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李斯

公元前356年,秦國咸陽,秦孝公正因為變法之事正左右為難。

面對甘龍等守舊派提出的疑問:

“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商鞅站了出來,並進行了針對性地回答: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從此拉開了秦國變法的序幕。

商鞅僅一人就讓秦國從此走上富強之路,我們在歷史課本中歸納總結的關於秦始皇的諸多政績,其實大部分都是商鞅變法內容的延續,

比如說統一度量衡、廢除分封制設立郡縣,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等。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商鞅這些辦法以我們如今的目光來看並不一定完美,但對當時的秦國的確造成了極大的正面影響,以至於哪怕他之後因權勢過大以及觸動了貴族利益而被秦惠文王所殺,但秦惠文王卻依舊保留了商鞅變法的政策,這些政策不僅一直保留到了秦始皇時期,對之後的封建社會統治同樣產生著重大影響。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那麼問題來了,商鞅變法既然這麼厲害,為何秦一統六國卻花費了百年之久?其實我們可以用成績來舉例。我們都知道假如想要一個次次考30分的孩子,將成績拔高到及格線60分,或者說70分,其實很容易;但如果想要這個孩子的成績從60分或者70分,提升到優秀的90分以上,甚至100分滿分,這其中的難度會難上數倍,當時的秦國也是如此。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雖然自秦惠文王以來,秦國一連幾任統治者都屬於勵精圖治那種,哪怕是看上去最“荒唐”的秦武王,至少在國事上面還是很不錯的。只不過再強大的統治家族,在面對執掌權柄的問題上,還是難免進行權力爭鬥。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在秦武王因“舉鼎”而亡後,宣太后立刻展現出了強大的政治手腕,將在燕國為人質的兒子

公子稷迎回,打敗了一眾競爭者登頂王位,公子稷也就是我們熟悉的

秦昭襄王。你以為秦國內部動亂到這裡就結束了?並不。

雖然扶持兒子登上王位,但

宣太后並不滿足於當一個頤養天年的太后,而是開啟了臨朝稱制之路,並大肆提拔自己的親信,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利。

在權勢面前,哪怕是親母子也能反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秦昭襄王與宣太后之間同樣充滿著箭弩拔張的氛圍。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

商鞅一人就讓秦國富強,為何一統六國卻花費百年時間有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