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大家好,我們的曉正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大明“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萬貞兒,明憲宗朱見深之皇貴妃,原孝恭孫皇后之宮女,成化年間後宮的“無冕之後”,俗稱萬貴妃。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明代宮廷人物 劇照

萬貞兒是憲宗寵妃,能得君王專情數十年而不移志,寵冠六宮,這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她也是史書裡“惡毒”的女人,媚上惑君,打壓正宮,扶持奸宦,殘害皇嗣,驕奢淫逸,似乎要把所有禍國殃民的詞句都加到她的身上。

我眼中的萬貞兒,她是幸運的,擁有真愛,廝守到老;她也是悲劇的,子嗣夭折,身負罵名。但沒有一個人是天生懷著惡意去生活的,種種的荒誕行徑背後一定也有不為人知的心酸與悲楚,更何況我們並不確定,史書裡的她就是歷史上萬貞兒的本來面目。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故宮

風霜雨雪,亦姆亦姐

萬貞兒是山東諸城人,生於宣德五年。父親萬貴原是當地縣城小吏,因親屬犯罪被牽連,貶至霸州。所以對於萬貞兒的入宮就有了兩個說法。

一說,萬貴為了日後能夠東山再起,主動把女兒送入宮中;二說,因為受到株連,萬貞兒是被充入宮中的。

考慮到萬貴在女兒成為貴妃後依舊能夠謹小慎微,且不滿幾個兒子的囂張跋扈,萬貴應該不是精於鑽營之人。所以我個人是更偏向萬貞兒被充入宮中這一說法的。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明代仕女圖

萬貞兒入宮的時候,她只有四歲。一個四歲的女孩,便要離開父母進入大內深宮,獨自去面對後宮的爾虞我詐,想來也確實令人唏噓。

但如果頂下這股壓力,頑強地堅持下來,那麼這個孩子的心智便會遠比同齡人要成熟堅毅,也更能扛事。事實上萬貞兒做得很好,正統年間,就被選進了孫太后的寢宮。

孫太后,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母,明憲宗朱見深的奶奶。

按照明代後宮的慣例,太后寢宮的宮女一般都是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其中很多女官原本是入宮選妃,敗選於最後幾輪的“秀女”。萬貞兒能夠在老太后身邊侍奉,足以說明她有過人之處。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孝恭孫皇后 像

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部綁為“肉票”。為了保住英宗一脈皇位不失,孫太后急忙立英宗年幼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明代宗朱祁鈺登基上臺,英宗回朝後被軟禁在南宮,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萬貞兒就是在這個時候,被孫太后派到了朱見深的身邊的。這一年,萬貞兒不到20歲,朱見深不到3歲。

孫太后在這個時候把萬貞兒送到朱見深身邊,其實就是要找一個信任的人去保護自己的孫子。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因為當代宗皇位日益鞏固,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必定不保。誰都不知道,代宗對於這位年幼的侄子,會不會痛下殺手。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明代宗朱祁鈺 像

我們在不止一處的史料裡,經常能見到描述萬貞兒身穿戎裝的場景,有的直接說萬貞兒身形高大,聲線粗糙。我們可以推知,萬貞兒有著一般女兒家沒有的英武之氣,甚至可能有一些拳腳功夫。

同時,自幼在宮中長大的萬貞兒,深諳宮中生存之道,由她來照顧年幼的朱見深,倒是頗為合適。亦可見孫太后對萬貞兒忠心與能力的信任。

當時的情況惡劣到什麼程度?英宗及其後妃們困於南宮中,被嚴密看管,有時連基本用度都無法保證;孫太后想親自去看望兒子和孫子,也受到了代宗親信的威脅。太后,“太上皇”的待遇尚且如此,朱見深的處境可想而知。

在所有人的冷眼與躲避中,萬貞兒毫無怨言地守在朱見深身邊,照料和保護著年幼的皇子。苦,她受著;淚,她流著;傷,她忍著。數不清有多少個夜晚,她不敢閤眼,守在熟睡的朱見深身旁,隨時準備與可能衝進來的“敵人”同歸於盡。

相差十七歲的二人,在這段艱難困苦的歲月裡,步步為營,互為依靠,一過就是七八年光景。

我可以斷定,萬貞兒給予朱見深的安全感,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哪怕是親生父母。以致於在朱見深登基後,還常常要萬貞兒身著戎裝,陪侍飲酒。

孩提時期留下的心理依賴,是一輩子都無法改變的。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故劍情深,如膠投漆

景泰八年,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復辟登基,改年天順。萬貞兒和朱見深怎麼都不會想到,自己居然能夠熬到絕處逢生的時刻。這一年,她28歲,他11歲。

