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有李悝、商鞅、吳起,為什麼不能長久的稱霸於戰國?

魏國在戰國初期確實是稱霸於諸侯間的,甚至持續的時間還比較長,不過魏國的霸業成就於魏文侯,在魏武侯時期開始走下坡路,真正衰落於魏惠王時期,儘管魏惠王主持召開了逢澤之會,但只是小國屈服,像韓國、齊國這樣的大國根本不承認魏國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不久之後就發生了馬陵之戰,魏國大敗,從此開始被戰國六雄或圍毆或單挑,少有勝績。而這一切的發生與魏武侯時期人才的流失脫不了干係。

魏國有李悝、商鞅、吳起,為什麼不能長久的稱霸於戰國?

魏文侯野心不小,政治能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在他統治時期,魏國有當時諸侯國中最多的人才,並且這些人才多數並不是出自貴族,很多都是庶族出身,以及平民,只要是有能力,魏文侯就會重用,這為魏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魏文侯時期魏國的的發展是非常快,魏文侯以李悝、翟璜為相,而吳起、樂羊為將,子夏為帝師,還有西門豹、魏成、端木乾等人為臣,可謂人才濟濟。

李悝在魏國主持變法,是當時戰國時期進行的第一次變法,這成為後來吳起變法和商鞅變法的基礎。

魏國有李悝、商鞅、吳起,為什麼不能長久的稱霸於戰國?

李悝變法後,魏國注重民生髮展,制定法律,國民都要嚴格遵守,國內的發展比較迅速。對外的擴張則是由吳起和樂羊作為將領完成的,吳起主要是在西河地區對抗秦軍,攻佔了西河地區,魏國設下西河郡,而吳起正是第一任西河郡守,之後吳起數次和秦軍作戰,基本都是秦國吃敗仗,吳起建立起了一支強悍的魏武卒,戰無不勝。

而樂羊則向北滅掉了中山國,魏國從最初的強敵環繞中發展起來,一躍成為戰國時期最強悍的存在,而在前403年的時候,周天子已經承認了韓趙魏三國的諸侯國身份。

魏國有李悝、商鞅、吳起,為什麼不能長久的稱霸於戰國?

可以說,魏文侯真正做到了讓天下諸侯臣服,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任用田文為相,這個決定一度讓吳起非常生氣,在吳起看來,他各方面的才能都比田文強,但卻不能為相,田文自己也承認自己才能不夠,不過有一點卻是吳起不能比的,即田文是貴族出身,可以在主少國疑的時刻讓人歸附魏武侯,而吳起這個平民出身的人卻沒有這樣的能力。

不過在魏武侯前期,還是將魏國的霸業推向了高峰,吳起在西河郡負責對抗秦國,在前389年陰晉之戰中,吳起以五萬兵馬打敗了五十萬秦軍,這不能不說魏武卒的強悍,後來吳起又攻打齊國,正在吳起不斷建立戰功的時候, 公叔痤嫉妒吳起的戰功,怕吳起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聽從下屬的建議給吳起設了一個套,然後告訴魏武侯用一個公主試探吳起的忠心,最終吳起不願意娶公主而不得不出逃到了楚國。因此,魏國損失了一員大將以及一位改革家。

魏國有李悝、商鞅、吳起,為什麼不能長久的稱霸於戰國?

魏武王去世後,魏惠王奪得政權上位,魏惠王識別人才的才能比魏武侯更差,公叔痤病重之際向魏惠王引薦了商鞅,希望魏惠王讓商鞅做相,魏惠王並沒有答應,緊接著公叔痤又告訴魏惠王倘若不用商鞅的話就把他殺掉,但是魏惠王同樣沒有搭理。

公叔痤看到魏惠王那樣的反應,就勸說商鞅逃離魏國,但是商鞅也拒絕了,在他內心深處,很可能是對魏惠王還抱有希望,或許他會任用自己,或者下令處死自己,到時候他就說服魏惠王留下自己。但是一直到公叔痤去世後很久,商鞅也沒有得到魏惠王的任何指示,魏惠王儼然從來就沒有把商鞅放在心上,因此商鞅離開魏國去了秦國。

魏國有李悝、商鞅、吳起,為什麼不能長久的稱霸於戰國?

魏國的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吳起的出走,使魏國損失了一員大將,在之後對秦作戰中失敗,而趙國和韓國漸漸不再和魏國結成同盟,本來三國結盟一致對外的,並且隱隱以魏國為老大,但是魏惠王繼位後,這種情況就開始改變,三國漸漸彼此對立,趙韓更是聯合起來攻打魏國。

魏惠王時期的著名將領是龐涓,而他的對手正是在齊國的孫臏,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正是龐涓和孫臏的對決,很不幸的是,兩次大戰都是魏國失敗。也因此,魏國國勢迅速下滑,在被齊威王打敗後,各國紛紛攻打魏國,讓魏國疲於應付,魏惠王小範圍的稱霸也宣告結束,自此,魏國從第一強國的寶座上跌落下來,再也沒有爬上去。

倘若吳起和商鞅等人才都留在魏國發揮了自己的才能的話,魏國的霸業很可能還會繼續,長遠的很難說,但至少魏國吞併韓趙還是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