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被楊儀誅殺,作為孔明傳人的姜維,為何不制止反而袖手旁觀?

魏延被楊儀誅殺,作為孔明傳人的姜維,為何不制止反而袖手旁觀?

楊儀誅殺魏延

我們先來看看整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這件事情,在正史和三國演義中,說法是完全不同的。在演義中,是說諸葛亮料到了魏延會反叛,所以提前安排好人手,準備誅殺魏延。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反叛,要奪取兵權,最終被馬岱出其不意的斬殺了。而在正史中,其實魏延壓根兒就沒有反叛的意圖,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阻止楊儀率軍回去,想要奪取軍隊控制權。

當時諸葛亮自知身體不行了,召集楊儀、費禕、姜維他們前來商討後事,此處大家注意,諸葛亮並沒有叫魏延前來,不知道諸葛亮是何心思?

魏延被楊儀誅殺,作為孔明傳人的姜維,為何不制止反而袖手旁觀?

諸葛亮的安排是讓楊儀領軍撤退,魏延姜維殿後,結果這個軍令遭到了魏延的反對。魏延和楊儀本就是水火不容的,魏延乃是軍中大員,僅次於諸葛亮的存在,而楊儀呢,僅僅是個長史,根本沒有權利指揮大軍,所以魏延很不服氣,率軍趕到楊儀撤軍之前,燒燬隔絕了道路,阻止楊儀回軍。並出兵進攻楊儀,想要奪回軍權。原本魏延是能夠成功的,畢竟蜀漢以下,除了諸葛亮,其他人的軍事能力沒有魏延強,然而魏延遇到了王平。王平一番話,成功的勸散了魏延的軍隊。

《三國志》原文: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王平成功擊敗魏延,魏延逃往漢中,被馬岱追殺,頭顱獻於楊儀。大家可以看到,自始至終,姜維都沒有說話,沒有動手,似乎他就是個透明人,就這樣看著。這就很奇怪了,姜維是諸葛亮的傳人,為何不加以勸阻呢?或者選擇幫助楊儀,也可以得一個平叛之功啊。

魏延被楊儀誅殺,作為孔明傳人的姜維,為何不制止反而袖手旁觀?

實際上,我們看楊儀和馬岱的結局,就能夠明白,為何姜維會袖手旁觀,忍住不動手了。

楊儀馬岱的結局

楊儀在剿滅魏延後,原本以為回到成都,會得到重賞,諸葛亮的位置該屬於他,結果劉禪對楊儀根本沒有什麼獎賞,而且諸葛亮把位置傳給了蔣琬,之後是費禕,繼承人裡面根本就沒有楊儀。對此,楊儀十分不滿,多次抱怨,劉禪知道後,直接把楊儀廢為了庶民,之後更是逼得楊儀自殺了。

而馬岱呢,雖然給了他獎賞,但是自此之後,馬岱就快速的消失於眾人視線中了,也不知道生死,大機率是被閒置不用了。蜀漢本身就缺少人才,為何會冷處理馬岱,這點十分詭異。

魏延被楊儀誅殺,作為孔明傳人的姜維,為何不制止反而袖手旁觀?

看完楊儀和馬岱的結局,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大怪事,那就是參與剿滅魏延的人,下場都是比較慘的。而姜維沒有參與,所以後期不斷高升,從這裡我們就能明白姜維為何會袖手旁觀了。因為,這根本就是諸葛亮所設的一個局,楊儀是傻乎乎的被當槍使用了!

魏延何許人也?他可是劉備的心腹愛將,從荊州的一個小軍官,一路火箭般的提升為漢中太守,鎮守一方,這全是劉備的旨意。魏延是劉備的忠實屬下,當然也是劉禪的忠實擁護者,此次魏延想借機收回兵權,很有可能就是劉禪的意思。劉禪想趁諸葛亮去世後,拿回大權,結果沒想到魏延被楊儀給斬了!

魏延被楊儀誅殺,作為孔明傳人的姜維,為何不制止反而袖手旁觀?

我們從諸葛亮臨終前的安排,其實可以發現很不對勁的地方!當時諸葛亮把軍中大人物都叫來了安排撤軍任務,為何獨獨不叫魏延?諸葛亮為何要把兵權交給楊儀,而不是交給自己更加信任的費禕?想通了這兩點,我們就能發現,整件事情就是諸葛亮設的局,目的就是要除掉魏延,斬斷劉禪的臂膀,讓權力還在諸葛亮集團。實際上諸葛亮也確實做到了,他死後,蔣琬、費禕陸續登場,劉禪不得不繼續忍耐!

諸葛亮之所以把軍隊交給楊儀指揮,就是要利用魏延和楊儀的矛盾,讓他倆互相殘殺。而他不讓費禕指揮軍隊也是怕費禕捲入這場陰謀之中。姜維作為諸葛亮的得意門生,自然也懂諸葛亮的這個謀劃,所以在面對楊儀和魏延的鬥爭時,他才會選擇袖手旁觀。

魏延被楊儀誅殺,作為孔明傳人的姜維,為何不制止反而袖手旁觀?

結語

魏延被殺,姜維之所以袖手旁觀,主要就是因為姜維看透了諸葛亮的這個計謀,或者說,諸葛亮打過招呼,讓他不要參合。因為整件事情其實都是諸葛亮設的局,楊儀只不過是被諸葛亮當槍使了,魏延忠於劉禪,參與殺魏延的人,最終都不會有好果子吃。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何楊儀回到成都後,沒有絲毫獎賞,最後還被逼的自殺。而馬岱也在不久後被雪藏,再也沒有露面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