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提起范仲淹、晏殊、歐陽修、司馬光、蘇洵、蘇軾、蘇轍、包拯等,無人不誇讚他們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品行高潔,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其實生活在同一時代——北宋。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北宋經濟發達,繁榮昌盛,北宋的皇帝也都大度寬仁,愛惜臣民、尊敬臣民,最大限度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政治舞臺;善納諫,從不輕易濫殺臣民、辱沒臣民,給了他們絕對的自由和尊嚴。比起其他懷才不遇的文人,范仲淹得以在這樣的環境中施展他的理想抱負,推動慶曆新政的實施,即使短暫,也是極其幸運了。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幼年喪父,隨其母親改嫁,來到了長山朱氏家中。少年時期仍是在一種十分艱苦的境遇中度過的,他在博山的荊山寺刻苦攻讀。晝夜苦學 、劃粥割齏的故事想必也是家喻戶曉了 ,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寒冬臘月,讀書倦怠,便以冷水洗臉,再繼續讀。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大中祥府八年(公元 1015 年)范仲淹考中了進士,這年他二十六歲,做官後,他清正廉潔,辦事公正。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正因他直言勸諫,抨擊時弊,才遭得幾度貶謫。天聖五年(公元 1027 年),常年徘徊在低職位的范仲淹升任秘閣校理,因直言指出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帶來的弊端,第一次被貶出京城,為通判;章獻太后去世後,他被返召入京,任左司諫,但很快又因批評仁宗皇帝廢除皇后,第二次被貶出京城,為知睦州。景祐二年,又晉升為國子監,因批評宰相呂夷簡用人不當,第三次被貶出京城,為知饒州。可謂人生“三起三落”。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期間被好友勸慰,應學報喜之鳥,而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凶訊而“招唾罵於里閭”,希望他從此拴緊舌頭,鎖住嘴唇,除了隨意吃喝外,不要多事。但范仲淹以一首《靈烏賦》回覆好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樣的志向,也難怪厚積薄發,生而逢時地發揮出自己的政治才能了。

大概這時候的范仲淹還是胸懷遠大的抱負,堅信自己有一天能重回大舞臺發光發熱。這期間的主要作品有《蕭灑桐廬郡十絕》、《出守桐廬道中十絕》。

蕭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

新雷還好事,驚起雨前芽。

看似遊山玩水,實則是希文將苦難的日子過成了詩,但並未只沉醉詩中,他還以百姓疾苦為己任,帶領百姓治理水患,造福一方。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他的一生中,也經歷了家國戰事吃緊的重大事件。康定元年(公元 1040 年),宋朝與西夏關係日趨緊張,這時的范仲淹被調任為陝西經略副使,負責北部地區的軍事防務。事必躬親的他甚至親臨戰場指揮作戰,練精兵、整軍紀、修邊塞……使邊關局勢有了極大的改觀。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然而這時期的范仲淹已過中年,未嘗建功立業和捍衛國土完整的迫切心情,也使他開始借酒抒情。一曲《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將他渴望建功立業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讀來讓人覺得雄渾有力、沉鬱蒼涼而催人淚下。“千嶂”、“孤城”、“落日”“邊聲”“羌管”,這些都是邊塞的所見所聞,荒涼悽切。四面的邊聲吹出了悲壯的情懷,邊關戰事危急的情況,躍然而出。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全詞佳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正是範希文在借酒抒懷,包含著燕然未勒的報國之志,包含著國難當頭的愁腸別緒,包含著自己雖已白髮但懷有熱忱的雄心。“一杯”與“萬里”的對比懸殊,正如希文立志報國,卻又苦於宋王朝的武備鬆弛,防守不力,千般豪情,萬般無奈,盡顯其中,只得一杯濁酒下肚,抹下一把征夫淚。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為了堅守邊關,範希文又加緊安排修築城寨。慶曆二年(公元 1042 年),他親自指揮修建了馬鋪城,切斷了西夏與少數民族的往來,使西夏官兵處於孤主無援的地位,不敢輕舉妄動,守邊有功的范仲淹,多次拒絕朝廷給他提升的觀察使,受到了宋兵和邊關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此時的範希文已年過半百,半生仕途的坎坷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鬢髮,大概他覺得,為百姓、為國家做實事才是報效祖國的最好途徑吧。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許是年歲的沉澱,他後期的作品,例如《漁家傲》、《蘇幕遮》、《御街行》、《諸暨道中作》、《野色》等多多少少都和酒關係密切。

