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朝由公子扶蘇繼位,會挽救秦朝的命運嗎?

許多人追憶秦朝軍事的強盛,因而對秦朝的短命而感到惋惜。認為秦朝的敗亡那是趙高弄權、秦二世昏庸無能所致。那如果繼位為君是公子扶蘇而不是胡亥,是否就能挽救大秦朝的命運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勢。在秦二世即位的第一年就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而隨即起義就如同烈火烹油一般在全國蔓延開了。秦末的起義是跟隋末、元末的起義一樣的,都是全國範圍內的大起義,這種起義一旦爆發就意味著其王朝已被宣佈到了癌症晚期,是沒法撲滅的,而只能坐等死。

如果秦朝由公子扶蘇繼位,會挽救秦朝的命運嗎?

這場大起義難道是針對胡亥的嗎?顯然不是,其時無論誰為帝,這場起義都會爆發。陳勝吳廣的起義雖是突發,但從其發展形勢來看。已表明當時的天下早已如同一片乾枯的草海,只欠一顆火苗將之點燃。所以,秦朝敗亡的責任也不該由胡亥來負責,秦朝早已經積重難返、病入膏肓了。

所以,即便由扶蘇繼位,歷史已經不會給其匡正的機會了。在歷史上“非王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的事例有很多,在帝制時代,百姓較為順從的時候,你的“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會如同皓月之光。而一旦全天下的百姓都起來反抗你的時候,你的“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也只能是螢火之光,而對一切都感覺力不從心,無能為力。

如果秦朝由公子扶蘇繼位,會挽救秦朝的命運嗎?

有許多人都夢想著穿越到自己喜歡的王朝末世,去成為“大英雄”、挽救這個王朝敗亡的命運。其實,這些都是徒勞的。在任何一個王朝的末世也都不欠缺英雄,也不乏高瞻遠矚者。但是,其最終的結果卻也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而關於“秦始皇遺詔讓公子扶蘇繼位,而趙高卻夥同丞相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擁立了胡亥為皇帝,又偽詔迫令扶蘇自裁”的故事,其實根本就不可信。

如果秦朝由公子扶蘇繼位,會挽救秦朝的命運嗎?

首先,關於趙高與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的訊息來源不可信。篡改遺詔乃私室密謀之事,絕不會讓史官知道的,更別用說百年後的司馬遷。如果說是趙高在朝堂之上“指鹿為馬”,那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還可以信之。這篡改遺詔乃極其密謀之事,所以就絕不能輕信之。而在《史記》中,司馬遷也運用了大量的後世“小說家”的筆法,書中有大量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描述(《三國演義》都沒啥人物心理活動)。

如果秦朝由公子扶蘇繼位,會挽救秦朝的命運嗎?

白起臨死前,說了啥?項羽臨死前,說了啥?。。。趙高對李斯威逼利誘的繪聲繪色的描述等等,其實這些大部分都是出自於司馬遷的想象與推測(也有的是從各地採風而來)。這也是許多人覺得《史記》寫得精彩,而其他“史籍”卻極其枯燥的一個原因所在。

其二,按中國古代政治的慣制,儲君不外放,外放即被廢。《左傳》:“大子(世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夫帥師,專行謀,誓車旅,君與國政之所圖也,非大子之事也。

儲君是負責宗廟社稷、被視為“冢子”的,是不該被“外放”的。在國君外出的時候,負責守衛都城;如果已經有人被賦予守衛都城之責了,那麼就跟隨國君。

如果秦朝由公子扶蘇繼位,會挽救秦朝的命運嗎?

從胡亥最受其寵,其巡遊時將胡亥帶著身邊(君行則守,有守則從)來看,胡亥就是秦始皇的屬意接班人。儲君本來就是國君的備用,得備在國君的身邊。雖沒有秦始皇正式冊立儲君的歷史記載,但那時刻守護在國君身邊的公子就是國君的備用。

“知子莫如父”,秦始皇又是位雄主,當了那麼多年的秦王與始皇帝,在閱人方面還是會高於常人的,所以其能屬意於胡亥,表明這胡亥不但不會是傻缺,而且應該是聰穎、幹練的,胡亥的性格與作風應該某些方面跟秦始皇比較相似。而從扶蘇接到詔書就自殺上來看,表明扶蘇其實就是被流放的,並且深信秦始皇時刻會處死自己(王室殺子,乃平常事)。

如果秦朝由公子扶蘇繼位,會挽救秦朝的命運嗎?

秦之敗亡的根源在於秦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憑武力強取天下,與山東六國的人民結怨極深(奮六世之餘烈的同時,也與山東六國累積了六世之仇怨),而又濫用其民力。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秦朝的統治基礎也只能是秦人。但是,秦人的人口數量卻遠遠地不足以去支配、監督這些地方的人民。這些都是秦始皇種下的因,是其務虛好名,急名利於一時而導致強吞不化,以致秦之敗亡,而與何人繼位無尤。即便讓秦始皇再多活二十年,其也不能挽救秦之命運,而只能淪為亡國之君,更別用說是公子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