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馬引起的慘劇:從明代的馬政角度,來窺探大明王朝的亡國之路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禮記·月令》中,最早對“馬政”做了註釋:“謂養馬之政教也。”可見,把一般的養馬業上升為馬政萌芽於商代,而老百姓養馬則開始於明代。

一匹馬引起的慘劇:從明代的馬政角度,來窺探大明王朝的亡國之路

在冷兵器時代,戰馬不僅是衝鋒陷陣、 克敵制勝的重要軍事裝備, 也是驛站、 後勤保障的主要戰略運輸工具, 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負,因而備受歷代王朝的關注。

唐貞觀年間,官馬數量達到了70萬匹以上,而北宋時代馬匹的數量不過21萬匹,足見國力的強弱。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己所說:“自古有天下國家者, 莫不以馬政為重。故問國君之當者, 必數馬以對……其下太僕及諸牧監各令修職, 毋怠所事。”

朱元璋既然將“養馬”抬高到國家戰略層面,那就需要全民動員,這樣的話,不但可以減少官牧的壓力,還能迅速增加馬匹數量。

一匹馬引起的慘劇:從明代的馬政角度,來窺探大明王朝的亡國之路

但是,結果如何呢?

先來看看養馬制度的設計,當地民戶養馬有三種方式:

一是“計畝養馬”,一匹公馬對應50畝地,母馬翻番,領養者可以免除上繳公糧;

二是“計丁養馬”,根據任務量的多寡領養不同數量馬匹,其中規定:馬匹有死亡、或者出生數量不夠,就要相應賠償;

三是“計戶養馬”,按照民戶數量來領養馬,江南和江北數量上有所不同。同樣,馬匹沒了,以“差役”形式進行賠償,當然,領養者可以免除勞役。政策雖看上去“利好”,但養馬並不是個輕鬆活。按照朝廷的意思,就是保證大馬生小馬,不能將給馬養死了。

一匹馬引起的慘劇:從明代的馬政角度,來窺探大明王朝的亡國之路

這就出現了一個難題:

首先,誰也無法保證,自己領養的母馬可以年年“產駒”,如果數量不達標就要交錢。

根據《菽園雜記》記載,民牧最苦之事就是“母馬不孳生而百姓自行賠補。”當時,新樂縣有一家每三年賠“二駒”,九年下來舉家破產。

既然,生不出小馬要賠錢,那麼,是不是生的越多就越好呢?

答案是:更糟糕。

生的越多意味著要養更多的馬,負擔會更重。這樣一來,養馬非但不能創收,還會弄得自己傾家蕩產。最終,沒有人再做這份吃力不討好的活了。

那麼,“計戶養馬”是不是就可以減輕負擔呢?

事實上恰恰相反,出力的人往往是最貧窮者,更是加重了窮苦人的負擔。朱元璋得知後很是生氣,便下了命令要嚴懲,但後來也不了了之了。

一匹馬引起的慘劇:從明代的馬政角度,來窺探大明王朝的亡國之路

其次,百姓養馬,還要自己送到太僕寺進行驗收。

太僕寺是明代負責馬政和畜牧的中央政府機構,受兵部領導,官秩從三品,領導官員為太僕寺卿。

當時,太僕寺不在養馬者附近,近的幾十裡地,遠的幾百裡地。人走的辛苦,馬也疲憊,一路上的開銷還要自掏腰包。驗收時合格倒也罷了,不合格就要原路返回。有資料顯示,當時驗收不合格率高達百分之四五十。

試想一下,辛苦一年啥也沒撈著,還要往外掏錢,誰不心疼?

於是,賄賂檢驗官員成了一種“通行”方法。官員高興了,老百姓這一年的辛苦也就沒白乾。只不過,這其中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一匹馬引起的慘劇:從明代的馬政角度,來窺探大明王朝的亡國之路

最後,地方官員不樂意了。

本來,田賦勞役是老百姓的“本職工作”,大家都忙著養馬,哪有功夫種地?地方官員收不到公糧、賦稅,他的責任誰來扛?

於是,馬政官員和地方官員掐架,使得朝廷也很為難,始終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受苦的還是老百姓。《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就生活在明代,那麼,“弼馬溫”這個場景是不是有所暗指呢?

其實,朱元璋的本意是為了強大軍事,但是,在層層機構的盤剝下,反倒出現了隆慶、萬曆年間,種馬被朝廷大規模變賣的情況。而底層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為了養馬最後更是家破人亡。在這樣的環境下,百姓只能鋌而走險。

馬養不好是重罪,揭竿而起沒準還能闖出一條路,索性轉而做“響馬”,以此謀生。尤其河北地區嚴重,時稱“江南之患糧為最,河北之患馬為最。”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直隸霸州文安縣人劉六等人起義,一呼百應,聚流民、響馬、屯軍數千人,屢敗官軍,官府稱之為“響馬盜”,用了三年時間才平定。

一匹馬引起的慘劇:從明代的馬政角度,來窺探大明王朝的亡國之路

朱元璋的本意雖然不錯,但是,他將所有的負擔都轉嫁到了百姓身上,不體恤民生,勢必引起“反噬”。最後,馬政實行了這麼多年還是要向西番購馬,這豈不是一個“反諷”?

而當時,設立了一堆官僚機構,養了一大幫官僚人員,還不如用這些費用去買馬。所以,一個制度的設立,如果只是滿足上層的“需求”,而不顧底層的“民願”,註定以失敗結局。

最後,真如朱元璋所言,馬匹數量檢驗國力,明末全國的官馬數量也只有鼎盛時期的1/5到1/4。

一匹馬引起的慘劇:從明代的馬政角度,來窺探大明王朝的亡國之路

其實,不管怎樣的制度,都要符合社會的發展,滿足百姓的利益需求,否則,一切都是白費。畢竟,一個國家的統治需要老百姓的支援,這樣才能發展壯大。

參考資料:

【《明太祖實錄》、《中國的養馬業》、《舊唐書·職官志》、《天下郡國利病書》】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