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貴族制度形成

在中國古代,貴族制度是一個階級制度,你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嗎?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國古代貴族制度形成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中國古代貴族制度形成

中國古代君主授予貴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歷代君主為鞏固其統治地位,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係而實 行的一種封建等級制度。爵位是表示貴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稱號,分為不同的等級,有些爵位可以世襲。受 爵後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當數量的財富。封爵制度在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中有相當大的發展變化。

中國古代封爵制度起源於何時,學術界尚無定論。傳統的看法認為起源於夏代,但這種看法已被否定。還 有一種看法認為起源於商代。商代疆域分為內服與外服。內服由商王直接統治,外服則分給侯、伯等,分封就是最初的封爵。另一種意見認為,商代的分封並不等於封爵。因為在商代,受封的有商王的妻及子(婦、子),有外圍邊防之官(侯與伯),還有近郊耕作之官(男與田)等幾類人。侯與男並無嚴格區分,也無等級之別。即使到了西周,公、侯、伯、子、男也只是國君的通稱,並非爵祿。直到戰國時代,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實際上,封爵制度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不同的看法主要由於所取標準不同。五等爵制到了戰國時期方才完備。

封爵制度與宗法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最初的受爵者僅是王族。《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 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戰國時期,秦國從商鞅變法以後,取消王族 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賞功勞(主要是軍功)。從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徹侯、關內侯、大 庶長、駟車庶長、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長、左庶長、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西漢以後,皇族封爵與功臣封爵並存,一直延續到清代。

秦以前君主稱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為公。秦始皇稱帝,西漢以後最高封爵為王,皆封與皇子。西晉以後,皇族封爵與功臣封爵名稱合併,但最高一級的王、親王只封與皇族。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鎮國、鎮國等名稱。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貝勒、貝子是滿語“天生貴族”的音譯。

爵位與官職有一定關係。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對周天子稱臣,在封國內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後,總 的趨勢是官與爵逐漸分離,但在某些時期仍有例外。西漢、西晉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國內有軍事、行政權,勢力逐漸膨脹,先後釀成“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靖難之變”等,嚴重威脅著皇權。在其他時期,爵位只是一種榮譽稱號,因其與皇帝關係的親疏(皇族封爵)及功勞大小(功勳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爵祿在古代往往連稱,受爵後必得祿。西周時,公、侯是封國內的君主,封國內的財政收入全歸其所有,但公、侯要對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交納貢稅、朝覲述職等義務。以後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徵收,而是由王朝撥給。後來食邑變成了一種虛名,只有在爵位前加所謂“食實封”若干戶,才能享有相應的封戶租稅,或從國家領得一定封賜。

中國古代貴族制度

貴族一詞相當古老。最初指的是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因權力、財產高於其他階級而形成的上層階級。包括軍事貴族、世俗貴族、宗教貴族。經過演變,貴族制度在一些國家延續下來,形成了穩定的貴族階級。真正的貴族是要講家世和社會背景的。假如以有無爵位來判定貴族,世界上尚存在貴族的國家已經屈指可數。 到了現代社會,民主、法治垂臨人間,特權時代終結,傳統貴族已經逐漸湮滅,新貴族則被賦予嶄新內涵。亞里士多德在對古希臘諸城邦各種政體的比較研究時指出,凡少數人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數人為統治者的政體,稱為“貴族政體”。貴族制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存在於奴隸制國家的貴族共和制;另一種是存在於封建制國家的貴族君主制。貴族共和制最典型的國家是公元前5~公元1世紀的羅馬共和國。國家最高官員是執政官,由公民大會從貴族中選出2人,任期1年;其他高階官員大部分也是選舉的。但選舉事宜以及國家的立法、行政大權由奴隸主階級中少數顯赫貴族代表組成的元老院所掌握由於地理環境差異,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階級制度。中國歷史悠久,爵位隨朝代更替有所變化。大致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制度是帝制的一部份。明朝以後,又在五爵之上增設親王和郡王兩個等級。1912年清朝滅亡後,爵位制度亦被繼立的中華民國所廢除。在中國歷史上,貴族政治或者說世家寡頭政治,曾經流行過兩次。第一次是周朝克商之後分封諸侯,建立宗法制,天子為大宗,諸侯為小宗;諸侯在本國之內為大宗,大夫為小宗,這樣層層分封,各在其位,“子子孫孫永寶用”。這種貴族政治,與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制非常類似,持續了四五百年,到了戰國時期,總算宣告破滅。西周和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多半是貴族,偶爾有孔子這樣計程車人,也是破落貴族的後裔;戰國時期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學問家則有半數以上是平民,其中“去貴族化”最得力的秦國,最終統一了天下,消滅了六國的所有貴族。後來六國貴族起兵造反滅秦,又被布衣劉邦一一削滅,中國的第一個貴族時代徹底劃上了句號。中國自商代施行諸侯封建制度,即類同於西方貴族制。禮記王制曰:「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為王,下轄諸侯。如春秋楚國,本為子爵,因不滿其國大爵小,要求周王升其爵位未竟,於公元前704年稱王。漢代實行郡縣制之後,為安撫改朝換代之功臣,仍時有分封之舉,然已不如商周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