天順初年的時候,萬貞兒其實是回到了孫太后的身邊。當然,回去歸回去,對於重新被立為太子的朱見深來說,想要見到萬貞兒,還是非常容易。

二人之間的情愫,應該也在這一時期開始萌生。

天順六年,孫太后崩逝。萬貞兒被朱見深正大光明地要了去,進入了東宮。英宗與朱見深的生母周氏,對於兒子與萬貞兒的“不對勁”是有所察覺的。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明英宗朱祁鎮 像

但兩夫妻考慮到那段艱難時光中萬貞兒對朱見深的保護,也就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畢竟朱見深這時候才十幾歲,以後長大了,一個身旁美女縈繞,一個逐漸年老色衰,這點“荒唐事”也就不值一提了。

可誰又知道,朱見深竟然是個難得一見的痴情種。

天順八年,明英宗朱祁鎮駕崩,明憲宗朱見深繼位登基,改次年為成化。這一年,她35歲,他18歲。

成化元年,朱見深大婚。

明代皇室男子大婚,一般都有三個妻子,一個正宮,兩個側妃。朱見深這三位妻子,是經過了重重選拔最後殺進決賽圈,並且得到了英宗與周太后的認可。

她們分別是吳氏,王氏,柏氏。吳氏成為了朱見深的正宮之主,也就是第一任皇后。

朱見深難道不想立萬貞兒為皇后嗎?當然想,而且是非常想。但確實有難度。

其一,萬貞兒屬於朱見深“乳母”這一類。

她本身是朱見深祖母宮中宮女,受指派來照顧朱見深,而當時的朱見深不足三歲。如果朱見深立萬貞兒為皇后,在倫序上,是不合情理的。

明憲宗朱見深 像

其二,成化元年時,萬貞兒並未生育子嗣。

如果說萬貞兒還有成為皇后的希望,那就只能是母憑子貴,率先誕下皇長子。成化二年時,她的確產下一子,但一年後便夭折了。

其三,朱見深新君繼位,行事需得收斂。

很簡單,英宗留下了一批天順年間的老臣。其中很多人是經歷了“土木之變”,“奪門之變”的重臣,一個個對剛剛上臺的朱見深盯得很緊。而此時的朱見深也並未完全建立自己的執政班底,所以做事還是有顧慮的。

其四,朱見深生母周太后,並不待見萬貞兒。

婆媳問題,同樣存在於皇室。周太后非常清楚朱見深對於萬貞兒的情感依賴,這其中甚至摻雜了一定的“戀母情節”。作為生母的周太后,自然對於這個從自己這“搶”走了兒子歸屬感的女人,心存妒忌。

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查閱周太后與萬貞兒的生卒年份,你會發現她們兩個居然是同齡人!

這就是為什麼朱見深在成化元年,遵循了先帝英宗的意願,冊封吳氏為皇后。

青春靚麗的吳氏貴為國母,自恃位尊,自然不把徐娘半老的萬貞兒放在眼裡。當她發現朱見深在大婚之後依舊整宿整宿地在萬貞兒那時,開始妒火中燒。

終於有一天,面對吳氏的不斷挑釁,萬貞兒忍無可忍開始回擊,據說當時兩個人吵得很厲害,吳氏甚至對萬貞兒動用了杖刑。

吳氏這口惡氣是出了,但她皇后的位子也算坐到了頭。成婚僅僅一個月之後,吳氏便被朱見深廢黜了皇后之位,打入冷宮。

而這時的吳氏,年紀應該不到18歲。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冷宮女子 劇照

經此一役,所有人都看明白了皇帝后宮的局勢,再也不會有人去挑戰萬貞兒的權威,新任繼后王氏更是乖乖地不敢出聲,生怕哪一天惹到萬貞兒不高興。

成化二年,萬貞兒誕下皇長子。同年,晉封皇貴妃,此時的萬貞兒,是後宮的“無冕之後”。

身負罵名,無人憐卿

萬貞兒最為後人詬病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兒子夭折後,開始不斷殘害後宮其他受孕女子,逼迫其墮胎。史書說萬貞兒這麼做,一是為了固寵,二是為了讓自己再次誕下“皇長子”。

這件事情,其實我是持懷疑態度的。

有人做過檢索,說萬貞兒迫害受孕宮妃這件事情,《明憲宗實錄》裡沒有提到過一句,但清人所編的《明史》中,卻信誓旦旦地說萬貞兒用卑劣手段“飲藥傷墜者無數”。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明憲宗實錄》是在弘治年間編修的。而弘治皇帝就是後世史書裡那個在宮裡吃百家飯長大,躲躲藏藏五六年才與朱見深相認,甚至連自己母親紀氏都被萬貞兒逼死的明孝宗朱佑樘。

如果上述情況屬實,試想朱佑樘做了皇帝,在為父親編寫實錄的時候,會怎麼寫萬貞兒?

