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方略卓絕顯赫的漢武大帝

公元前141年,十六歲的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在位長達五十四年。作為封建社會傑出的政治家,漢武帝更表現出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卓著,特別在促進思想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方面貢獻巨大,影響久遠。

文治方略卓絕顯赫的漢武大帝

一、獨尊儒術。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詩》、《書》、《易》、《禮》、《春秋》五種儒家學說尊為經,以五經作為教育的中心,並作為選拔人才考試升職的主要內容。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經丞相公孫弘再次奏請,為五經博士設定弟子員,這也就是說儒經和仕途結合起來。儒家學說自從得到漢王朝的倡導之後,獲得廣泛的傳播,成為二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

文治方略卓絕顯赫的漢武大帝

二、開創年號記年法。在漢武帝以前中國的帝王沒有年號,其紀元有的以一、二、三…數計,有的以前一、二、三…,後一、二、三…數計。漢武帝即位時有司上奏認為:元應當採用天瑞(上天降下的祥瑞),不應以一、二數。一元叫建,二元以長星稱光。於是漢武帝以“建元”為年號,並以公元前140年為建元元年。自此,中國歷史上開始使用年號,這種方法為歷代皇帝廣泛採用,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滅亡。

三、興建太學,培養賢吏。漢武帝元朔五年(124年)在長安建立國家最高學府——太學,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家《詩》、《書》、《禮》、《易》、《春秋》,學生稱為“博士弟子”或“太學弟子”,武帝還下令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封建官吏,但是在普及儒學思想、傳播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並影響巨大。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國子監,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國家最高學府。

文治方略卓絕顯赫的漢武大帝

四、建立漢樂府。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設定樂府,令司馬相如等作詩賦,以宦官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負責訓練樂工,採集民歌。漢武帝建立樂府,目的是改革傳統的郊廟音樂,用新聲改編雅樂,以創作的詩歌取代傳統的古辭。由於樂府專門負責蒐集、整理民歌俗曲,後人就用“樂府”專指入樂的民歌俗曲和歌辭。南北朝時,人們已將樂府唱的“歌詩”也稱為“樂府”。宋元以後,“樂府”又被借作為詞曲的一種雅稱,最終,“樂府”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得以儲存下來。

文治方略卓絕顯赫的漢武大帝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我國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彙集,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上承《詩經》、《楚辭》,下啟唐詩、宋詞、元曲,堪稱為一代音樂的典範,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