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明朝就這樣被朱由檢送上了不歸之路

袁崇煥被捕之後,針對此事,朝野之間立刻分成兩派。以錢龍錫、成基命等人為代表的東林黨人和相當一部分有良知的朝臣紛紛請命,意圖保住袁崇煥。而以溫體仁為首的閹黨殘餘勢力則一心以此為突破,完成對權力的攝取。而事實上,早在魏忠賢專權之時,溫體仁就和閹黨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為九千歲歌功頌德的事也不是沒有幹過。只是在魏忠賢倒掉後,這個混蛋居然什麼牽連都沒有,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而這一次他得到了周延儒的栽培,又有如此切實的機會打擊對手,自然故態復萌,沒過多久就又聯絡之前的舊友閹黨高捷、史範聯手將袁崇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做了一個實實在在。

可以說明朝就這樣被朱由檢送上了不歸之路

搞倒袁崇煥之後,溫體仁和閹黨餘孽便立刻彈劾和袁公關係不錯的東林鉅子錢龍錫。和袁案相同,溫體仁同黨史範再次彈劾奏疏中,捏造事實說錢龍錫:“主張袁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經信五年成功之說,賣國欺君,秦檜莫過”,並捏造其收受袁崇煥賄銀幾萬兩。與逮捕袁崇煥一樣,這件事同樣毫無道理。因為事實上,錢龍錫雖然和袁崇煥關係不錯,但在很多事情上卻與袁崇煥有著不同的看法,例如,當年袁崇煥曾對崇禎誇下海口說“五年平遼”,而錢龍錫就頗不以為然。即便在誅殺毛文龍這樣的大事上,雖然袁崇煥“嘗與大學士錢龍錫語,微及欲殺毛文龍狀”,但錢龍錫也僅僅是回以“處置慎重”的建議,由此可以看出,對於臨陣斬帥一事上,其實錢龍錫還是有所保留的。而在袁殺了毛文龍之後,崇禎甚至“乃優旨褒答。俄傳諭暴文龍罪,以安崇煥心”,這叢側面也可以說明,作為皇帝的朱由檢心口不一,實在是個混蛋。以如此牽強的理由彈劾朝中的首輔,這就猶如政治賭博一般,溫體仁和他的同黨們在加緊攻擊袁、錢二人的同時,內心也是忐忑不安的。而老謀深算的周延儒此時更是裝出一副超然的態度,只在幕後予以執導和協助。因此“倒錢”運動在這一階段並不是非常的明朗,而此時作為帝國元首的朱由檢如果清醒、開明的話,那麼很快就能看清奸黨的手段。但事實上此時的他卻早已沒有了理智,由於朝野間對袁錢二人的賣國欺君攻擊接連不斷,崇禎的腦袋已如裝滿糨糊一般。而首都被敵軍經久圍困則更讓他覺得面子有些掛不住,在他看來,這件事情必須找個替罪的羔羊,而只有一個袁崇煥,還是輕巧了一些。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昏庸到了極點的朱由檢想都不願想就把矛頭對住了自己一向倚重的首輔錢龍錫。錢龍錫眼見形勢鉅變,心中不禁升起一絲悲涼,只好辭去官職,返回了老家。

可以說明朝就這樣被朱由檢送上了不歸之路

罷免了錢龍錫,逮捕了袁崇煥。次年六月溫體仁和周延儒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同時在周延儒的大力推薦下,溫體仁也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內閣,真正地接近了帝國的權力中樞。但令人感到可惡的是這次“倒逆”風波並沒有至此結束,而他們的目的也並非僅僅是將對手下獄罷官那麼簡單。同年八月,在溫體仁等奸黨的不斷汙衊下,朱由檢終於對袁、錢二人動了殺機,下旨道:“崇煥擅殺逞私,謀款致敵,欺藐君父,失誤封疆,限刑部五日內具奏。龍錫職任輔弼,私結邊臣,互謀不舉,下廷臣會議其罪。”

八月十六日下午,朱由檢再次在平臺召見文武大臣商議處決袁崇煥事宜。在百官發表意見之前,他先是氣沖沖地列舉了袁崇煥種種“罪狀“,接著又裝模作樣地問道:法司如何定罪?大臣們見皇帝老子發了怒,心中早就嚇了個半死,哪還敢再替袁崇煥喊冤。朱由檢見滿朝臣子並無異議,於是立即宣佈了他的決定:“依律磔之!”定完了袁崇煥的大罪,高捷等閹黨餘孽又不依不饒地把錢龍錫提出論罪。最終,在眾人的周旋下,朱由檢也多少起了惻隱之心,但即便如此,雖然免掉了錢龍錫的死罪,但最終還是將其發配定海,“在戍十二年,兩遇赦不原”。而其餘與錢關係較好的政治官員,貶的貶、廢的廢,大明帝國剛剛穩定不到一年的領導層又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換血,周、溫二人的親信紛紛走馬上任。反東林黨派一舉攻佔了帝國政治的最高地,而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東林黨人又一次在政治鬥爭中敗下陣來。

可以說明朝就這樣被朱由檢送上了不歸之路

至此,在周廷儒的背後操作下、在溫體仁的認真執行下,二人的政治對手基本一掃而光。大明帝國的江山也被朱由檢和兩個混蛋送上了不歸之路。在周延儒和溫體仁所操縱的“誅袁滅龍”把戲中,溫起到了急先鋒的作用,而周則多少有些曖昧。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作為周延儒來講,他肯定看出“誅袁滅龍”這件事將來恐有翻案之虞,所以不願意過多摻合。但幹掉錢龍錫對他則是大大有利,他自然不會有什麼阻攔的舉動。同樣我們還可以這樣猜測,在周延儒心裡其實也很明白,他和溫體仁幹得都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從狙擊錢謙益開始,他就不在前頭衝鋒陷陣,而是巧妙地把溫體仁推到了鬥爭的第一線,這樣一來,表面上自己就和許多事情都脫了干係。這一招用得很漂亮。既打擊了敵人又保護了自己,實在是集天下無恥之大成。至於此時的帝國元首朱由檢,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對袁錢二人下了毒手。作為一個偌大帝國的政治首領,如此偏聽偏信,實在是奇蹟。如果真要琢磨一下的話,那麼可能性只有三種,一,他是一個弱智,分不清好壞;二,他就是想幹掉袁崇煥;三,他既是弱智又想幹掉袁督師。仔細思索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在溫、週二人的崛起過程中,朱由檢作為帝國的最高元首,絲毫沒有判斷能力,行事偏狹、手段太毒。這也直接體現出他性格之中的陰暗面!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說開始時,他迅速地幹掉魏忠賢還算出手迅速、明視果斷,那麼此時他誅殺袁崇煥、趕走錢龍錫就只能用幼稚和多疑來形容了。這種性格上的汙點慢慢地擴散,最終導致他用人的幼稚、施政的盲目。試問,這樣一個性格陰鷙的皇帝,他不亡國誰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