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唐德宗李適,一位志在中興大唐帝國的皇帝。在父皇唐代宗執政時期,李適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參加了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後戰鬥。

公元779年,一代英主唐代宗與世長辭,李適以太子身份登基稱帝。為了完成父皇振興大唐的遺願,李適登基後頗有一番作為。在個人生活上,他節衣縮食,低調簡樸。在治國理政上,他重用賢臣,疏遠宦官,支援楊炎等改革派官員以兩稅法代替租庸調製緩和國內矛盾。在李適的領導下,經歷了安史之亂國力凋敝的大唐帝國似乎在重新抬頭,走向復興。

然而,在大唐帝國滅亡後1300多年的歲月裡,很多政治家對李適予以了非常負面的評價。北宋著名政治家歐陽修認為,唐德宗登基後,唐朝的藩鎮越來越強,朝廷越來越弱。唐德宗要為唐朝滅亡負主要責任。另一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將唐德宗與西漢的昏君漢元帝並列,並勸誡宋神宗一定要學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等聖明君王勵精圖治,千萬不要與唐德宗和漢元帝“同道”。

那麼,志在中興大唐帝國的唐德宗為何會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上圖_ 唐德宗李適(kuò)(742年-805年)

我們來看看唐德宗李適所做的,給唐朝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的幾件大事。

第一,讓宦官重掌兵權。

宦官朝政是中晚唐的一大頑疾,這個頑疾誕生於唐肅宗時期。到了唐代宗執政後,代宗李豫採取“狗咬狗”的策略,先後除掉了李輔國、魚朝恩和程元振這三個大宦官,將兵權重新收回皇帝手中。唐代宗駕崩後,剛剛登上皇位的李適效法父皇疏遠宦官。但隨著涇原之變的發生,李適對宦官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巨大轉彎。

在涇原之變中,李適信任的禁軍將領竟然無法召集兵力保衛皇宮。而在李適出逃乾縣最悲慘的時刻,守護在身邊的人就包括兩名內侍宦官和百餘名隨從宦官。

宦官的忠心和武將的冷漠給李適以巨大的刺激。他對宦官的信任超過了武將。公元784年,李適返回長安後的第三個月,這位曾志在中興大唐的皇帝就做出了一件影響中晚唐晚年政局的大事情——讓宦官重掌兵權。

李適是如何在制度上讓宦官重掌兵權的呢?784年,李適將神策軍兵力分成左右兩廂,交給兩名內侍宦官。786年,李適將神策軍擴編為左右神策軍,繼續讓內侍宦官竇文場擔任監軍。此舉反映出李適本人對宦官的高度信任。(神策軍的地位比龍武軍、羽林軍更重要,是皇帝最信任的中央禁軍部隊。)

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上圖_ 柳公權《神策軍碑》

到了公元795年,李適下旨,讓宦官掌握神策軍的作為制度固定下來,他還給掌握兵權的宦官發了專門的官印。從此,宦官徹底掌握了唐朝最精銳中央軍——神策軍的全部權力。

宦官掌握軍權成為了中晚唐政治的惡性腫瘤。至此以後,皇帝的權力被宦官逐漸侵蝕,手握重兵的宦官不僅能擁立皇帝,架空皇權,甚至能直接威脅皇帝和大臣的生命安全。譬如,唐憲宗、唐敬宗兩個皇帝就被宦官殺害,唐文宗因發動收回皇權的甘露之變而被宦官仇士良徹底架空。即便“政治高手”唐武宗暫時收回皇權,但由於宦官掌軍的制度沒有被消除,唐武宗去世後的繼任者唐宣宗就是在宦官的擁立下登基稱帝。

