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公元942年,石敬瑭一命嗚呼。

這個當了七年皇帝的晉太祖,在其一生之中或許最值得回味的日子,就是追隨後唐明宗李嗣源南征北戰的日子。但是,他這段戎馬生涯很快就被後世所遺忘。因為,他在面對後唐末帝李從珂的攻擊時,將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遼,並將比自己年輕10歲的遼太宗耶律德光稱之為父皇,而且自衛後晉是契丹遼的“臣子”。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對於石敬瑭最多的記錄就是“兒皇帝”!

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兒皇帝”石敬瑭向耶律德光稱臣

不過當這位“兒皇帝”故去之後,讓他沒想到的是他信任的託孤重臣馮道,居然與掌握實權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合謀,擁護他的侄兒石重貴繼承皇位。石重貴繼位之初,後晉面臨著諸多危機,由於連續遭遇旱、蝗、澇、飢災害,統治區域內餓殍遍野;吳越、後蜀、南唐等割據政權也對不斷對中原窺視;最大的威脅則來自契丹遼,自認為扶持立石敬瑭有功的契丹一直以此來挾制中原。不過,面對危機四伏的局面,後晉廟堂最先觸碰的,卻是最難解決的契丹遼。

經過石敬瑭數年的統治,後晉國力有所恢復,自持有實力與契丹遼一較短長。所以,景延廣反對繼續向契丹俯首稱臣,宣稱“致書稱孫而已”。換而言之,就是隻讓石重貴自稱是“孫皇帝”,但是堅決反對繼續稱臣。景延廣的話,幾乎招致後晉朝堂的一直反對,但是卻獲得了石重貴的支援。畢竟,石重貴是沙陀人,其父是後唐莊宗李存勖麾下的著名的猛將,他本人也愛好馳馬射箭,所以在其骨子裡有一股罕有的豪氣。只不過,石重貴和景延廣拒絕稱臣,

惹怒了那個號稱控弦50萬的契丹遼。這個對中原王朝早已窺探多時的龐大帝國,一邊派人去進行問責,一邊集結大軍準備對後晉發起攻擊。

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晉出帝石重貴

契丹遼的使臣來到後晉都城汴梁,立即擺出一副天朝上國的架勢,對於後晉橫加指責。景延廣對契丹使者說:“先皇帝北朝所立,今衛子中國自冊,可以為孫,而不可為臣。且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翁要戰則來,他日不禁孫子,取笑天下”。景延廣的一番豪言壯語,並沒有對契丹遼有任何震懾作用,反而招致了遼太宗耶律德光親自領兵興師問罪。

鏖戰戚城

此次南下作戰,耶律德光原本希望是東西兩路對西晉形成鉗形攻勢,結果西線的遼軍隊從雁門關入侵河東之後,遭遇後晉大將劉知遠打擊,留下數千具屍體狼狽而逃。如此一來,只留下耶律德光親自帶領的東路主力獨自南下。不過作為主力的遼軍東路軍,兵力堪稱雄厚,前鋒兵力就達5餘人,耶律德光統帥的中軍主力更是達到了10萬餘人。為了抵禦遼軍的攻擊,後晉以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軍進駐戚城(今河南濮陽北);派遣遣張彥澤負責黎陽地區的防禦(今河南浚縣東北);石重貴和景延廣率領禁軍進駐澶州(今河南濮陽)進行指揮並對各路後晉軍隊進行支援。

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不過後晉軍隊這條沿著黃河部署的防線,並非萬無一失。首先在戚城方向,後晉先鋒部隊石公霸在與遼軍相遇後,由於寡不敵眾,只能退守戚城。高行周和符彥卿立即領兵前去救援,不僅沒有救出石公霸,反而自己也陷入了遼軍的包圍。雖然陷入遼軍重圍,不過高行周與兒子高懷德拼死力戰,再加上符彥卿和石公霸的協助,讓遼軍也很難攻克戚城。於是耶律德光繼續帶領主力攻擊戚城,另外派遣數萬遼軍攻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搶渡馬家口(今山東聊城東),後晉叛將楊遠光由翼側包抄,對晉軍主力進行攻擊。

