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古代社會,皇帝繼位後,設立儲君是朝廷的頭等大事。因為儲君關乎到王朝未來,統治根基,不得不未雨綢繆,所以就有太子這一群體。

太子的確立原則,從周朝就設定好了,稱作嫡長子繼承製。簡單來說,皇后所生第一個兒子自動被列為皇位繼承人。但是當上太子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它還要面臨兩方面考驗。

首先是多位皇位繼承人的衝擊,太子之位並不是牢固不變的,古代多數宮廷政變是圍繞太子之位發起的,比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

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其次是遇上皇帝年富力強、持久統治的情況,這是古代家天下模式的一種弊端。

一般皇帝只要在世,就不會主動退位,如果遇到皇帝長壽能幹的情形,會無限增加太子繼位的風險,唐順宗李誦就是這樣。

唐德宗的長久統治

李誦的父親是唐德宗。說起唐德宗,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因為涉及到唐朝,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等皇帝的光芒太盛,相對來說,唐後期帝王就遜色不少。

其實唐朝後期的帝王並不都是一無是處的,唐德宗就是很有作為的一位君主。唐德宗的名字叫李適,他是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成長起來的,寶應2年,剛二十出頭的李適就被封為天下兵馬元帥,並平定安史之亂,風頭一時無兩。

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在戰爭或動亂中成長起來的君王,一般都具有雄心壯志和謀略手段,唐德宗也不例外。他繼位後,勵精圖治奮發向上,渴望恢復他太爺爺玄宗時的盛世面貌。

李適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重振皇權。

這裡面涉及到唐朝後期重要的政治現象——宦官干政,李適的父親唐代宗是靠著太監李輔國等人的支援才登上皇位的。

宦官集團自恃有功,開始擴大政治勢力,甚至直接干政,使得皇帝多有掣肘,無法集中權力辦大事。唐德宗李適頗有手段,他利用宰相與宦官矛盾,主動拉攏外朝大臣,去削弱宦官勢力,其效果是可觀的,大權重新迴歸到他手裡。

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接下來唐德宗開始他的復興大業,政治上,任用楊炎為相,限制地方藩鎮勢力擴張;經濟上改革賦稅制度,兩稅法取代租庸調製;

文化領域興起古文運動,韓愈、孟郊等人才湧現。

復興盛唐的夢想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必然要求唐德宗保持長久統治,才有足夠時間去治理江山,但這卻苦了他兒子李誦。

太子李誦的困局

對於太子李誦來說,要當上皇帝太難了,

原因無他,就是親爸唐德宗太能幹了,而且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自己除了一步步熬著,沒有其他任何方法。

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李誦是在唐德宗登基不久被立為太子的,那時的他才19歲,正是少年意氣盡風流,天下風雲盡我手。他想的是已經成為太子了,距離帝王之位只有一步之遙,不用擔心其他事務。

他悠閒愜意地過著自己的太子生活,基本不用操心朝政。因為他爸德宗太能幹了,朝政諸事都親力親為,彷彿擁有無窮的精力。在這種環境下,李誦自然很清閒了。

清閒的背後其實是對皇位的看重,李誦的諡號為順,即為順從、謹慎之意。

史書對李誦的評價是“慈孝寬大,仁而善斷。”

說明了他的仁善只是手段,目的就是為了當上皇帝。

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李誦在當太子期間,沒有過多表達自己的看法,是因為他知道唐德宗是熱衷權力的,涉及到權力,可是連血肉親情也不顧,因為唐朝是有傳統的。

試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兄取位;唐玄宗聽取武惠妃讒言,殺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樁樁件件無不是血的教訓。

李誦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只是暗中觀察朝政,藏而不露,實際他有自己的打算,早就部署好了自己的謀士集團,

也就是“二王劉柳”。二王指的是王叔文和王伾,劉柳指的是劉禹錫和柳宗元。

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有了這個政治集團,李誦準備著登上皇位大展拳腳。

但無奈的是,在他最佳的時機、最年輕有為的年紀,他的父皇唐德宗始終橫亙在他的面前。

而李誦的恭敬謹慎,說明他不會發動喋血政變,這注定了他的悲慘結局。

悲喜兩重天

如果早當上皇帝,李誦萬事無虞,但事情就怕夜長夢多,當太子的時間過長了,李誦的太子之位就不是那麼牢固了,開始有人挑戰他。

貞元3年的郜國大長公主之獄事件,

差點把李誦拌倒。事情是這樣的,郜國公主是肅宗之女,她仗著身份特殊,經常出入東宮,淫亂宮闈。最關鍵的是她還行巫蠱之事。

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得知太子東宮出現這樣的醜事,唐德宗非常震怒,他狠狠批評了李誦,並起了廢掉太子,改立舒王李誼的念頭。儘管由於太子認錯態度誠懇,這個念頭並沒有實行,但是給李誦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由於儲君時間太長,再加上後期皇位爭奪,李誦陷入了長期抑鬱困頓的情緒中,這種情緒和唐德宗後期的昏庸貪婪是同步的,代表著唐朝國運的敗象,已迴天無力。

貞元二十年,在長時間的精神壓力下,李誦突然中風,喪失了言語功能,並且臥病不起。

唐德宗派太醫來診治了多次,效果都不理想。這個事件導致了連鎖效應。

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首先是唐德宗受太子病重的打擊,身體狀況惡化,隨時都有駕崩的可能,而太子集團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下,對前途一片茫然,致使反對派勢力大漲,皇位爭奪趨於白熱化。

終於在貞元21年,唐德宗走完了人生最後的路,宣佈傳位於太子李誦。這時好多大臣擔心太子的身體狀況,難以參加登基大典,但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

當聽到父皇駕崩,自己可以繼位的訊息,多年臥病在床的李誦,在驚喜刺激下,居然可以站起來了。

他在料理完唐德宗後事後,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禮,至此李誦終於登上皇位。

李誦做26年太子,因中風臥床不起,得知父皇駕崩,立馬站起來繼位

但是由於李誦長期臥病,致使反對派勢力大漲,在他繼位後,因為貞元革新,觸犯了這些反對派的利益,他們開始不斷髮難,李誦難以應付,僅僅8個月就被迫退位,傳位給嫡長子李純。

李誦可謂是歷史上最憋屈的太子,從他繼位前後的事蹟來看,都是權力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