宦官架空皇權,即便皇帝有中興之志也無力迴天。一代英主唐文宗就是在宦官的淫威下離開人世的。

總而言之,掌握兵權的宦官成為了中晚唐政治中極其黑暗的一頁。而這一切亂象的始作俑者,就是志在中興大唐的唐德宗。

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上圖_ 唐玄宗入蜀避安史之亂 《明皇幸蜀圖》 區域性

第二,放任藩鎮。

唐德宗削藩失敗後,他對藩鎮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根據相關史料介紹,涇原之變發生後,唐德宗不僅沒有組織軍民抵抗叛軍,身為皇帝的他還萌生了去四川成都避難的想法。要不是唐軍將領李晟和山西南道節度使嚴震的勸阻,唐德宗真有可能學唐玄宗跑到四川去了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唐德宗本人對於打敗藩鎮的底氣是嚴重不足的。由於唐德宗在削藩失敗後自信心嚴重受挫,他本人竟然姑息藩鎮發展,坐視藩鎮壯大。藩鎮割據積重難返。直至他的孫子唐憲宗登基,唐朝才在形式上重新統一。但我們必須指出的是,由於唐德宗姑息藩鎮發展多年,即便唐憲宗有能力在形式上消滅藩鎮,也無法徹底根除產生藩鎮割據的經濟土壤。直至數百年後的北宋時期,趙匡胤才徹底結束了中原地區的藩鎮割據。

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上圖_ 唐朝各藩鎮形勢圖

第三,大肆斂財,加劇國內階級矛盾。

唐德宗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皇帝。他在位前期和在位後期的治國理念是截然相反的,簡直判若兩人。

公元779年,李適登基之初,他本人是一個非常節儉的皇帝。他曾下詔,要求全國全國各州縣、新羅、渤海國停止上貢名貴鳥類。幾天後,李適又下詔,要求南方各地停止進貢麝香、銅鏡、春酒等奢侈品,並要求全國各地禁止上貢珍禽異獸。為了顯示自己的生活節儉,李適還下令釋放百餘名宮女。李適登基後的這些舉動,確實有新君新氣象之舉,全國對李適這位新皇帝充滿了希望。

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上圖_ 唐朝葡萄獸鏡

然而,隨著涇原之變的發生,李適的自信心倍受打擊。他對於身邊的大臣不再向以前那麼信任了,他開始像歷史上的無道昏君那樣,追求一種非常奢侈的生活來滿足自己的願望,自己的私人願望和享受凌駕於大唐帝國利益至上。

在李適執政後期,他主動要求地方官員向中央進貢,甚至派宦官向地方公開索取。為了滿足李適的貪慾,全國各地的節度使巧設各種名目亂收稅,加重民眾的負擔。根據後來統計,一個節度使每年能給唐德宗李適進貢50萬緡財產。到了貞元年間,為了進一步剝削百姓,李適在長安的東西兩市設立宮市,從老百姓中低價購買商品。一般價值幾千的商品,負責宮市的官員僅用價值一百多的錢就買走了。由於有宦官在宮市旁邊監視交易,老百姓對李適的巧取豪奪敢怒不敢言。

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上圖_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

除此之外,李適還默許昏官盧杞一手遮天。這盧杞的危害不亞於唐玄宗後期的李林甫和楊國忠。在李適的默許下,主持兩稅法的宰相楊炎、大書法家顏真卿先後被盧杞害死。

這就是唐德宗李適荒唐的執政之路。在剛剛登基的時候,李適確實充滿了理想,志在中興大唐帝國。李適曾經勵精圖治,差點讓大唐起死回生,但涇原之變發生後,他一系列錯誤的操作,讓大唐在安史之亂後又一次透支了自己的國力。。

1。任用宦官掌握軍權,坐視藩鎮發展壯大,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最致命的禍根。

2。默許盧杞害殘害忠良,敗壞朝綱。

3。巧取豪奪,瘋狂吸吮民脂民膏,橫徵暴斂,加速了大唐帝國的階級矛盾,大唐帝國的矛盾已經是積重難返了。

志在中興唐朝的唐德宗,為何成為王安石歐陽修眼中的昏君

上圖_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正因為如此,李適成為了王安石、歐陽修等北宋政治家眼中的昏君,王安石更是勸誡宋神宗,千萬不要學唐德宗李適的所作所為。

作者:軍事帥哥??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