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萬壽寺,地位為什麼這麼高?

中國自古就有“人生五福”之說,其中的第一福就是長壽,壽文化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無不例外。萬壽寺就是在這種壽文化的薰陶下得以建成。

北京的萬壽寺,地位為什麼這麼高?

萬壽寺山門背後不乏帝王文人的舞文弄墨,不缺少諸多的軼聞典趣,這些都為這座千年古剎增色不少。靜靜的古御河從萬壽寺前流過,輕輕的訴說著往昔的輝煌和萬壽寺的重要地位。

明太祖朱元璋在開國之前原是僧人出身,所以在明代皇室有一個傳統:每當有皇子出世後,就要在民間選一位童子代替其出家,名曰“出家替身”。而明朝史上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也不例外。他最初的“出家替身”被安排在創建於明正德年間的承恩寺,後因種種原因該僧人病故。皇室又為其另選出了一位替身,而這名替身就被安排在京西的萬壽寺,後成為萬壽寺佛事活動的主持。據明代文獻《萬曆野獲編》的作者沈德符描述,這位皇帝的出家替身“年未二十,美如倩婦”。因為萬壽寺與神宗朱翊鈞的這種關係,讓它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皇家大寺,成為聚集四方僧眾為皇上祝壽的場所。每當萬壽節時,萬壽寺便聚集近千名僧眾為皇上、皇太后誦經祝壽,其場面甚為壯觀。

北京的萬壽寺,地位為什麼這麼高?

萬壽寺到了清代,依然出眾,地位高於其他佛寺。可能是因為與三位明清皇太后有關,所以萬壽寺又被稱之為“太后之廟”。每逢皇帝、皇太后壽辰,必然在皇宮舉辦隆重的壽典。萬壽寺的興建是由這位明朝慈聖皇太后朱翊鈞生母出巨資修建,萬曆皇帝賜名“護國萬壽”。

北京的萬壽寺,地位為什麼這麼高?

到了清朝,崇慶皇太后,康熙五十年生弘曆,即乾隆皇帝。她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甄嬛傳》中的熹貴妃的原型。她與萬壽寺的情緣得益於乾隆皇帝為其母在此舉辦的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規模壽典法事。慈禧皇太后算是建寺以來,到萬壽寺次數最多的人,高達五十二次之多。並且在她六十大壽慶典之際,後來又出巨資重新修繕了萬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