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千古名文背後的冰冷現實

《陳情表》:千古名文背後的冰冷現實

我們在中學學過一篇名為《陳情表》的課文,古人將此文與諸葛亮的《出師表》並列。認為前者是對“孝”的最好解釋;後者深刻詮釋了何為“忠”。

不過在《陳情表》的溫馨背後,卻是冷冰冰的現實。

一、李密其人

李密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他自己從小被祖母撫養長大。雖說境遇悲慘,好在祖父曾做過蜀國朱提郡(今雲南昭通)太守,與譙周結識。李密拜譙周為老師,長大後成為了蜀漢年輕有為的官員。

李密在蜀國為官出名的事蹟便是幾次出使吳國。吳國詢問蜀國的兵馬數量,李密回答:足夠日常征戰使用,而且不影響百姓正常生活。

這個問題非常不好回答。兵馬說少了,顯得國家形象不足;兵馬說多了,顯得侵略性太強。而且蜀國經濟一直是三國中最弱的,兵馬說得太多會被吳國大臣們反譏為不顧百姓死活。

《陳情表》:千古名文背後的冰冷現實

史書上記載李密的回答看似只有輕飄飄的8個字,卻是當時維持與吳國外交關係的明智回答。

魏國滅蜀後,鄧艾非常欣賞李密的才華,邀請其擔任主簿,但被李密以奉養祖母為由拒絕了。

李密對祖母的感情非常深厚,當時他的祖母已經90多歲,每當生病時李密都是夜不解衣侍奉左右,湯藥膳食必須他自己先嚐後才給祖母。

晉朝建立後,晉武帝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再次拒絕,並上書《陳情表》說明理由。

二、《陳情表》的背後

《陳情表》的內容勝在真情實感,但真正讓這篇文章揚名的還是皇帝的態度。司馬炎不僅沒有為難李密,而且還賞賜了兩名婢女去伺候李密的祖母。

但綜合李密整個一生,除了在蜀漢為官時尚有建樹,晉朝後幾乎沒有出彩的地方。後來還因為抱怨朝政被司馬炎免官。

那麼鄧艾、司馬炎為何要鍾情於李密呢?

《陳情表》:千古名文背後的冰冷現實

曹魏透過篡漢建立、晉朝又透過篡魏立國,忠臣在那個時代完全成為了笑話。魏晉時期能夠做得高官之人,多是審時度勢的聰明人,“忠臣”都隨著政權震盪而淘汰。

那麼司馬家就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會不會出現另一個權臣家族替代自己呢?為了在思想上遏制篡位奪權的行為,統治者編織了“孝治天下”的理論。

現在看來,孝子未必是有能力的官員,但當時做官不管你有沒有能力,不管有沒有才學,只要是孝子就必須要有官做,這樣才能帶動社會風氣,大家都要孝順父母、孝敬長輩。而皇帝作為天下的君父,大家自然要順從,不能起謀逆之心。

官方對這種理論的定義是:在朝則從君之命,在家則隨父之制,然後君父兩濟,忠孝各序。

魯迅對此看得非常透徹,一針見血指出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建立,統治者在亂世中無法建立一套道德標準來維護政權,因此只能用“孝”作為最強標杆。

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沈勁。沈勁的父親是王敦黨羽,曾跟隨王敦叛亂,事敗後被吳儒處死。按理說,吳儒是忠臣。但沈勁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不僅殺死了吳儒,還滅了吳氏全族。按理說,沈勁是叛賊。

但因為沈勁是為父報仇,秉承孝道,因此他的行為被世人肯定。這是多麼混亂的價值觀念!

《陳情表》:千古名文背後的冰冷現實

三、冰冷冷的現實

李密作為有名的大孝子,就這樣被命運選中。而且李密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身份,那就是原蜀漢官員。蜀國投降後,官員如何任用成為不得迴避的大事。

李密的重用詮釋了晉朝以“孝道”治天下,又讓原蜀漢的官員看到了希望。而且李密是太子班底,成為朝廷重臣要等下一任帝王繼位之後,這段時間足夠司馬炎平定部分人“反晉復漢”的情緒。政治手段不可謂不高。

從另一個角度看,《陳情表》又是博弈的工具。李密越孝順就越要做官,這樣才能彰顯晉朝的價值觀;你越讓我做官我李密越不做,否則“以孝治天下”就是空談。

《陳情表》的出現讓李密和皇帝都各得其所:李密得以侍奉祖母;皇帝得以樹立標杆。

看似溫馨畫面的背後還有現實的冰冷,由於李密是原蜀漢官員,不做官很容易被理解成牴觸晉朝,所以才要寫《陳情表》進行解釋。而且文章結尾也說了,自己將來會出來做官對皇帝盡忠。

李密為祖母服喪期滿後,按照約定趕赴洛陽做官。按照原來的計劃,李密應該是太子洗馬,但真正上任卻變成了溫縣的縣令。

《陳情表》:千古名文背後的冰冷現實

溫縣這個地方是個火山口,因為這裡是司馬氏的老家,轄區內遍佈皇親國戚的產業。這裡的百姓受慣了欺壓勒索,以司馬諸王為患。

李密在溫縣主政後政令嚴明,很好地打擊了司馬家族諸位王爺的囂張氣焰,為百姓做了件好事,不過同時卻得罪了很多權貴。

由於李密有蜀漢的為官經歷,朝中又無人,因此備受打壓。李密心中不快發了一句牢騷:“做官如果太痛苦,不如回家賣紅薯。”

這句話被人密報給了晉武帝,皇帝大怒,讓其罷官歸田。李密被罷官的一年後,在鬱郁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參考資料:《這個晉朝太有意思了》、《晉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