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剛誇讚茶性"儉德",轉頭末茶卻在奢靡中絕跡

愛茶的人,估計都看過陸羽的《茶經》。然而,陸羽本人是如何喝茶的,或許還是個讓茶友難解的謎。

小約是個好奇寶寶,自然也曾做過一番考據。其實,想了解陸羽是怎麼喝茶的並不難,只要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喝茶的,大致就可以瞭解。

陸羽剛誇讚茶性"儉德",轉頭末茶卻在奢靡中絕跡

說起唐朝人的喝茶習俗,與我們今天自然大不相同。那個時代的人們,喝的主要是末茶。要想喝上一杯末茶,操作是比較繁瑣的:首先要將茶曬乾壓制成茶餅,以便於儲存。需要喝茶的時候,再將茶餅拿出來,取下一小片,再將其碾製成粉末,倒入鍋中煮開。喝茶時,就著茶沫一起吃掉。因此,在唐朝,人們又把“喝茶”叫“吃茶”。

不難想象,這麼煮出來的茶,味道自然不咋樣。據此也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唐朝之前,好茶者多為僧人了。可能一方面,參禪時可以茶提神醒腦,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在苦中嚐出了甘甜的滋味,正契合了僧家“眾生皆苦”的思想。

陸羽剛誇讚茶性"儉德",轉頭末茶卻在奢靡中絕跡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茶飲隨著禪宗的發展逐漸普及後,人們開始嘗試加入一些新元素,即便是苦茶,也能“吃”出別樣的滋味來,而調料便是加入的新元素之一。

想必唐朝人愛的是重口味,他們往茶中加入的是蔥,姜,桂皮,花椒……這種做法在現代人看來近乎於黑暗料理,唐朝人卻趨之若鶩。

我們心中的“茶聖”陸羽,當年就是“吃”著這款茶,為我們寫下空前絕後的茶界典籍《茶經》的。

陸羽剛誇讚茶性"儉德",轉頭末茶卻在奢靡中絕跡

在《茶經》中,陸羽強調的是“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可見,茶曾經也是“去奢行儉”的標誌。魏晉民風從尚酒到崇茶,便是由奢入儉的過程,茶文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悄然萌發的。當年南齊世祖武帝蕭賾死前下詔,要求死後從簡,以茶替代三牲祭品,也是看中了“茶”的廉儉特性。而陸羽將它寫入《茶經》,想必愛的也正是茶的本真和儉德。

陸羽或許未曾想到,他慣喝的末茶,最終卻會因過度奢靡而被明太祖一道詔令給禁止。自此,末茶在中國幾乎絕跡。如今若想再領略一番末茶的滋味,要麼得憑機緣,要麼就得到我們的近鄰日本,在抹茶中尋找末茶的舊日風貌了。

陸羽剛誇讚茶性"儉德",轉頭末茶卻在奢靡中絕跡

明代的散茶全面取代唐宋風行的末茶,一方面是由於炒青技術的完善,使得茶葉在製作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儲存茶香,無需再經碾磨煎煮才能出味,讓喝茶變得更為純粹而簡便。另一方面,末茶被散茶完全取代,還在於末茶發展到極致時,衍生出來的腐敗官吏和奢靡浮華之風,硬生生拖垮了一個繁盛的王朝。

至於宋朝由盛轉衰與茶又有什麼關聯,我們下回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