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臨時,古人是如何防蚊蟲叮咬的?

夏天來臨,相信很多人對蚊蟲叮咬防不勝防,對蚊子可謂是“恨之入骨”。其實,不光是現代人面臨著蚊蟲叮咬的麻煩,就連古代人也對蚊子充滿了痛恨。兩千多年的《莊子·天運篇》裡面記載道:“

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意思是被蚊蟲叮咬,一晚上也睡不著覺,可見古人對蚊子有多恨了。

然而,我們現代人防蚊蟲叮咬的手段多種多樣,那麼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古人夏天是如何防蚊、滅蚊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煙燻法驅蚊

煙燻法驅蚊,是古人最常用的驅蚊方法,這個方法我記得特別清楚,小時候家人在院子裡乘涼的時候,就拿一些艾草點燃之後,蚊子聞到艾草的特殊氣味之後,便避而遠之。除了艾草之外,蒿草的驅蚊效果也不錯,煙霧不多,味道不嗆人,於是,這兩種材料便被製作成了最早的驅蚊工具——火繩。

秋天,人們將艾草、蒿草採集回家,像編辮子一樣編成繩狀,然後掛在房樑上晾乾或者放在乾燥處,避免受潮。等到來年夏天,蚊子襲來的時候,這種艾草或蒿草編成的火繩便派上用場了,晚上在院子吃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將其點燃,驅蚊的效果是極其好的!

一直到現在,在很多農村地區,還使用這種“初級版”的蚊香驅蚊。

夏天來臨時,古人是如何防蚊蟲叮咬的?

驅蚊用的艾草

蚊香驅蚊

宋朝時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已經可以在火繩的基礎上製作蚊香。據宋代《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這便是古代蚊香的製作方法,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古代蚊香的主要成分是雄黃。雄黃作為一種礦物質,是古代用途很廣的殺蟲劑。

清朝時期,蚊香的製作水平進一步提高。晚清時,一位英國人來華採集茶種,當他進去南方潮溼的山脈中時,被蚊蟲叮咬得整夜都睡不著覺。最後,在當地人的幫助下,他購買了一些當地人使用的蚊香,一用之後,立竿見影。

返回歐洲時,他把這些購買的蚊香特意帶了回去,沒想到這些毫不起眼的蚊香,引起了歐洲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詢問這種蚊香是由何種物質構成。最後,當他再次來到中國,向當地人詢問後得知,這種蚊香的配方為:松香粉、艾蒿粉、菸葉粉、少量的砒霜以及硫磺組成。

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到了現代,蚊香驅蚊已經成為了每個家庭必備的驅蚊手段之一。

夏天來臨時,古人是如何防蚊蟲叮咬的?

香囊驅蚊

香囊驅蚊,流行古代上流社會之中,能用得起香囊的人家,非富即貴。香囊流行於明清時期,佩戴在身上,除了有香水的功效外,還有驅蚊的效果。一個小小的香囊所散發出的味道是由多種中藥構成的,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這些比較常見的中藥材組成的香囊,佩戴在身上,既優雅,又有驅蚊功效,便成了古代上流社會的驅蚊最愛。

蚊帳避蚊

俗話說“我惹不起你還躲不起嗎?”除了以上驅蚊方法外,古人還經常用蚊帳避蚊。用“蚊帳避蚊”從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了,當時齊桓公經常在“翠紗之幬”中避蚊。這裡的“翠紗之幬”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蚊帳。唐宋以後,蚊帳已經成了當時居家必備之物,直到現在。

此外,為了防蚊,古人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如發明了“滅蚊燈”,夜晚來臨時,將滅蚊燈吊在蚊帳內,燈盞的側面開小口,當燈繩被點燃後,就會因冷熱不均產生氣流,蚊帳內的蚊子便會被氣流吸進燈盞內燒死。當然,這種方法由於比較麻煩,一般很少有人去用,大多數人選擇的還是艾草驅蚊或者到後來的蚊香驅蚊。

夏天來臨時,古人是如何防蚊蟲叮咬的?

總結

蚊子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我們的祖先一直伴隨著蚊子茁壯成長,與蚊子的戰鬥歷史貫穿了整個人類的文明史。老祖宗所發明的驅蚊、避蚊方法,我們到現在都在使用,可見古人的聰明才智。

那麼,你們都有哪些驅蚊方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