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這些"諸子"為什麼普遍長壽原因很現實

我們都知道現代人比古人長壽很多,古人能活六七十歲都是長壽的,平均年齡更是低的可怕。但是在先秦春秋戰國時期,那些“諸子百家”們卻普遍都很長壽,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孟子這些"諸子"為什麼普遍長壽原因很現實

因為我們叫的出名字的“先秦諸子”,除了道家的莊子,全都是社會上層,要麼出身就是貴族,要麼是後天努力改變自己的階層,都是社會前百分之一的存在。與一般大眾相比說“養尊處優”絕不過分,毫無生計的憂慮,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不治而議論”,真正意義上的“無案牘之勞形”,他們活的比平均壽命高,真不是什麼“意外”。

孔子孟子這些"諸子"為什麼普遍長壽原因很現實

古代兵役年齡普遍在15歲到60歲之間,做官的七十致仕,也就是退休,如果人活不了那麼久,自然不會有這麼長的兵役年齡,更不會這麼晚才退休,古人的自然年齡,跟現代人差不多,低的只是平均年齡,大量的非正常死亡拉低了平均壽命。

孔子孟子這些"諸子"為什麼普遍長壽原因很現實

首先是嬰兒死亡率,現代和古代差幾十倍,古代沒有一次性醫療器械,新生兒很容易感染,死亡率相當高,我記得好像高達40?不確定,但是肯定比現代要高很多,嬰兒高死亡率直到醫院消毒設施普及才得以降下來。

第二個是饑荒。差不多30年一次的乾旱,疊加農耕定居生活方式,會導致大量人口死亡,一次饑荒沒餓死,逃過兩次就難了,平均45歲左右,餓死的機率很高。

第三個是戰爭。每次改朝換代,都是人口滅絕式的殺戮,大刀長矛殺人,比原子彈厲害。關羽死的時候,全國人口僅餘百萬,人太少了都找不著人打了,只好鼎立了。不只是改朝換代,還有一次又一次的農民戰爭,一次又一次的武力征討,都會造成大量人口死亡,頻繁的大規模冷兵器戰爭,可以把人均壽命腰斬。戰爭帶來的饑荒和問題,又會造成二次殺傷。

孔子孟子這些"諸子"為什麼普遍長壽原因很現實

唐宋著名詩人有23?到了七十歲,太平盛世,生活穩定衣食有保障,人的平均壽命差不多就是70來歲,古代現代都是如此,當然,現代醫療技術可以讓將死的老人再多活幾年,不過,長壽村往往都是醫療條件很差的地區,壽命的決定因素還不能說取決於醫療,只能說,醫療有一定作用。

跟唐宋著名詩人一樣,先秦諸子百家都不是窮人,很多還是貴族,活到七八十歲再正常不過了,秦昭襄王都快七十了,還能三伏天領兵出征高溫作業,不要低估了古人的生命力,他們只是生活條件不好。

孔子孟子這些"諸子"為什麼普遍長壽原因很現實

儒家:孔子,72歲(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儒家:孟子,83歲(公元前372-公元前289)

儒家:荀子,75歲(公元前313-公元前238)

法家:管仲,78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

法家:李斯,76歲(公元前284-公元前208,為趙高所害,不然穩穩80+)

陰陽家:鄒衍,74歲(公元前324-公元前250)

兵家:孫武,75歲(公元前545-公元前470)

詩人:屈原,62歲,(公元前340-公元前278,不自殺穩穩的70+)

醫家:扁鵲,97歲(公元前407-公元前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