羅馬公民的權利。但是,除了這些享受充分權利的公民以外,羅馬國的領土上還居住著不少只有人身自由而無公民權利的人。這裡首先是獲釋的奴隸,即過去是奴隸,後來因為某種功勞,根據主人的遺囑或者在主人生前被釋放的人,還有贖身自由的人。獲釋的奴隸只有在極個別的情況下才能立即獲得充分自由,取得公民權利;就大部分說,原來的主人對原來的奴隸還保持著相當大的支配權:他可以要他做一定的事,可以要他交一定的款,諸如此類,如果拒絕不幹,或者只要表現“不恭”,就可能是獲釋的奴隸重新變為奴隸的理由。奴隸獲釋以後,只有他的孫子才能成為完全自由的公民。

獲釋的奴隸大部分都有一種手藝,但是其中也有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一一有醫生、藝術家、文學家、敎師,也有演員和音樂家。他們當中有的人也想弄點財產,爭點獨立地位,可是大部分獲釋的奴隸仍然窮得一無所有。

外地的居民,就是被羅馬人征服了的各國的居民,也是隻有人身自由,而毫無政治權利。例如他們交不上稅,或者沒有償還羅馬高利貸者的債款,就有閤家被賣身為奴的可能。被羅馬人所征服的義大利各部落,即所謂的盟邦,長期以來也過著這樣的生活。後來,在斯巴達克起義的幾年以前,義大利各盟邦經過武裝發動,才享受到了公民的權利。

共和制羅馬的國家制度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那時,羅馬只不過是亞平寧半島上的一個小國,領土很小,奴隸也不多,但是奴隸制的形式本身還保留著家長制的性質。羅馬的國家制度對於臺伯河岸上這樣一個公民人數不多、人人見面相識的共和國所擔負的任務來說是適合的。它能夠在小小的羅馬國的範圍內保証以剝削奴隸、剝削被征服的部落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得到鞏固,能夠保証國界不受外敵侵犯。針對這種情況,羅馬的國家制度便採取了軍事貴族共和國的形式。

斯巴克起義之羅馬共和國各階層的生活現狀,奴隸受盡壓迫屈辱!

領導國務的是每年由全體孚有充分權利的公民選出的公職人員,他們既掌軍事,又掌民政。這裡首先有兩個執政官,他們指揮羅馬軍隊,召集元老院的會議和人民會議,並主持開會,關心秩序和法律的執行情況等。表示他們權柄的標記,就是他們出面時,有十二名護從,每人各持一捆樹枝跟在身旁,這表示說執政官有懲罰公民之權。出城時,每捆樹枝上還要插上一把斧頭,表示執政官對公民有生殺之權。在羅馬公職人員中佔第二位的是裁判官,他們主要掌握司法權,必要時也接受軍事任務。裁判官出城時,跟有六名護從,各持一捆樹枝和斧頭。再低一級是市政官。市政官管理羅馬城內的公用事業和糧食供應,組織公共娛樂等。最後,共和國的財政由財政官掌管。一般人都把財政官一職看作是高升的初階。

誰若不是羅馬貴族小圈子裡的人,就休想取得上述的一官半職。在國事管理方面,小圈子的貴族階層對他們的持權也守護得很緊。在羅馬共和國存在的最後幾百年間,愈來愈小的官職也逐漸由極少數豪門出身的人來充任了。這些人各有各的算盤,互相之間又有矛盾,但是所有的貴族在排擠發財的平民方面,卻是步調一致的。要想充分了解其中的道理,就要曉得:在當時,一當上羅馬的什麼國務官員,就能取得高階軍職,又能在各省找到有同樣發大財的機會的管理職位。

結語

所謂受盡壓迫的奴隸,就是外地的居民,就是被羅馬人征服了的各國的居民,也是隻有人身自由,而毫無政治權利。而有部分比較幸運的奴隸就是獲釋的奴隸,他們中有從事醫生、藝術家、文學家、敎師,也有演員和音樂家。雖然受壓迫會少些,但是仍然窮得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