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年情繫鄉愁謀振興

黃元年情繫鄉愁謀振興

黃元年情繫鄉愁謀振興

黃元年情繫鄉愁謀振興

開欄語賢士人才是本土本鄉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為當地民眾所尊重的人,他們身上凝練出來的鄉賢文化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強的擴張力和滲透力。賢士們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豐厚的實踐經驗,掌握著資金技術與人脈資源,有奉獻家鄉的情懷,是鄉村振興的寶貴人才資源。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激勵賢士人才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發揮作用,縣委組織部、縣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宣傳報道《鄉村振興一線看典型》,集中報道一批在歷史文化、村莊規劃、文化旅遊及產業開發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賢士人才事蹟。今天播出《黃元年:情繫鄉愁謀振興》,敬請關注!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黃寨鎮下好賢土人才“先手棋”,充分發揮鄉村能人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透過“能人效應”拉動鄉村經濟發展,讓廣大農民群眾見賢思齊,進一步激活了鄉村發展新動能。今天《鄉村振興一線看典型》專欄為您介紹賢士人才黃元年的先進事蹟。

黃元年情繫鄉愁謀振興

今年58歲的黃寨鎮黃寨村村民黃元年,在建築行業頗有成就,屬於村上的成功人士,是群眾眼中的致富能人。今年,他搶抓村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這一機遇,為群眾發展鄉村經濟做出了探索,為鄉村振興注入內生動力。 賢士人才黃元年說:“鄉村振興,主要是產業振興,我們黃寨村這幾年主要發展牛、果、勞務、旅遊產業,我先把自家的房子進行了改造,辦起了農家樂,推廣黃寨餄餎面,為遊客提供吃飯的方便。與此同時,建起了農耕文化長廊、兒童遊樂園、黃酒作坊,使鄉村旅遊有了良好的開端。今年夏季,最多一天來我村旅遊的的人數達到500多人次。”

由於黃元年經歷過多年的社會歷練,見多識廣,社會和市場經驗豐富,他打造的農家樂很有特色,客流量大時,黃寨餄餎面一天可賣400多碗,帶動本村群眾6人就業。黃寨村群眾劉小娥說:“我在村上農家樂做飯,一天能掙70元錢,還能照顧上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我很開心。”

黃元年充分發揮從事建築行業的特長,在鄉村建設中出策出力。從2018年開始,花費3萬多元,在周邊縣區收集農耕、民俗、家庭、文化等各類老物件500餘件,全部無償捐獻給村上,建成了農耕文化長廊,教育下一代憶苦思甜、品味鄉愁。遊客王娜娜說:“這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做的黃寨餄餎面也很地道,我每天帶孩子過來玩,孩子很開心,我很高興。”

黃元年作為鄉村建設的引領者與參與者,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村民樹立榜樣,成為鄉村發展的帶頭人,進一步凝聚起了鄉親的心氣和力量。賢士人才黃元年說:“下一步,我還準備修建玻璃橋等兒童遊樂設施,並生產黃酒,帶領更多的父老鄉親發展農家小吃,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記者手記:實現鄉村振興根本在人,鄉村賢士成長於鄉土、情繫於鄉愁,更容易獲得群眾在情感上的認同,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多與鄉村聯絡緊密,群眾能在生活中有切身感受,從而更願意仿效踐行,他們作為鄉村建設的引領者和參與者,更容易成為維繫鄉情的地域文化標記和精神紐帶,在 農村廣闊天地中大顯身手。

黃元年情繫鄉愁謀振興

黃元年情繫鄉愁謀振興

稽核:崇信縣融媒體中心/富 強 戴鵬飛

編輯:崇信縣融媒體中心/張凱麗

黃元年情繫鄉愁謀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