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唐頭號花心詩人,一首情詩流傳千古。有才華的渣男太可怕

唐詩宋詞一直是讓我們中國人驕傲的文化遺產。從啟蒙開始,我相信你一定背了無數首唐詩。詩以言志,也可抒情。作為一個自認有才華的人,你都會在適當的時候隨口吟唱一首唐詩。

當你為愛情萌動時,你大多數時候會吟唱大唐詩人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而當你為愛感傷時,你一定會以悲痛的口氣朗讀大唐詩人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他是大唐頭號花心詩人,一首情詩流傳千古。有才華的渣男太可怕

元稹的這首《離思》是他寫給亡妻的悼念詩,一共寫了五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的前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特別受那些為愛情煩惱的少年們喜愛,可以說是流傳千古了。從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來看,元稹是一種十分有情之人。然而,如果你知曉了他的情史,你一定會說:“有才華的渣男太可怕啊!”

1、元稹和鶯鶯

元稹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豔詩和悼亡詩。但其實元稹在散文和傳奇小說方面的寫作也有比較大的成就。他首創以古文制誥,格高詞美,為人效仿。其中,他寫了一本名為《鶯鶯傳》的傳奇小說(又名《會真記》),敘述了一個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文筆優美,刻畫細緻,為唐人傳奇中特別有名的篇章。後世的戲曲作者以這個故事的人物創作出了許多戲曲,成為經典的戲劇。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都是愛好戲劇之人特別喜歡的。

其實,這個“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可以說是他的自傳。元稹可以說是一位風流才子(現代人喜歡以渣男稱呼),一身和很多位女性都有情感瓜葛,但往往是上一段感情還沒有結束,下一段感情就早已開始了,與崔鶯鶯的這段感情是他第一段戀情故事。

他是大唐頭號花心詩人,一首情詩流傳千古。有才華的渣男太可怕

崔鶯鶯又叫崔雙文,是元稹的遠房表妹。那時候,我們的元稹還是翩翩少年,他的表妹崔雙文這個女孩子,長得非常漂亮,元稹第一次見到她,就再也不能忘記她的容顏。於是,元稹就對錶妹發動了猛烈的愛情攻勢。

作為有才華的翩翩少年,其發動愛情攻勢的手段當然是寫情書,雖然招式比較老套,但非常有效。你要知道,元稹可是難得的大才子啊,他一出手,鶯鶯還不是手到擒來?再說,寫情書這種方式在現在也是非常有效非常浪漫的一種方式,如果你能加到一個心儀女生的微信,天天給她發一段情話,我想,不用三十三天就能抱得美人歸了。

元稹抱得美人歸,和表妹崔雙文(鶯鶯)兩人過起了甜蜜的愛情生活, 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那麼這段愛情絕對是讓人豔羨。但他並不滿足只做個有情人,也要做一個“有為”之人。

他是大唐頭號花心詩人,一首情詩流傳千古。有才華的渣男太可怕

自隋朝開啟科舉以來,到唐朝很多讀書人都會選擇這條成才之路。元稹選擇了和所有才子一樣的道路,參加了科舉考試,以求搏個功名。臨走時,他對錶妹崔雙文(鶯鶯)說:寶貝,你在家好好等著我,待我考上狀元,就回來娶你。但這一走,元稹就再也沒回到崔鶯鶯身邊。因為在京城,他被當時的太子太保韋少卿相中了。

還是那老套的才子佳人故事情節,元稹他太有才華了!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等十八人同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元稹是第一名,被當朝皇帝任命為左拾遺(相當於現代的監察部長)。於是,這位太子太保韋少卿將自己的女兒韋叢許配給了他。

故事到這兒,其實也沒有什麼多大的不妥。在久等元稹不得的情況下,他的表妹崔雙文(鶯鶯)只好另嫁他人。但元稹似乎對初戀戀戀不忘,在娶了韋叢為妻之後,作為有婦之夫的他,竟然又跑回去想和崔雙文(鶯鶯)再續前緣。

幸虧崔雙文(鶯鶯)另嫁之後比較理智,拒絕了元稹,並回贈了他一首詩“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意思就是以前已經把我拋棄了,現在又何必再說呢,你還是把曾經對待(我)的愛,放在你眼前人的身上吧。而元稹依然故我,甚至把這段情事當做了同僚之間的談資,多次在飯局上向其他人炫耀,甚至還專門寫了一部傳奇《鶯鶯傳》。

按說,唐代男人娶妻之後再納妾是常事,但作為為官之人,對感情如此戲弄太不應該了。有一個成語叫始亂終棄,一般是用了形容女孩子被男人欺騙感情之後無情拋棄。這個成語的創造者非元稹同學莫屬了。

2、元稹和韋叢

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還寫過其他的詩,叫《遣悲懷三首》。其中第二首“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元稹在妻子死後的“百事哀”。以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來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的情感。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捨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儲存起來不忍開啟。

他是大唐頭號花心詩人,一首情詩流傳千古。有才華的渣男太可怕

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還有,每當看到妻子身邊的婢僕,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對婢僕也平添一種哀憐的感情。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夜晚夢魂飛越冥界相尋。