遼軍重新部署之後,後晉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除了派兵加強各主要渡口的防禦之外,另外還派遣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守貞、神武統軍皇甫遇等率兵萬餘人,沿河水陸並進,前往馬家口阻擊遼軍。當李守貞率領軍隊趕到馬家口附近時,發現已經有近萬遼軍已經搶先渡河,並且在河東修建堡壘,掩護後續部隊繼續渡河。李守貞立即對遼軍展開進攻,一鼓作氣攻下了遼軍的營壘。然後,又對正在渡河的遼軍進行攻擊,結果河中的遼軍很多溺斃而亡,河西的遼軍見到後晉軍隊有防備,不得不撤軍。

耶律德光見後晉軍隊已經加強了河防,不得已只能繼續對戚城加強了攻擊。結果,遼軍多日圍攻,還是無法攻克戚城。看見相持不下,耶律德光假意撤退,希望引誘戚城守軍出城追擊,然後利用伏兵將後晉軍隊殲滅。結果此時天降大雨,反而阻止了後晉軍隊的追擊。雖然後晉軍隊沒有遭到伏擊,但是戚城還是被遼軍重重圍困。

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其實,高行周早已派人到澶州向後晉主力求援。只可惜,曾經豪言“橫磨大劍十萬口”的景延廣反而消極避戰,不敢派出援兵。直到石重貴趕到澶州之後,才率領主力前往戚城救援高行周等人。兩軍在戚城外列開陣勢。石重貴為了激勵將士計程車氣,將馬家口大捷中擒獲的578個契丹兵,當著耶律德光的面“悉斬之”。遼軍利用騎兵的衝擊力,向後晉軍隊發起攻擊,但是後晉將士巋然不動,同時用強弓勁弩對遼軍騎兵進行打擊,一時間“萬弩齊發,飛矢蔽地”,遼軍騎兵損失慘重,不得不暫時後退。遼軍經過休整之後,又對後晉軍軍陣的偏東之處發起攻擊,結果後晉的兩位猛將藥元福和慕容鄴,各率200騎兵衝出迎戰。其中,藥元福舞動手中鐵撾,連斃敵軍數人,左衝右突,所向披靡。契丹軍隊遭到迎頭痛擊,被打得潰不成軍,根本無法衝擊後晉陣勢。兩軍從早晨,一直鏖戰到傍晚,雙方的傷亡都很慘重。不過,最先招架不住的是耶律德光的遼軍,連夜撤退30餘里。然後,帶著各種遺憾撤軍回到遼國。

陽城再戰

耶律德光兵敗之後,後晉明白遼軍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所以,一邊擴軍備戰,一邊收復失地。

後晉先以高行周負責澶州地區的防務,又派李守貞帶領人馬去攻討佔據青州(今屬山東)的楊光遠叛軍。之後更是以劉知遠為北面行營都統,杜重威為都招討使,統領河北、山東、河南諸地防務。隨著李守貞攻破青州,殺了叛將楊光遠之後,後晉的整個防禦體系也基本完善。也就在這時,不甘心失敗的耶律德光開始了新一輪南下的軍事行動。

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此次遼軍南下,一路對河北各州擄掠,可謂是“殺掠殆盡,入鄴都境”。所謂的鄴都,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陽附近。在這裡後晉的護國節度使安審琦,已經帶領數萬大軍在相州以北的安陽河上列陣迎戰。在雙方主力遭遇之前,後晉先鋒皇甫遇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領數千騎兵先行探視。結果,皇甫遇和慕容彥超在鄴縣漳水與數萬遼軍騎兵相遇。由於雙方兵力對比是一比十,所以皇甫遇不願意與遼軍硬碰硬,率兵只能是且戰且退,希望與安審琦主力匯合之後,再與遼軍決戰。但事與願違,在榆林店附近是,遼軍主力還是將皇甫遇的幾千人馬完全包圍。皇甫遇等人只能佈置戰陣,與遼軍死戰。或許是因為後晉軍隊明白,在遼軍圍困之下,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迸發出強大的戰鬥力。兩軍“自午至未(旁晚),力戰百餘合”,遼軍不僅沒有把這小股晉軍吃掉,反而被“殺傷甚眾”。就在兩軍相持不下,又人困馬乏之時,晉軍主力在安審琦的率領下,前來援救皇甫遇等人。遼軍抵擋不住,只好向北撤退。

