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百官之長”的丞相,歷朝歷代都有哪些變化?

大家對於丞相這個古代官職並不陌生,丞相可以說是古代眾官員之首的一個官位,地位很高,最嚴重時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百官之長”之稱。所以到了後來,才會有明清時期的廢丞相之說。因為地位太高,權勢過大,帝王必然會很顧忌丞相這個官職,想辦法如何削弱丞相職權。

但話說回來,正是因為官位高,權勢大,所以丞相這個職位也就意味著更高的薪資俸祿和待遇,丞相這一職位也經歷了多次變革。

今天學長就帶大家來看看古代的丞相,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都有哪些變化?

被稱為“百官之長”的丞相,歷朝歷代都有哪些變化?

丞相的最早雛形和起源

丞相的職責是輔佐皇帝,總攬政務,是古代歷朝歷代最為重要的行政官職。

《說文解字》解釋:“丞,翊也,從從卪從山。山高,奉承之意。”古代同音相訓,承和丞同義,有協助的意思。

丞相這個名稱也不是從一而終的,它隨著朝代的更替,而不斷地發生變化,先後出現過丞相、宰相、相國、大司徒、中書令、尚書令、參知政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等官名。

最早雛形是在商周時代,當時只是太宰、尹、大師,沒有相之說,但是和宰相的職能是十分類似的。太宰、尹、大師都是輔佐皇帝管理國家的行政官員,所以說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丞相一職,只是未正式以丞相命官名。

這時雖出現丞相的雛形,但太宰、大師的地位和權勢並不高,只是非常普通的中央行政官員,和後來的發展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在這時,因為是普通的官員,所以在薪資水平上也並沒有太多的特殊之處。

到了春秋時期,出現了正式的丞相一職,所以也有人認為,春秋時期才是丞相這一職位的起源。在春秋時期有一很傑出著名的丞相,那便是管仲。

被稱為“百官之長”的丞相,歷朝歷代都有哪些變化?

丞相官位的歷代發展演變

對於管仲大家肯定聽說過,起初輔佐公子糾,後來得到鮑叔牙的推薦擔任丞相,輔佐齊桓公,任職期間大興改革、九合諸侯,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這些都離不開管仲這個丞相的輔佐。

從此可以看出,丞相的確是一個權勢很大,責任也很大的一個官位。戰國時期,丞相這個官職大範圍的發展起來,各個諸侯國都建立起來丞相這個官職體系,丞相也就成為了各諸侯國官級體系中所共有的一個職位。

到了秦朝,丞相這個官職已經十分正式。而從秦朝以後,丞相的權利和財勢也逐漸增強,成為了中央行政官員中的“首職”。在秦國,設定兩丞相,分別為左丞相和右丞相,因以左為上,所以左丞相的權力更大一些。

被稱為“百官之長”的丞相,歷朝歷代都有哪些變化?

漢承秦制,漢朝與秦朝的丞相制度類似,都是採取的三公九卿政治制度。只是中央行政中樞的權力逐漸由丞相府轉移到皇帝親信手中。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設立“中朝”(也稱“內朝”),從而使外朝丞相的權力大大削弱。

《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載,“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相國與丞相是同時存在的,相國的權力和地位都要比丞相高,相國只有一個,丞相可以有多個,左右丞相即為體現。在當時還設定了御史大夫輔佐相國。

到了漢成帝時期,漢成帝有意分散丞相權力,故以丞相一人政事繁多為由,建立了三公制。三公為丞相、大司空、大司馬,這樣的措施,的確達到了分權的目的。

被稱為“百官之長”的丞相,歷朝歷代都有哪些變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丞相制度繼承秦漢時期的體制,多個丞相相互制衡,來削弱權力。所以在這一時期,丞相的權力並不大,並無實權,只是輔佐皇帝辦事而已。

到了隋唐時期,丞相被稱為“宰相”,權力加大,可以說是重獲新生,威脅到皇帝的統治,所以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門下侍中、中書令、尚書令)都為宰相,這樣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三省之間相互制衡監督,削弱相權,有力地維護了皇權和中央集權的統治。

宋代,丞相的權力逐漸被削弱。可以看出來自漢代起,丞相的權力和待遇一點一點被降級,宋朝的丞相被稱為同平章事,以參知政事為副丞相。宋太祖建國後,建立“二府三司”制,不斷加強皇權,分化、削弱相權。

發展到元朝時,依舊採取各種方法削弱相權。元代的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一般都是皇太子,下設左右丞相,丞相下設平章政事。中書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皆是宰相,最多的時候,丞相數量可以達到十餘人,權力不再像原先一樣僅僅一分為三,甚至一分為十餘人。

被稱為“百官之長”的丞相,歷朝歷代都有哪些變化?

到明朝時,最為顯著的政事便是廢除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因胡惟庸丞相叛亂,平定之後,便下令廢除掉這個威脅到皇權統治的“丞相”一職。廢丞相之後,所有的政事全部由皇帝親決,皇帝政事繁多,不勝體力,後來又設定了內閣大學士協理皇帝,內閣權力逐漸變大,內閣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丞相。

清代繼承明代的內閣制度,但後來雍正時期建立軍機處,內閣權力逐漸被架空,內閣大學士為虛職,雖像明代一樣位於丞相之職,但並沒有丞相之權。軍機處處理政務,軍機大臣也就成為真正有權力的丞相。

明代的內閣大學士,清代的軍機大臣,都是意義上的丞相,但是因為前人的教訓,這時的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被皇帝監控嚴格,中央集權程度很高,唯恐再次出現丞相叛亂的情況。

被稱為“百官之長”的丞相,歷朝歷代都有哪些變化?

一更說:

古代的眾多官職中,唯有丞相變化最多,因為丞相一職處於一個讓皇帝十分糾結的位置。一方面丞相的確能為皇帝分擔不少政務,減輕皇帝負擔,但是另一方面正因為干政過多,所以權力大、地位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利於中央集權。

數千年的封建社會發展,表明相權與皇權必然要形成衝突,很少大有作為的皇帝,能長期忍受權力過大的相權。因此,相權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不斷被裁減,權力不斷被削弱。

自從丞相一職建立起來之後,權力時而大時而小,廢除不可,不廢除又不行,的確是一個讓歷代皇帝頭疼的官職。

參考資料:《漢書 百官公卿表》《史記》《歷代丞相發展演變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