末兩句,從“誠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說,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末句從上一句泛說推進一層,著力寫出自身喪偶不同於一般的悲痛感情。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是現代人感嘆夫妻關係不好之時常常引用的詩句,也算是流傳千古的絕句了。這也是元稹與韋叢的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元稹對自己生活的評價。

作為一個官二代,韋叢放棄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寧願跟初出茅廬的元稹過苦日子,的確是個有情人。然而,元稹的心是不可能被一個女人拴住的。在跟韋叢過日子的同時,元稹又勾搭上了另一個美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女薛濤。他跟薛濤那段情事,在圈子裡都傳遍了,自然也就瞞不過韋叢。

他是大唐頭號花心詩人,一首情詩流傳千古。有才華的渣男太可怕

可憐的韋叢啊,每日在家以淚洗面,洗到28歲那年,就香消玉殞了。韋叢最為當時太子少保韋少卿最小的女兒,自小就受到萬千寵愛。嫁給元稹之後,縫衣做飯,伺候元稹是毫無怨言。她嫁給元稹七年,卻給元稹生了六個孩子。這說明元稹當時真是年輕啊,難怪還要與大名鼎鼎的才女薛濤勾搭。

可憐的韋叢在生下最後一個孩子因產後出血而亡,但她的心中卻是遺憾萬千啊。韋叢臥病在床時,元稹已和薛濤打得火熱,韋叢死後沒有多久,元稹便另娶了他人。雖說古代沒有丈夫為妻子守節的說法,但一般都會等一兩年再續絃,可元稹不到半年便另娶,難怪連好友白居易都頗有微詞。

3、元稹和薛濤、劉採春

韋叢尚未去世時,元稹就跟薛濤在一起,韋叢去世之後,元稹又納安氏為妾,續娶裴淑。但元稹與薛濤的情感,雖然轟轟烈烈但是無疾而終。在此同時,元稹還與一位有婦之夫劉採春有染。薛濤和劉採春她們是唐朝的四大才女之二,但他們兩人為了元稹,一個孤獨終身,一個投河自盡。

薛濤才貌雙全,與元稹相識時,就已頗有名氣,為了追求薛濤,元稹特意寫了一首《寄贈薛濤》的詩。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我們的大才子元稹將薛濤比作卓文君,其中的“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卻是化用司馬相如《鳳求凰》中的詩句,但是在辭藻上追求更唯美。而“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這一句就把思念薛濤之情躍然紙上。

他是大唐頭號花心詩人,一首情詩流傳千古。有才華的渣男太可怕

這段軼事發生在元稹奉命出使四川之時,當時的薛濤乃是蜀中名妓,比元稹還要大11歲,但這首詩一出,素有才女之稱的薛濤一下子就被打動,兩人頓時相見恨晚,熱戀纏綿,在四川吟詩作賦,好不逍遙。元稹的四川一行碩果累累。

才女兼名妓薛濤以為自己遇到了可以託付終身的知心人,但元稹只是當她為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而已。元稹離開四川,薛濤一直在浣花溪等著他,然而,元稹卻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在與薛濤打得火熱的同時,他其實已經勾搭上了另外一個有夫之婦——劉採春。這時元稹已在杭州為官,早已不是籍籍無名之輩,更不是毛頭小子,所以在他寫的《贈劉採春》中體現出了一個高位者對女子的欣賞之意。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裹常州透額羅。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娟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詩能唱望夫歌。”

據說元稹看上劉採春時,那就是赤裸裸的金錢攻勢,他給了劉採春丈夫一大筆銀子,直接將劉採春買了回來。但元稹天生就是個喜新厭舊之人,又很快的拋棄了劉採春。

他是大唐頭號花心詩人,一首情詩流傳千古。有才華的渣男太可怕

在遇見劉採春之前,元稹本是想把薛濤這個在蜀地等他的女子接到杭州,但元稹那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薛濤被拋棄在四川,之後不久,劉採春也被拋棄在杭州了。同樣被拋棄,薛濤只是孤獨終老,而劉採春在被拋棄之後,又一次遇見了元稹,但不知元稹對她說了什麼,劉採春沒多久就投河自盡了。

元稹對待感情比較花心,這可能和大唐當時的民風開化有關,也有可能與元稹仕途不順,從而遊戲人間。 元和四年春(809年),元稹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初登官場,意氣風發,一心為民,報效國家,遂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和崇高讚譽。這一舉動觸犯了朝中舊官僚階層及藩鎮集團的利益,很快他們就找了機會將元稹外遣——分務東臺。東臺就是東都洛陽的御史臺,用意在於將他排擠閒置。

第二年,元稹又因彈奏河南尹房式(開國重臣房玄齡之後)不法事,被召回罰俸。途經華州敷水驛便宿於驛館上廳,恰逢宦官仇士良、劉士元等人在此,也要爭住在上廳,元稹據理力爭,卻遭到仇士良的漫罵,劉士元更是上前用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鮮血直流,最終被趕出了法庭。後來唐憲宗便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貶元稹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從此開始了他困頓州郡十餘年的貶謫生活。

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運動”,後人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他們的詩流傳到現在,仍是經典,因此,唐朝的詩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巔峰之作,在現在讀一讀背一背唐詩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