還有個關鍵人物,那個叫張敏的宦官。

《明史》說就是張敏不忍殺害剛剛出生的朱佑樘,把孩子藏了起來。並且在成化十一年的時候把事情告訴了朱見深,之後便吞金自殺了。請記住這裡張敏自殺的時間,成化十一年。

然後我們查閱張敏家鄉的縣誌,卻發現其中記載張敏的離世時間是在成化二十一年。同樣在《明史》裡他人的傳記中,我們還能看到張敏在成化十三年的活動軌跡。

這種自相矛盾的記錄,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關於萬貞兒記述的真實性。

我們再用最簡單的邏輯思考下,憲宗生母周太后,也就是明孝宗朱佑樘的祖母,一直活到了弘治十七年。

而明代皇帝生母在內宮的地位,幾乎是神聖不可撼動的。比如宣德年的張太后,天順年的孫太后,萬曆年的李太后等等。這些太后們,有的管事,有的不管事,但誰都不會愚蠢到去懷疑她們在後宮的話語權。

那麼我想問,成化年間,萬貞兒如果真的在朱見深的後宮裡屢屢逼迫宮妃墮胎,周太后會不知道嗎?更何況按照《明史》的說法,被害者人數已經到了“無數”這個量級。要知道,那一條條逝去的小生命,可都是老太后的親孫子和親孫女啊。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還有明代朝臣什麼都敢管的脾氣。看看萬曆年間朝臣們管皇帝后宮的事情都管到什麼程度了,甚至敢直接上疏批評皇帝房事過頻的。連皇帝與后妃們的閨中秘事,朝臣們都打聽得到,敢去指著皇帝鼻子教訓,萬貞兒逼人墮胎這麼大的事情,成化年間的朝臣一點反應都沒有?反正我是不信。

我們也客觀地看到,成化初年的時候,憲宗的生育率的確不高,一直到與朱佑樘相認後,憲宗才像是開掛一般,開始接連生兒育女。很多人便拿此來佐證萬貞兒殘害皇嗣。

其實我這有更好的解釋。

朱佑樘是在成化十一年的時候被立為太子的。成化十一年時,萬貞兒已經46歲了。按照當時的醫療技術和萬貞兒的年齡,已經再難有懷孕的可能。

憲宗立朱佑樘為太子,說明了皇帝已經默認了萬貞兒無子的事實。因為按照朱佑樘的設想,在王皇后無子的情況下,萬貞兒生下一個兒子,母憑子貴,再加上本就是皇貴妃的身份,便能直接衝擊皇后大位。那麼萬貞兒的這個兒子,就成為嫡子,就擁有了繼承權。

當這個設想已經無法實現,憲宗原先留在萬貞兒身上的精力,便會開始分散到其他妃嬪身上,也就導致了後來皇帝子嗣噴湧式出生。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隱秘的看法。還記得英宗廢除了明代的殉葬制度嗎?當時這個制度主要就是針對那些沒有生育子女的妃嬪們。

封建王朝的君主,生孩子其實是一門政治任務。子嗣昌盛,從某種意義上就代表了國運興隆。所以明代的這一殉葬制度,你可以變相理解為對後宮的一種“激勵”政策。也就是要求妃嬪們要努力去親近皇帝,努力讓自己能夠受孕,生下孩子,這樣才能避免自己以後躲過被殉葬的命運。

英宗把這一條給廢了,也就免除了妃嬪們生孩子的“考核制度”。

於是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成化年間後宮的所有人,看到了憲宗與萬貞兒的情深意濃,根本沒法輕易進去插一槓子。再加上有吳皇后的前車之鑑,很多妃嬪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在親近皇帝這件事情上,其實是“怠工”嫌疑的。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說萬貞兒殘害皇帝子嗣的事情是“子虛烏有”的,那麼關於她其他方面諸多的負面評價,是否也可以值得商榷呢?當然,這個最後還是要見仁見智的。

結言

成化二十三年,萬貞兒忽得暴疾,不久病逝,享年五十有七。時憲宗悲痛欲絕,竟言:我亦不久矣。如果一個女人能夠在她男人的心中佔據如此重的份量,我想她足可以含笑九泉,在喝下孟婆湯之前,堅定欣慰地說:愛過。

閒話大明後妃,明憲宗之萬貴妃,被我們錯罵多年的女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夜來夢幽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我眼裡的萬貞兒只有一個標籤:明憲宗深愛的女人。其餘浮事,於她無礙。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