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以三國出兵埃及,美蘇兩國罕見聯手製敵

19世紀五十年代,亞非多地逐漸遭受到殖民者的侵略,法國人殖民埃及一帶後,驅使當地人開鑿了蘇伊士運河,這條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對歐亞兩地的運輸溝通起著重要意義。由於

蘇伊士運河極具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

,自其出現就

一直是殖民者們爭奪的物件

20世紀中東爆發了五次戰役,其中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又被稱為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6年,英法兩國與以色列聯合,發動對埃及的戰爭,英法兩國為何唱雙簧攻擊埃及?這場戰爭裡,美國與蘇聯也捲入其中,這兩個國家在戰爭裡做了什麼?為何美國的立場反而是和蘇聯一樣,對抗英法兩國?

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以三國出兵埃及,美蘇兩國罕見聯手製敵

埃及的虛弱給了英法等殖民者可乘之機,在埃及財政困難時,英國購買了埃及對蘇伊士運河的全部股權,佔蘇伊士運河公司的44?威脅了法國殖民者的地位。此後隨著殖民勢力的擴大,英國徹底佔領了埃及,蘇伊士運河也淪為囊中之物,也擁有在運河駐軍20年的權利,在運河邊建立了英國的軍事基地。

埃及人民對英國殖民者深惡痛絕,到了

20世紀40年代,埃及反英運動和獨立運動愈演愈烈

,此時蘇伊士運河公司96?股份都在英國和法國手中。

50年代,埃及七月革命勝利,總統納賽爾就運河問題與英談判

起初英國的態度極其強硬,撤軍?不可能,運河從1882年就是英國的東西了。英國的傲慢讓埃及人非常憤慨,

從1952年初開始,埃及爆發了多次針對駐埃英軍的襲擊

,1月26日的“黑色星期六”事件總算讓英國政府重視起了這個問題,當時700多個軍事基地在埃及被攻擊,造成大量損失。

英國也在思考繼續駐軍埃及的合法性問題,畢竟此時英埃友好同盟條約已經廢除,理論上英國駐軍就是違法的,再加上二戰之後,英國經濟實力的倒退、來自社會主義蘇聯方面的威脅考慮等,英國最終決定撤軍,1956年,英軍完全撤離。

然而

蘇伊士運河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蘇伊士運河的租讓期限是99年,還未到期

,得等到1968年。埃及人不願意等了,這條運河本就是他們的領土,

總統納賽爾毅然在1956年宣佈收回運河

,引起英法等國輿論譁然,接踵而來的還有第二次中東戰爭。

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以三國出兵埃及,美蘇兩國罕見聯手製敵

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以三國出兵埃及,美蘇兩國罕見聯手製敵

納賽爾發表蘇伊士運河國有化宣言之後,美國的態度如何?最開始,美國對此宣稱埃及的行為打擊了“國際信任”,似乎美國是站在英國這一邊的,事實真是如此嗎?

對於美國而言,此時它已經控制了65?中東石油產量,在運河公司沒有多少相關專案,納賽爾的行為對美國實在無關痛癢。在實力上,英法已經被美國甩在後頭,英國因運河利益受損是美國樂意見到的。

問題在於勁敵蘇聯也在中東地區虎視眈眈,美國一方面試圖藉此強力插手中東事務,一方面又擔憂埃及在被西方百倍刁難的情況下,

埃及將繼1955年向蘇聯購買武器之後,再一次與蘇聯接觸,甚至倒向蘇聯。

因此,艾森豪威爾政府並不贊同對埃及實行軍事幹涉,徹底激怒以埃及為首的中東阿拉伯世界。但是美國的態度並不明確,至少美國不能公開反對英法,這會讓局勢更加微妙,給蘇聯某些契機。這種模糊的態度

讓英法兩國產生了些許誤會,認為美國支援英法發動戰爭

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以三國出兵埃及,美蘇兩國罕見聯手製敵

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以三國出兵埃及,美蘇兩國罕見聯手製敵

美國唯恐阿拉伯世界倒向社會主義陣營,威脅它在中東的利益,在反對英法兩國軍事行動這一方面,美國的立場反倒與蘇聯重合了。

艾森豪威爾政府打算和平解決運河問題,但英法執意聯合以色列發動戰爭,美國為此做了諸多拖延和調解

。1956年8月份倫敦會議,杜勒斯在政府授意下提出了目的為和平解決運河問題的提案,主要是干涉英法的行動,與會同意提案的十八個國家發表了十八國宣言,建議成立一個委員會來管理蘇伊士運河。

埃及方面表示拒絕。美國的期望落空了,而英法更加堅定了它們必須使用武力,贊同這一決議的還有以色列,以色列同樣打算藉由戰爭來達到在中東擴大勢力的目的。

9月底,英方與艾森豪威爾會晤,美國仍然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只是告知英國,美國政府的態度是反對納賽爾政府,儘量以經濟和政治手段對其制裁。不久後就是美國大選,美國不希望在此期間出現大事件。英國方面故意或無意地認為這是美國對其對埃使用武力的默許,月底,蘇伊士運河問題被英法提交到了聯合國,美方十分吃驚。

1956年10月24日,英法以三國簽署了協議

,戰爭硝煙已起。

10月29日

,英法宣稱保護運河,而

以色列出兵4。5萬聯合英法軍隊入侵西奈半島

,第二次中東戰爭就此爆發。

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以三國出兵埃及,美蘇兩國罕見聯手製敵

文/陸豆漿

參考資料:

1、《蘇聯中東政策的調整及實踐:1954-1956》,張雪

2、《美國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的作用和影響》,李建美

3、《論蘇伊士運河戰爭中的英美關係》,溫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