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哥”成頂流村長想借機搞旅遊開發,能讓窮山村翻身嗎

文|徐媛

近日,鄉村網紅“拉麵哥”持續引發關注。自打他因為“堅持賣3元一碗拉麵、15年不漲價”而走紅網路後,舉著手機的人們從全國各地湧向他所在的馬蹄河村,每天都有主播在他家門口輪番上演“鬧劇”,村民們從單純看熱鬧轉變為藉機做生意,曾經偏僻落後的山村成為頂級的“流量場”和熱鬧大市集。

很多網友一面圍觀這場網路的狂歡,一方面痛斥無底線蹭流量的影片主播,心疼拉麵哥被困住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這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獵奇盛宴,除了攪亂拉麵哥平靜的生活,給鄉村留下一地雞毛後,別無益處。甚至有人呼籲相關部門介入,趕走這群追逐流量的“蒼蠅”,還拉麵哥正常的生活,恢復鄉村的風清氣正。

“拉麵哥”成頂流村長想借機搞旅遊開發,能讓窮山村翻身嗎

被圍觀的“拉麵哥”和“拉麵嫂”

主播們對“拉麵哥”的騷擾,無節操的炒作,令人鄙夷,但如果全盤否定這場聲勢浩大的圍觀,用審醜的態度來看待主播們行為,也不客觀。至少馬蹄河村的村民們從一開始就表示了高度接納的態度。據報道,他們很快從這場不同尋常的熱鬧中嗅到了商機——擺攤賣貨、開三輪拉客、將房子打掃為民宿、與大老闆簽訂租地合同。村裡連夜修了6個停車場,與公司合作投放了8輛擺渡車,組織志願者清理周邊環境、拓寬鄉道。村長還在和一個大老闆談綜合旅遊專案,設想以“拉麵哥”家為軸心,建拉麵館、文化廣場、遊樂設施,還要將旅遊路線延伸至附近的山上和水庫。村民們希望拉麵哥一直火下去。

拉麵哥能火多久,不知道。可以確定的是,他所在的山村,迫切地想要抓住這一機會,努力地展示自己,希望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機會青睞。在別人眼裡的無聊炒作,在村民們眼裡,卻是難得一遇的扭轉命運的機會。當光怪陸離的網路世界突然闖進偏僻的山村角落,他們沒有抗拒,沒有排斥,而是主動地擁抱,快速地響應,積極地轉化,既展示了好客山東的熱情本色,也反映他們對突破身份和資源限制的強烈渴望。

可能,在一些網友看來,將山村振興的希望寄託在曇花一現的流量盛宴上,無異於做白日夢,到頭來白折騰一場,不過為這場狂歡增加笑料罷了。但若代入村民的現實處境,就會發現,他們的考量並非是不諳世事、不懂流量的天真,也不是想要走捷徑、投機取巧,更多是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

據報道,馬蹄河村三面環山,在此前很多年裡,一直屬於貧窮落後地區。村民以種地瓜、花生,經營果園或外出打工為生。村裡沒有路燈,基本看不到樓房,從主路拐到“拉麵哥”家的一段路如今還是土路。因為位置偏僻,收購水果的老闆都不願意來。拉麵哥走紅後,有人在村附近鄉道上臨時樹立了一塊指示牌,上面寫著“拉麵哥故鄉”。畫面頗為喜感,但指示牌背後凋落的鄉村一角,讓人感到些許淒涼。

“拉麵哥”成頂流村長想借機搞旅遊開發,能讓窮山村翻身嗎

馬蹄河村附近鄉道上的指示牌

若“拉麵哥”沒有走紅,很難想象,在以後的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這個山村會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但“拉麵哥”一火,馬蹄河村一夜之間成了“網紅村”,成了全國“頂流”所在地,即便關注只有曇花一現,也好過永遠默默無聞,擁有一個模糊的希望,好過沒有任何希望。

可以說“拉麵哥”的走紅,打開了村民們想象的空間。他們的設想並非只是一個白日夢,完全沒有實現的空間。過往的經驗表明,鄉村網紅和短影片經濟確實可以為農民帶來致富的機會。某短影片平臺的報告顯示,2018年,超過1600萬人在該平臺獲得收入,其中約340萬人來自國家級貧困縣區。一個成功的鄉村網紅,可以藉助其個性化IP和品牌效應,獲得更大幅度的流量變現。比如藏族姑娘“迷藏卓瑪”擁有200多萬粉絲 ,透過小小的手機螢幕,將家鄉的山貨賣到了全國。2019年,她與當地村民們成立的合作社在5個月的採摘季賺了300多萬元,幾百位村民從中受益。

在一個流量的時代,家喻戶曉的農村網紅,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力量,也是鄉村爭取話語權和注意力的有力方式。紅遍全國的“拉麵哥”是個極其稀缺的資源,是連線偏僻山村和公共世界的橋樑,是媒介賦權鄉村的具體實現形式。

“拉麵哥”成頂流村長想借機搞旅遊開發,能讓窮山村翻身嗎

“拉麵哥”接受媒體採訪。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馬蹄河村村長說,山村有山、有水、有桃花,適合發展旅遊業。儘管各路主播的群魔亂舞,讓“拉麵哥”不堪其擾,但他也表示,願意為家鄉代言,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善父老鄉親生活。不管“拉麵哥”的熱度持續多久,村民們改善自己處境的努力都不會失去意義。在試圖將流量轉化為經濟資本的過程中,他們也許會用力過猛,動作笨拙,甚至有些不切實際,引發城市人群審美心理的不適,但並不代表他們的努力沒有價值,他們的意願不值得被尊重。

夢想不分高下,何況山村身上所謂的“土味”和“低端”的標籤,暗藏了城裡人的傲慢與偏見,如果放下城鄉二元化的審美分野,去關注和同情他們的命運,便會發現,在表面的審醜狂歡下,活躍著一群積極改善自己階層困境的人和一顆顆敢於挑戰宿命的勇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