范仲淹常常以酒入詞,多以瑟瑟秋色為背景,或抒發政治抱負,或感嘆離情別恨,將自身羈旅之情或淒涼苦境展示出來,這其中既有“濁酒一杯家萬里”的悲壯豪情,又有“黯鄉魂,追旅思”的委婉思緒。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起句“碧雲天,黃葉地”兩句,即從大處落筆,濃墨重彩,展現出一派長空湛碧、大地橙黃的高遠境界,雖是寫秋,卻無半點衰敗秋景的筆墨,反而描繪出了一幅極為遼闊又多彩的秋色圖。下片直接點出“鄉魂”“旅思”,表現出自己思鄉的情結,黯然神傷,羈旅之愁無處排解,夜不能寐,唯有獨醉。但酒一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這真是欲遣鄉思反而更增鄉思之苦了。上下互文對舉,突出強調了這份愁苦,以酒收尾,想必希文也沒少獨醉。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無論是“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征夫淚,還是“酒未到,先成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兒女情絲,情到深處自然是真摯感人的,我們不難體會到范仲淹不愧是大家,他胸懷政治家的豪情壯志,也裝有常人的平凡情愫。

野色

非煙亦非霧,冪冪映樓臺。

白鳥忽點破,殘陽還照開。

肯隨芳草歇,疑逐遠帆來。

誰會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不是煙,也不是霧,它濃密地籠罩著樓臺。白鳥飛來,點破了野色的沉寂;一道斜陽低低地照著,又彷彿一把劍,把它剖開。它怎麼願隨著芳草的消歇而寂滅遠去?我真懷疑,它正追隨著那遠遠的白帆,漸漸到來。有誰能知道山公的情趣,他天天登高遠眺,沉湎野色之中,大醉方歸。

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透過朦朧野色,勾勒出一幅玲瓏剔透、筆墨淋漓的山水畫:天上一抹暖色的夕陽,空中飛過白色的鳥兒,煙嵐籠罩著樓臺,芳草連線著江邊,帆影若隱若現於江中,還有自遠山醉歸的主人。這些景物與野色相映照,虛虛實實,藏頭露尾,如同雲中龍,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圖畫。以醉了才回家的主人落筆,希文作詩的豪爽性格和曠達情懷一覽無餘,他的用意大概也正是要透過描寫野色的美麗景象來抒發其樂觀豁達的情懷吧。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管是借酒消除的愁苦羈旅之情,還是以醉抒發的豁達開放的態度,在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之後,范仲淹終於迎來了他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慶曆新政。

然而這時的他已是54歲了,他主張推行的慶曆新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宋朝也由此進入建國以來最為繁榮的階段。但這卻在一定程度上損害限制了大部分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權,他們聯合起來反對和阻撓范仲淹,散佈謠言,攻擊新政,指責範結黨營私、濫用職權。

慶曆新政短暫而輝煌,最終還是以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革新派人士的貶謫告終。隨後,被貶出京的范仲淹在鄧州作出了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讀《岳陽樓記》,可以感受到范仲淹雖身居江湖,但依然心憂國事;雖慘遭迫害,但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范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當時的范仲淹正“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過上清閒快樂的生活,但他提出正直計程車大夫應遵循立身行一的準則,他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僅激勵自己,還表達出對一同被貶的友人的鼓勵和安慰,甚至為後世做出了警醒的作用,這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范仲淹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放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喝墨水”文化典故源於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廣泛的群眾文化基礎,千百年來詮釋著中華民族虛心好學、勤奮進取的民族精神。喝出健康的態度、優雅的風度、文人的氣度!人生得意須盡歡,不忘每天進步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