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三國演義》是很多人最喜歡讀的小說,書中那些鮮活的英雄人物,那些蕩氣迴腸的鐵血戰爭,使人們沉醉其中,不捨釋卷。

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既然是小說,就必定有很多內容不符合真實的歷史。於是,很多人被“矇騙”在其中,產生了很多的錯覺。

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7個錯覺,以及背後隱藏的真實歷史。

錯覺一:張飛長得很醜

提起張飛,人們立刻會想到一個黑臉大漢的形象。三國原著中對張飛的外貌描寫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於是,很多人產生了一個錯覺,認為張飛一定長得非常醜,非常的凶神惡煞。

可是,歷史上真實的張飛卻未必很醜。不僅不醜,反而有可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張飛有兩個女兒,都嫁給了蜀後主劉禪,並且都很受劉禪的寵愛。姐妹兩人先後被冊封為皇后,在歷史上被合稱為“大小張後”。

劉禪在位41年,隻立過兩個皇后,就是張飛的這兩個女兒。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可想而知,張飛的兩個女兒必定是貌美絕倫,國色天香,否則不可能在後宮佳麗中脫穎而出,先後被立為皇后。假如張飛真的是一個黑臉莽漢,是不可能生出這樣的兩個女兒的。

所以,張飛長得很醜,或許只是一個小說帶給大家的錯覺而已。

錯覺二:胯下赤兔馬

在《三國演義》裡,經常會描寫到騎馬打鬥的場景。尤其是關雲長,手提83斤青龍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馬,威風凜凜,猶如天神下凡。

可是在真實的三國時代,根本不可能出現騎馬打鬥的場面,因為當時根本沒有發明馬鐙。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所謂馬鐙,就是一種懸掛在馬鞍兩側的環狀結構,可以讓人踩踏在上面,起到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根據學者考證,歷史上最早的馬鐙出現於十六國時期,比關羽的生活年代足足晚了200多年。

所以在三國時代,人們騎馬時根本沒有馬鐙可以踩踏。騎馬者坐在高速飛奔的馬背上,只能靠著兩腿夾住馬腹的力量來穩定身體,根本沒辦法完全坐穩,更別提手持那麼重的武器進行打鬥了。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錯覺三:孫權和劉備是同齡人

孫權是鼎立天下的三國梟雄之一,能夠和曹操、劉備分庭抗禮。另外,他還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了劉備為妻,照這麼算,劉備還要喊孫權一聲大舅哥。

很多人因此產生了一個錯覺,認為孫權與劉備是同齡人。在電視劇裡,孫權的裝扮看起來也和劉備年齡相仿。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可事實是怎麼樣的呢?按史書記載,劉備出生於公元161年,孫權出生於公元182年,兩人的年齡足足相差21歲。劉備迎娶孫尚香時已經48歲,而當時的孫權只有27歲。

所以說,孫權和劉備根本不是同齡人,而完全是年齡懸殊的兩代人。

錯覺四:諸葛亮是史上第一軍師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一般的存在。他可以未卜先知,可以用兵如神,甚至可以呼風喚雨。

於是,很多人產生了錯覺,認為諸葛亮是有史以來最厲害的一位軍師……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只是一個善於治國輔政的政治家,他既不擅長行軍打仗,也不擅長運籌帷幄,實在不能算得上是一個非常高超的謀士,和張良、陳平、郭嘉這些職業謀士相比,也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一點在正史中有非常多的記載可以證明。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劉備攻打益州時身邊帶的謀士是龐統,而只是讓諸葛亮留在荊州進行防禦。為什麼攻打漢中時帶的謀士是法正,而只讓諸葛亮坐鎮成都。為什麼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卻每次都會鎩羽而歸,無功而返……

其實,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神一般的表現,只不過是羅貫中刻意的誇大和渲染罷了。

錯覺五: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提到蜀後主劉禪,很多人立刻會想起一句話,那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用來比喻那些不求上進,難成大器的人。

所以人們錯誤的認為,劉禪就是天生的一個不成器的人,註定成為昏君的代表。

可是,劉禪真的很不成器嗎?還真未必。

我們來看一看劉禪做皇帝的經歷。劉禪總共在位41年,放在中國歷史上都能算得上時間比較長的。即便是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在沒有了諸葛丞相輔佐的情況下,卻仍然獨立自主的當了30年的皇帝。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也重用了一大批賢臣和能臣。在朝廷內部,他重用蔣琬和費禕,對外軍事上,他重用姜維。他雖然沒有非常大的建樹,卻起碼稱得上中規中矩,並不能算一個絕對意義上的昏君。畢竟,他和東吳的那位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孫皓比起來,簡直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可見,劉禪並非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蜀國之所以滅亡,還是與魏蜀兩國懸殊的實力差距,以及蜀國內部士族集團的人心向背有關。從這個意義上說,蜀漢之亡是歷史大勢,換誰都沒轍,不能全部責怪劉禪。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錯覺六:劉表懦弱無能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認為,荊州牧劉表是一個非常懦弱無能的人。他坐擁荊州之地,手下雄兵數十萬,卻胸無大志,不思進取,任由荊州基業落入他人之手。

然而,這其實也是一種錯覺。歷史上真實劉表不僅不是懦弱無能,反而非常的精明強幹。年少時候的他氣宇軒昂,姿貌非凡,名列當時的“八俊”之一。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公元190年,劉表被任命為荊州牧,但當時的荊州四分五裂,盜賊蜂擁而起,百姓民不聊生,這對於在當地毫無根基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可是,劉表並沒有被這個局面嚇倒,他單騎上任,並很快在當地站穩了腳跟。憑藉過人的才幹和雷厲風行的手段,他快速的聯合當地的各股勢力,並平定了各地盜匪的叛亂,把零散分裂的荊州統一成了一個完整的州郡。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所以說,劉表根本不是懦弱無能,他只不過是採取了一種保境安民,和平發展的策略。正因為這種策略,才使當時的荊州成為了一片遠離戰火塗炭的世外桃源,以至於很多中原人士都選擇南下荊州逃避戰亂。在三國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他的這種舉動造福了很多人。他或許不能像曹操那樣統一四方,卻可以獲得很多百姓的愛戴。

錯覺七:龐統長得奇醜無比

最後一個要說的,就是“鳳雛”龐統。

《三國演義》說龐統長得“濃眉掀鼻,黑麵短髯”。於是,這就又給我們帶來一種錯覺,認為龐統長得奇醜無比。

為什麼這也是錯覺呢?因為在正史中,我們找不到任何關於龐統長相的記載。相反,和龐統同時期有一個名叫楊戲的人,他曾在《季漢輔臣贊》中寫龐統的外貌,是“軍師美至,雅氣曄曄”。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這裡的“美至”二字,說的就是龐統的長相。能用到“美”,說明龐統不可能長得非常醜,至少應該是中等水平。

另外,司馬徽也曾說,龐統是“南州士之冠冕”。在魏晉時代,評判士族子弟的一個很重要標準就是看長相。龐統被稱為“士之冠冕”,說明他在士族之中屬於出類拔萃的級別,是根本不可能長的太醜的。

因此,歷史上真實的龐統不僅不是很醜,反而還有可能是風流瀟灑的一個美男子。這一點,也是《三國演義》帶給我們的錯覺。

《三國演義》中隱藏的7個錯誤資訊,你是否也被騙了?

結束語:

有人曾說,中國人的心中存在著兩部“三國”,一部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一部則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兩者之間雖然存在諸多矛盾,卻絲毫不影響我們探究和討論那段金戈鐵馬,精彩紛呈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