遼軍向北撤退之後,石重貴立即安排晉軍進行全線反擊。各路大軍在定州(今屬河北)集結,然後在北面行營招討使杜重威的率領下開始北伐。很快後晉的北伐大軍,就攻佔了泰州(今河北青苑)、滿城(今河北滿城北),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等地,大有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勢頭。耶律德光在聽聞後晉軍隊北伐的訊息後,立即開始積極備戰,並調集了8萬精銳騎兵,準備從古北口南下與後晉軍隊決戰。

結果後晉主帥杜重威偵聽到耶律德光已經有所防備,並且兵力達到8萬的時候,嚇得不敢交鋒,立即帶領大軍開始後撤。不過,以步兵為主的晉軍行軍速度遠不如以騎兵為主的遼軍,所以很快就在陽城(今河北清苑西南)被遼軍追上。於是杜重威不得不下令修建營壘,並以在營地外部署鹿角來抵禦遼軍騎兵。杜重威的消極防禦,讓耶律德光命令鐵鷂軍放心大膽的對後晉營壘發起了圍攻。同時,耶律德光還派出一支部隊截斷了後晉軍隊的糧道。

就在後晉軍隊即將陷入山窮水盡的困境之時,突然“狂風呼嘯,飛沙走石”。耶律德光也命令部隊藉機縱火揚塵以助氣勢,同時還讓鐵鷂軍下馬,變騎兵為步兵,對後晉營壘發起猛攻。由於杜重威不敢出戰,鐵鷂軍已經開始開始旁若無人的拆除鹿角等障礙物。後晉將士紛紛請戰,其中在戚城之戰中立下戰功的藥元福建議,契丹人一定認為我們不敢在風大時進攻,只要我們以騎兵對彼之步兵,出奇制勝,定能大勝。藥元福的建議被皇甫遇、符彥卿和李守貞等人認可。

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但是,杜重威還是猶豫不決不敢出戰。於是,這些歷經大戰的將士們,再也不聽從杜重威的命令,自行商定了作戰計劃之後,就開始作戰。先是藥元福、皇甫遇率精銳騎兵對正在拆除鹿角的遼鐵鷂軍發起猛攻,然後再帶領上萬騎兵進行從側翼進行“橫擊”。後晉騎兵突然殺出,讓這些下了馬的鐵鷂軍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進行列陣,就被衝的七零八落。這時,李守貞帶領步兵拆除鹿角,從大營之內向遼軍發起猛攻。遼軍潰敗,紛紛搶奪戰馬向北逃竄。甚至耶律德光,都只是搶奪了一匹駱駝,才匆忙逃回北方的。

此戰,後晉軍隊取得了罕見的大勝,一路追殺遼軍二十餘里,8萬騎兵的甲仗、糧食等軍用物資幾乎全被晉軍繳獲。

遺恨滹沲河

連戰連捷的後晉軍,無論是居於朝堂的石重貴,還是在戰場廝殺的各位大將,都對遼軍都產生了輕敵的思想。

就在這時,耶律德光指使趙延壽及瀛州刺史劉延祚詐降,誘使後晉派兵進行接應,然後尋機殲滅後晉主力。後晉在接到趙延壽等人詐降的訊息後,自持兩次戰勝遼軍的餘威,根本不對訊息的真假進行判讀,也不派人進行偵測,立即開始準備北伐。為了此次北伐,後晉命令杜重威、李守貞等大將帶領所部兵馬在廣晉集結(今河北大名東北),同時將京城宿衛禁軍也全部調撥給杜重威,一共集結了30萬大軍。根據石重貴的設想,後晉軍隊先接收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北州鎮),然後進一步攻佔幽州。

