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時是什麼官職!

影視劇裡面經常會出現一個清朝官員對著另外一個清朝官員稱呼——哎呀,尊敬的中堂大人您好,於是就有很多人覺得好奇,這個中堂大人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其實這個中堂,剛剛開始那會兒是唐朝的時候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的“稱呼”。 後來呢,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重建中華典籍制度按照之前漢唐時期的官制對被蒙元踐踏毀壞的官制進行復原。中堂這種關於宰相的稱呼就被照搬到了明代。

李鴻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時是什麼官職!

再後來,隨著明朝廢除丞相,這種稱呼就被廢止了,但是呢,雖然這種稱呼廢止了,不過又隨著明朝設內閣,內閣閣老們又開始擁有了這種稱呼。再之後大清入關,這種稱呼也被遺傳下來了,但凡事曾經歷任直隸總督兼軍機大臣的,都可以被稱為中堂大人。 原因自然也很簡單了,一是職位所致,二是功勳所致了。

有人說這不就是宰相嗎?為什麼非要說中堂呢?其實這是因為宰相制度早在明朝初年就被廢除掉了,此後都沒有宰相制度,這是明明白白寫在中學教科書當中的。

宰相制度在歷史上被廢除,其中自然有它的道理,宰相制度它與皇帝制度幾乎源於同一時代,是什麼時代呢?那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時代,秦始皇開創皇帝制度,同時他還開創了三公制度。

所以皇帝制度非常好理解,就是指秦始皇開創的那種皇位世襲皇權至上的制度,而三公制度,很多人往往就不怎麼聽說過了,其實如果補全了這個制度,也許很多人就聽說過了,這個制度的全名叫做三公九卿制度,所謂三公,便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所以我上文說到丞相制度幾乎與皇帝制度產生於同一時代。

李鴻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時是什麼官職!

那麼,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自然是相伴相生,所相權一旦過大,那麼必然會威脅到皇權,而皇權一旦想要拓展,必然會削弱相權,這一對矛盾始終糾纏著歷代統治者,直到遇到了那一位偉人——從乞丐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有感於元朝宰相亂政,下令將宰相制度廢除掉,就此,在中國沿用幾千年的宰相制度,就這樣,在朱元璋手裡被廢棄掉了,這一廢就廢了276年,此後的清朝統治者依舊沒有復原宰相制度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大家也已經習慣了沒有宰相制度的日子了,畢竟沒了宰相制度,皇權將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不過朱元璋這麼搞也是有問題的,他當然屬於那種勞動能力特別強大的,可是他的子孫後代的能力明顯不如他,那麼,很多政務工作不想處理,該怎麼辦?他的子孫就想到了創立內閣制度,內閣只是一種顧問機構,這種顧問機構,他始終不是中央一級的法定行政機構,皇帝往往掌握著最重要的決策權——也就是俗稱的批紅權利。這就使得那個制度,雖然內閣一度實力非常強大(張居正時代),但是也只是皇帝一句話就能把他廢掉的一個機構。 清朝用的也是明朝的這種政治生態,畢竟清承明制不是說說而已。

李鴻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時是什麼官職!

清朝統治者在前期為了加強皇權也是煞費苦心,因為清朝自身民族特性導致它入關之後,皇權實在是不夠高大,總是有許多無關的權力能夠阻礙甚至制裁到皇權,於是,統治者不停地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加強皇權,這種情況下,他當然不會將已經被明朝解決掉的相權再拿出來來給自己添堵了,所以某種程度上,他還要感謝一下朱元璋把宰相制度給徹底的幹掉了。

到了清政府的雍正時代,由於西北軍務軍情緊張,雍正在原先康熙時代設定的南書房的基礎上,建立了軍機處,軍機處與之前明朝內閣一樣,他只是一個顧問性質的機構,軍機處的大臣所謂軍機大臣只擁有跪受筆錄的資格與權利,這種資格與權力幾乎一文不值。

李鴻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時是什麼官職!

所謂的中堂大人其實也是一樣,他們也許僅僅是地位尊崇和受皇上信任,至於把他們與當初的宰相相提並論,那是沒資格的。他們受重用時可能有宰相的地位,但也沒有宰相以前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完全起不到以前能夠限制皇權的能力。不受重用時,也就什麼都不是了,中堂其實是封建皇權到達頂峰的產物。不過到了清朝晚期,由於皇權衰落,這個時候的中堂說是實際上的宰相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