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盤點:關於貝努小行星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

參考訊息網10月21日報道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20日發表題為《關於貝努小行星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的報道稱,“冥王號”探測器任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個旨在從一顆古老小行星上收集樣本並將樣本送回地球的任務。“冥王號”探測器將從貝努小行星上收集60至2千克的岩石物質。這將是阿波羅登月計劃以來從太空中收集地外物質數量最多的一次任務。以下是NASA關於貝努小行星已知的資訊:

1、很黑

貝努小行星被劃分為B型小行星,這意味著它富含碳。由於這個原因,其表面反射的光極少,約為入射光的4%。相比之下,太陽系最明亮的行星金星可以反射大約65%的入射光,地球可以反射30%的入射光。

2、很古老

貝努小行星十分原始。它形成於太陽系歷史的前1000萬年,距今約45億年前。貝努小行星可能誕生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要小行星帶中,但由於亞爾科夫斯基效應——太陽光熱量抵達小行星時會產生輕微推動力——以及其他天體的引力,這顆小行星越來越接近地球。

3、廢墟堆

貝努小行星由許多被重力壓縮的碎石構成。研究人員認為,貝努小行星來自一顆更大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寬度約100公里。小行星內部滿是孔洞:大約20%至40%的部分是空心的。如果貝努小行星開始更快地旋轉或與行星體產生過多交匯,則存在解體的危險。

4、可能蘊藏著生命的秘密

由於貝努小行星十分古老,因此它可能由包含特定分子的物質構成,這些分子在地球首次出現生命時就已經存在了。藉助“冥王號”探測器帶回來的樣本,科學家將研究富含有機物的小行星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所起的作用。

5、可能有鉑和金

貝努小行星可能富含鉑和金。對此進行研究將幫助科學家瞭解太空探索和太空旅行期間對小行星進行工業化利用的可能性,而不再是將目光聚焦於地球上有限的資源。

6、太陽光可能會改變其路徑

貝努小行星面朝太陽的一面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升溫,但其自轉週期僅為4小時17分鐘左右,因此其表面面向太陽的部分在不斷變化。在貝努小行星持續旋轉的過程中,其釋放的熱量會對小行星產生輕微推動力,使其以平均每年0。29千米的速度接近太陽。

7、可能撞擊地球

貝努小行星被劃分為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小行星。2175至2199年間,貝努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約為2700分之一。雖然可能性很小,但出於安全考慮,科學家仍密切關注其行進路線。

8、其岩石比人們認為的更多

在地球上進行的初步觀測顯示,貝努小行星表面光滑,由不超過幾釐米的微小顆粒構成。隨著“冥王號”探測器逐漸能拍攝更高解析度的照片,人們發現從貝努小行星上取樣可能比以往認為的要危險得多:新圖片顯示,貝努小行星的表面覆蓋著大量岩石。

9、其名字來源於埃及之神

2013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9歲男孩邁克爾·普齊奧因在比賽中獲勝贏得這顆小行星的命名權。普齊奧說,宇宙飛船的臂和太陽能電池板很像古埃及神祇貝努(被描繪為一隻蒼鷺)插圖中的脖子和翅膀。古埃及人將貝努與太陽、創造和重生聯絡起來,它是死亡和重生之神奧西里斯的鮮活象徵。

10、向太空中噴射岩石

宇宙飛船的導航相機觀察到貝努小行星每週都會噴射幾次微粒,這是十分罕見的現象。太陽光可能會破壞其表面的岩石,而其表面上散佈著從其他小行星分離的岩石。(編譯/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