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還鄴為劉備在漢中發展創良機,並非他年邁糊塗,而是另有打算

曹操雖不願意公然代漢,但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為後世兒孫鋪平道路。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曹操還鄴,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曹操還鄴,三月即親耕籍田,行天子之儀;五月,天子進魏公爵為王;曹操賜死中尉崔琰,將尚書僕射毛玠下獄;這一年,曹操還得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兩大法寶——“金虎符”與“竹使符”,虎符是國家兵權的象徵,有了它,曹操可以徵發天下武裝;而竹使符則是國家統治的信物,有了它,曹操可以隨意調遣各地方官吏。

曹操還鄴為劉備在漢中發展創良機,並非他年邁糊塗,而是另有打算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四月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不久,“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成為了實際上的“天子”。坐擁天下的曹操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真正的漢王,曹操的軍府徹底建設完成了自身國家形態的轉變。為後世兒孫創造了所有禪代的基礎。以己之勢,曹操得隴望蜀並非不可以。不過曹孟德深知入蜀之後必將陷入苦戰,劉備絕不會甘心將勝利果實拱手奉送的。他既然能夠及時抽身回防,說明了他與孫權之間已經再次“南南合作”結成了戰略聯盟。

曹操還鄴為劉備在漢中發展創良機,並非他年邁糊塗,而是另有打算

“南南合作”讓曹操吃盡了苦頭,吃一塹長一智的曹操必然不會再犯錯誤。而且,挺進蜀地,曹軍有陷入兩線作戰泥淖的危險,老年用兵的曹操不再喜歡弄險,選擇見好就收,適可而止正是種明智的選擇。有生之年,他打算在政治上有所建樹,軍事征伐的事情,就留予後來者好了。

曹操還鄴為劉備在漢中發展創良機,並非他年邁糊塗,而是另有打算

往往人們只分析了曹操執掌軍事的可行性,卻忽略了曹操亦是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是服務於政治的,政治利益高於一切。有些人喜歡架空歷史,而曹操則喜歡架空天子!而且,曹操還鄴後,並非放棄對漢中的控制,他留下夏侯淵、張郃等人屯守漢中,不過,並未授以禦敵之策。北還之前,只是簡單的令“張郃督軍循三巴,欲徙其民於漢中”(既分巴郡為東、西,設定了官屬,為什麼又要徙其民於漢中?自壞長城!)

曹操還鄴為劉備在漢中發展創良機,並非他年邁糊塗,而是另有打算

漢中之事交給張郃與夏侯淵後,曹操在鄴城開展了一系列的“化功大法”,他充分運用漢獻帝賦予自己的職權,按部就班的將曹家變為了“國家”。曹操早已規劃好了人生,他為後人留下堅固的基礎,不為自己留有遺憾。他下一步的打算,還是希望歷史上能給他一個嚮往的稱謂——“漢臣”。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