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結果就在後晉30萬大軍剛剛抵達瀛州附近時,遼軍大將高模翰早已在此進行埋伏,結果當後晉偏將梁漢璋率領2000騎兵與這股遼軍遭遇,雙方立即展開激戰。但是杜重威再次將自己的懦弱暴露無疑,根本不敢派出援軍。結果,梁漢璋與遼軍激戰多時,因為眾寡懸殊戰死沙場。雖然,晉軍首戰失利,但是僅僅損失了2000餘人。結果,統帥30萬大軍的杜重威不僅不思考如何對遼軍進行反擊,反而立即撤軍到了武強(今河北武強西南)。

杜重威的撤軍南返的訊息傳到遼國,耶律德光立即率領大軍開始進行追擊。杜重威得到遼軍主力南下的訊息後,杜重威立在恆州與張彥澤匯合後,立即向西奔赴鎮州。結果,後晉大軍趕到中渡橋(今河北正定東南滹沱河上),發現遼軍已經佔領這次關鍵位置。張彥澤立即帶領騎兵希望能夠奪回這座橋,遼軍無法抵禦困獸之鬥的後晉軍隊,只好把橋焚燒,然後與後晉軍隊隔河對峙。

之後,耶律德光帶領遼軍主力尾隨而至,對後晉軍隊形成夾擊之勢。為了,能夠打消後晉軍隊的鬥志,耶律德光派遣大將蕭翰迂迴到晉軍側後方,攻佔了欒城(今河北欒城西),如此一來,不僅斷絕了後晉軍隊的糧道,更徹底截斷了後晉軍隊的退路。在局勢危急之時,後晉將軍宋彥筠和王清等人率數千人強渡滹沲河,主動向遼軍發起攻擊。結果,杜重威居然沒有派人前去援救,致使這支數千人的後晉軍隊,孤軍深入,全軍覆沒,宋彥筠和王清也雙雙戰死。之後,又有一位名叫李谷的轉運向杜重威建議,以三腳木搭建浮橋,然後組織敢死隊衝過滹沱向遼軍突襲。這個建議,得到了各個將領的支援,但是隻有杜重威持反對意見。至此以後,或許是忌憚杜重威的淫威,或許是害怕出擊之後缺乏後援,再也無人敢主動請纓。

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其實,後晉大軍雖然被圍,但是兵力依然十分雄厚,如果像在陽城那樣奮然一擊,擊敗遼軍並非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但是,此時的杜重威早已心生異志,已經開始派人與遼軍秘密苟合。耶律德光得知杜重威有投降的念頭後,大喜過望,甚至向杜重威表示,如果他投降的話,可以讓他做中原王朝的皇帝。在得到耶律德光的許諾後,杜重威立即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在會議之前,杜重威已經在自己的帥帳中秘密了甲士,逼迫諸位將領與自己一起投降。這些曾經多次擊敗遼軍的大將們,見到杜重威已經決心投降,還安排了甲士,不得不違心的俯首聽命。

此一戰,因為杜重威的投降,後晉30萬精銳大軍全軍覆沒,那些能征慣戰的大將也成為了遼軍的俘虜。直接導致了後晉滅亡。

結語

後晉的滅亡,雖然不僅僅是因為軍事鬥爭的失敗而導致的。但是,絕對是導致後晉滅亡最直接的原因。

雖然,立國十餘年的後晉,無論是軍力還是國力,與遼國相比都居於劣勢。但是,還是有實力依靠武力保衛自己的家園。畢竟,後晉擁有一批能征善戰的大將,士兵們的戰鬥意志和訓練素質也非常高。所以,在戚城之戰和陽城之戰,後晉軍隊都是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績。

後晉王朝的戰鬥力,兩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遼太宗騎著駱駝狼狽逃竄

只可惜,最後一戰,由於主帥杜伏威滿心都是“兵強馬壯者為天子”,最終帶領30萬精銳大軍的投降,將後晉的家底徹底耗盡,再也無法抵禦遼國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