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兵制發展,唐代奉行府兵制,古代兵制演變歷程如何

全文共1767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古代封建王朝建立的軍隊都是為了保護皇權的存在,為了應對內憂外患,軍隊的建立主要是為了應對邊患。

伴隨著政權更替和這會風氣的變革,每個朝代所要奉行的軍事制度不同,從徵兵制到府兵制再到募兵制,我國封建王朝的兵制為了適應社會發展不斷演變。

從古代兵制發展,唐代奉行府兵制,古代兵制演變歷程如何

唐朝時期奉行府兵制,並將府兵推向高峰。府兵制的核心在於屯田,讓士兵藏於土地,平常正常耕作,參與軍事訓練,戰時再作為士兵參與作戰。

這種模式既減輕了政府的負擔,又開墾了大片荒地,提高糧食產量,但是卻削弱了部隊戰鬥力。冷兵器時代,士兵數量自然是軍隊戰鬥力的基本保證。

但是徵兵制伴隨疆域的擴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已經不再適用於朝廷需要,這時府兵制就成為了募兵方式的首選。那麼,唐朝府兵制是如何發展的?又是怎樣在兵制交替中失去了朝廷的支援,最終被募兵制所取代。

一、唐朝府兵制

1、唐朝以前兵制

我國秦漢時期的軍隊奉行徵兵制,其本質在於只要是成年的男性就都要根據朝廷需要服兵役,無論是朝臣還是平民,都一視同仁。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在短時間內召集大量士兵,這對於冷兵器時代來說,兵員規模越大,取勝的機率越大。

從古代兵制發展,唐代奉行府兵制,古代兵制演變歷程如何

而且召集物件為普通百姓,所以朝廷的負擔相對較小,但是最大的弊端在於部隊戰鬥力羸弱,平時沒有經過系統鍛鍊,作戰時自然無法應對能征善戰的遊牧民族。

漢朝末期出現軍戶制,即透過分化戶籍對軍隊兵員進行統一管理,將戶數分為軍戶和民戶,作為軍籍的戶,自然要世代為兵。

這一制度的最大弊端在於兵員世襲,內部難免出現腐敗,年齡結構惡化,部隊戰鬥力參差不齊,雖然方便管理,但是部隊戰鬥力嚴重下降,無法適應作戰需求。

從古代兵制發展,唐代奉行府兵制,古代兵制演變歷程如何

2、府兵制登場

盛唐時期唐朝開始採用府兵制,類似屯田,朝廷會為軍隊提供專門的土地用於耕作,朝廷免除土地賦稅,田地生產的糧食供軍隊自給自足。

農忙時軍隊兵員負責耕作,平時重視操練,負擔平日的作戰任務,這種模式將利益最大化,既降低了朝廷的負擔,又增加了糧食產量。

開墾了荒地,部隊操練也沒有荒廢。但是府兵制也存在缺陷,那就是軍隊開始脫離中央的管控,逐漸形成重兵集團。

二、府兵制瓦解

1、均田制破壞

唐初,由於經歷多年戰亂,唐朝初建時人口凋敝,社會各方面百廢待興,為了積蓄人口,恢復國家生產力,唐朝開始實行均田制,朝廷將田地平均分配給士兵。

並不取租稅,士兵可以自給自足,又不用繳稅,自然願意擔任府兵。但是伴隨唐朝社會經濟騰飛,人口膨脹和疆域的擴大讓均田制的實行基礎被破壞。

從古代兵制發展,唐代奉行府兵制,古代兵制演變歷程如何

土地兼併現象愈演愈烈,傳統的田產已經無法滿足士兵所需,士兵在外征戰,但是卻得不到田產,負擔加劇,逃兵現象愈演愈烈。

2、社會地位低下

府兵制前期,士兵得到朝廷的土地,可以說是獲得了鐵飯碗,府兵在唐朝前期社會地位高,且不承擔朝廷賦稅,成為人們競相爭取的物件。

但是伴隨著唐朝經濟的高度發達,傳統的均田制已經不適宜社會發展,均田制土崩瓦解之後,府兵成為社會弱勢群體,特權也被漸漸取消,無法自給自足,社會地位低下的府兵制自然瓦解。

3、小麥種植廣泛

唐朝時期推廣種植小麥,這為唐府兵制的瓦解帶去了隱患。一是種植小麥會讓農活加重,直接摧毀府兵的訓練體系,無法保證部隊戰鬥力,這樣府兵的存在就形同虛設,成為了薄弱環節;

從古代兵制發展,唐代奉行府兵制,古代兵制演變歷程如何

二是小麥種植嚴重消耗國家的戰馬和耕牛,畢竟戰時需要自行籌集戰馬,如果數量不足就要用耕牛填充,農業生產和軍隊作戰兩者對戰馬、耕牛的需要嚴重衝突。

農業生產對於唐朝府兵制的衝擊也是顯而易見的,府兵制的瓦解昭示著中央節制兵權的時代一去不返。

我國古代軍事制度從徵兵制到軍戶制再到府兵、募兵制,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出現的軍事制度不一而同。唐朝時期,為了減輕朝廷負擔,增加田產,開墾荒地,開始施行類似於屯田的軍事制度。

其優點在於兵員可以自給自足,減輕朝廷負擔,同時獲得減免賦稅的優惠,社會地位較高,且戰時出戰,閒時耕作的模式是有利於朝廷在地方站穩腳跟的,比如開拓河西四郡。

但是其負面影響也很深遠,一是容易形成對抗中央,擁兵自重的局面,二是府兵平日耕作,訓練有限,戰鬥力有侷限性,再加上小農思想作祟,戰爭積極性低下。

從古代兵制發展,唐代奉行府兵制,古代兵制演變歷程如何

府兵制的瓦解是從均田制消亡開始,伴隨著商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膨脹,土地兼併日益加劇,導致府兵無法收穫足夠的田產以保障生活。

唐中期府兵社會地位急轉直下,逃兵現象普遍,再加上小麥作物大量推廣,農活繁雜,擠佔訓練時間,加速府兵制的消亡。

參考文獻:《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