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羅馬人連續三次打趴下,漢尼拔靠的不僅僅是戰略?

將羅馬人連續三次打趴下,漢尼拔靠的不僅僅是戰略?

▲馬背上的漢尼拔雕塑

西方軍事史上,漢尼拔被譽為“西方戰略之父”,拿破崙更是將他奉為“戰神”。很多人認為漢尼拔是靠著超前於時代的戰略思想和軍事指揮,所以才能孤軍作戰10多年,逼得羅馬人不敢與他交戰。然而,漢尼拔研究專家帕特里克·亨特在其最新的研究成果《西方戰略之父:漢尼拔的一生》中發現,漢尼拔之所以能僅憑一群烏合之眾,接連將世界最強的羅馬軍隊打趴下,靠的不僅僅是傑出的戰略思想和軍事指揮才能,還有他對自然地形環境的充分了解和利用。

羅馬軍隊與漢尼拔軍隊實力對比

公元前218年,漢尼拔在卡塔赫納集結了近9萬的步兵,1。2萬的騎兵和37頭戰象,開始了征戰羅馬之路。儘管看起來規模很大,但實際上,這支部隊是一支戰鬥力參差不齊的聯合部隊,包括迦太基人、努米底亞人、利比亞人和凱爾特-伊比利亞人。士兵操著四五種不同的語言,連下達命令都非常困難。征戰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有逃兵,也有漢尼拔主動遣散的不合格計程車兵。在翻越阿爾卑斯山後,漢尼拔的軍隊人數驟減,只剩下2萬多名步兵、6000多名缺少戰馬的騎兵和1頭戰象。

將羅馬人連續三次打趴下,漢尼拔靠的不僅僅是戰略?

▲公元前218年,漢尼拔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

羅馬軍團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一方面是人數上的碾壓。根據波里比阿的估計,羅馬及其盟友加起來多達70萬的步兵和7萬騎兵。另一方面,羅馬人在戰鬥力上也遠遠強於迦太基的僱傭軍部隊。他們採用希臘步兵方陣類似的陣型作戰。在遠端進攻時,使用投槍;一旦接近對手,軍團士兵就會利用西班牙短劍和手持盾牌進行攻擊。據統計,這些重灌步兵的裝備加起來最多可達35公斤。

將羅馬人連續三次打趴下,漢尼拔靠的不僅僅是戰略?

▲羅馬軍團

因此,密集的尖銳武器,鋪天蓋地的人數,再加上堅不可摧的決心,使得目睹羅馬軍隊的敵軍大都難以活到午後。但漢尼拔軍隊除外。因為對漢尼拔而言,羅馬軍隊的這種部署,恰恰意味著某種機遇。

特雷比亞河戰役:寒冰作戰

漢尼拔與羅馬的第一次全面戰鬥(提挈諾河戰役一般被認為是一場區域性戰役)發生在特雷比亞河,對手是執政官塞姆普羅尼烏斯——他的部隊共有1。6萬名羅馬人,2萬名同盟部隊,遠超漢尼拔軍隊的人數(1。4萬左右)。漢尼拔在特雷比亞河谷駐紮後,發現河的西側,有一個視野開闊的平原,很適合努米底亞騎兵的進攻。陡峭的河岸附近則生長著蘆葦和灌木,可以為他的伏兵提供掩護。

將羅馬人連續三次打趴下,漢尼拔靠的不僅僅是戰略?

▲特雷比亞河戰役示意圖

然而,當時已經是12月,整天都在下雨,不少地方甚至都被凍了起來。漢尼拔挑選了部隊裡最頑強勇敢的2000名士兵,要求他們在寒冷的夜晚露天埋伏,由弟弟馬戈指揮。漢尼拔希望將塞姆普羅尼烏斯的軍隊在吃早飯之前引誘出來,於是派遣了努米底亞騎兵去羅馬軍營進行挑釁。而漢尼拔的人則早早就吃得飽飽,並且為馬匹塗上油脂抗寒。之後的一切就如同漢尼拔計劃的那樣:寒冷的河水和飢餓使得羅馬軍隊的戰鬥力減半;剛渡過河水就遭到漢尼拔的標槍兵伏擊;馬戈的騎兵從羅馬人身後包夾。羅馬軍隊就這樣被活活屠戮。

特拉西梅諾胡戰役:迷霧作戰

將羅馬人連續三次打趴下,漢尼拔靠的不僅僅是戰略?

▲特拉西梅諾胡戰役示意圖

輸了特雷比亞河戰役後,羅馬捲土重來,組建了一支總計4萬人的部隊。這一次與漢尼拔對戰的,是執政官弗拉米尼烏斯。他發現了迦太基人的蹤跡,漢尼拔於是將計就計,將羅馬人引入了狹長的山谷之間。漢尼拔利用了當地的一種自然現象:這時候是夏天,從陸地產生的暖氣團升起,遇到從湖面升起的冷氣團,會在特拉西梅諾胡北岸形成濃霧。因此,他能夠在山谷上方部署各種伏兵而不被發現。在濃霧的掩蓋下,漢尼拔的騎兵切斷了敵人的後路,在加上前面和北面山谷的伏兵,漢尼拔的各路軍隊同時對羅馬人發動了進攻。殺聲從四面八方而來,羅馬人不管轉向哪裡,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

將羅馬人連續三次打趴下,漢尼拔靠的不僅僅是戰略?

▲特拉西梅諾胡戰役中的迷霧

羅馬人的慘敗不可避免:1。5萬人陣亡,1。5萬人被俘。而漢尼拔損失的部隊只有約1500人。漢尼拔本想給弗拉米尼烏斯安排一個體面的葬禮,但屍體都已經無法辨認了。

坎尼戰役:殺人的沙塵暴

漢尼拔接連的獲勝震驚了羅馬元老院。他們為了一舉擊敗漢尼拔,組建了一支聯合部隊,總計8萬名羅馬和盟軍步兵。漢尼拔知道,面對這樣龐大且訓練有素的軍隊,他必須出羅馬人之不意。眾所周知的“鉗形戰術”震驚了世界。但漢尼拔之所以能圍殲羅馬軍隊,其實有許多地理自然環境的考慮。

將羅馬人連續三次打趴下,漢尼拔靠的不僅僅是戰略?

▲坎尼戰役戰役示意圖

例如,漢尼拔首先在奧非都斯河的西岸紮營,面朝北方迎戰。這樣的 作戰位置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從南往北吹來的季節性沙塵——“利伯齊奧”——不會吹到他部下的眼睛裡,反而會影響羅馬軍隊的視力。其次,當得知羅馬人在奧非都斯河的左岸設定了主要軍營後,漢尼拔立即把他的軍營搬到了左岸,派出騎兵組織羅馬人在奧非都斯河取水。在炎熱的夏季,供水不足會是災難性的。並且,漢尼拔充分利用了平原寬度狹窄的特點——只有1。5英里。羅馬的戰線不得不拉長,而且缺乏迴旋餘地。中間的主力重步兵互相捱得很近,無法揮動武器,只有處在軍陣邊緣計程車兵可以作戰。

將羅馬人連續三次打趴下,漢尼拔靠的不僅僅是戰略?

▲坎尼會戰中被合圍的羅馬人

沒有作戰的空間、士兵乾渴難耐,再加上迎面吹來的讓人睜不開眼睛的風沙,造就了這場可怕的災難:7萬人的羅馬軍人戰死,而迦太基軍人的戰死人數不到6000人。1/5的成年羅馬男性死在了那一天的坎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