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官府在做什麼觀侯峒曾如何成就文化盛事

前言

從1628年高迎祥、李自成率陝西饑民起義之後,在慣常繳納的賦稅和徭役之外,額外加派的糧餉給百姓帶來了沉重負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官員、鄉紳擁有大片土地,可以坐收地租,同時享受朝廷賜予的優免權,不用交賦稅,而農民終日守著貧瘠的幾畝地,要繳納田賦,要承擔徭役,只能勉強維持溫飽。

農民靠天吃飯,對他們來說,比社會壓迫更可怕的是天災。當連年乾旱、漫天蝗災導致莊稼顆粒無收的時候,當自然災害帶來的瘟疫不斷蔓延、身邊的親人隨時在消逝的時候,當官府小吏無視天災帶來的困難,依然粗暴地上門催繳的時候,農民的生活只剩兩種選擇:要麼死,要麼反。當地官府在做什麼呢?

抗糧殺官

地方官不顧災情,繼續徵收朝廷要求的銀兩和糧食。能否圓滿完成朝廷要求的數額,關係到他們的政績,關係到他們的前途。完不成朝廷的指令,他們的為官能力會受到懷疑,最終烏紗帽難保。可以舉個例子。顧鹹正在延安府任推官的第一年,剛考中進士的徐時勉被任命為陝西省澄城縣的縣令。徐時勉是侯家的好友,是玄訪、玄泓兄弟年少時的塾師。徐時勉上任前,澄城縣剛發生了百姓抗糧殺官的事件。

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官府在做什麼觀侯峒曾如何成就文化盛事

原來,澄城縣令徵繳糧食時,無視百姓的困境,施以極端粗暴的手段,引起官民衝突,最終被忍無可忍的百姓殺死。這是陝西百姓抗糧殺官的第一例。徐時勉瞭解事由後,感嘆道:“民力竭矣!吾安能脧百姓以全一官乎!”他下決心以前任縣令的悲劇警示自己,以寬容之心對待百姓,絕不能為了保住烏紗帽而不顧百姓死活。可惜他在澄城任官才兩年,就去職還鄉,原因是他想剷除縣衙的一名狡猾小吏,結果被地頭蛇小吏反咬一口,遭到誹謗,由此丟了官,只帶著當地鄉紳送的六鬥麥子和抄錄的一份澄城縣供應簿回了家鄉。徐時勉回到嘉定後,去侯家做客,拿出澄城縣供應簿給岐曾看。

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官府在做什麼觀侯峒曾如何成就文化盛事

“不負本心”

岐曾被供應簿上密密麻麻的名目震驚了。百姓已經吃不上飯了,官府居然還有這麼多的來往應酬和徵收名目。徐時勉說,我到任後,細想倉庫的糧食,收繳的雜費、罰金、贖銀,哪一樣不是民脂民膏?哪一樣不是從百姓身上來的?當官的人,以此發家的多了去。這是可以藉此發家的嗎?岐曾贊同地說道,古人說讀書人必須自己有一兩頃田地,才可以進入官場。能擋住誘惑,不以當官為斂財途徑,才是“不負本心”。徐時勉從此告別了官場,顧鹹正卻只能繼續堅守在陝西。

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官府在做什麼觀侯峒曾如何成就文化盛事

起義軍領袖高迎祥的老家是安塞,李自成的老家是米脂,都屬於延安府。他們的暴動彷彿為百姓開闢了唯一的生路,從陝西,到河南,再到湖北,一呼百應。之前十餘年裡,李自成起義更像一群暴民的騷亂,現在的情況不同了,他們已經有了更大的目標一一建立政權。李自成在麾下讀書人的建議下,施行仁政,提出“均田”“免糧”的政策,意思是平分土地、免交賦稅,完全戳中了百姓的心窩。

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官府在做什麼觀侯峒曾如何成就文化盛事

從大街小巷傳唱的歌謠中,百姓聽說“闖王”李自成是一位關心民間疾苦的仁義首領,他除暴安良,開倉濟民,跟著他,可以不再餓肚子,可以不再受大兵小吏的騷擾。正如侯峒曾的好友馬世奇給皇帝上疏時所言:“其實賊何能破各州縣,各州縣自甘心從賊耳。”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是朝廷眼中的“賊”,天下百姓卻“視賊如歸”。朝廷要平定李自成的騷亂,只能從“收拾人心”開始,命令明朝將領約束部下,以求“兵不虐民,民不苦兵”。現在才“收拾人心”,已經很晚了。

職責

身為延安府推官的顧鹹正,深感責任重大。推官是一府的司法官員,主要掌管刑獄和律令。面對接二連三的騷亂,顧鹹正查清作亂的人員組成,區分對待,或殲滅,或招撫。對付猖狂的盜賊頭子,他追討捉拿,上報處決;對於饑民組成的起義軍,他以招降為主,其中包括一支三百餘人的回族隊伍,一支一千多人的慶陽土匪。在他的努力下,陝西中部略為安寧。顧鹹正明白,招降只是一時之計。

不把百姓的生計安排妥當,安寧早晚會被打破。顧鹹正開始了他的救荒策略。救荒不是推官的主要職責,但是若不救荒,百姓失去生路,騷亂案件只會更多。在接下來的兩年內,他招撫大量流民,發給他們田地,組織他們種地。他收繳無主的荒地,作為官莊,自己出錢招募農民耕種。

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官府在做什麼觀侯峒曾如何成就文化盛事

當年,幾場大雨過後,作物獲得了大豐收,受惠的農民不計其數。他組織開墾的田地達到兩萬畝,還倡導農民種樹、養家畜,使農民額外獲利,恢復正常的生活。在乾旱的黃土高原,山丘重疊,灌溉困難,僅靠降雨顯然不夠。顧鹹正請來通曉水利的工匠,教百姓修建溝渠,從遠處的河流引水,教他們鑿池儲水。

恆升車這一灌溉工具,就是他和工匠研製出來的。他還教給百姓幾種捕捉蝗蟲的辦法,改善了民生。與之配合的措施是,他釋出命令,嚴禁普通百姓持有或藏匿兵器,嚴禁組建隊伍、騎馬操練。他和侯峒曾的觀點一樣,認為人的手裡有了武器,就容易魯莽,變得目無法紀,社會就不會太平。獨在異鄉為異客,顧鹹正自知以一人之力難以收拾偌大的爛攤子,在公務之外,他只能遊覽當地名山來散心。

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官府在做什麼觀侯峒曾如何成就文化盛事

天下為己任

他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奇險天下第一山”——華山。黃河沿著陝西的東部邊界一路向南奔流,到潼關後呈直角狀突然拐向東方。潼關的南鄰便是華山。人站在百里之外,能看到華山直插雲霄,再向前走,華山反而消失在低矮的群山中,走到最後二十里,猛一抬頭,會看到一座座美如蓮花的華山山峰近在眼前。

華山的北峰、西峰、南峰、東峰,顧鹹正都無一例外地攀登過。每到一處景點,他都以詩句記下自己的觀感。站在華山的最高峰南峰上,他東瞰黃河,南望秦嶺,心中無限感慨。“南掌俯眾峰,眾峰俯天下。天自傾西北,此峰補天罅。”站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山頂上,他“俯首紅塵三萬裡”,如同進入神界;透過秀美的自然風光,他彷彿看到了八百里秦川生靈塗炭,擔憂“民窮何處覓瓊漿”,同時,他有了更廣闊的視野,更堅強的意志,“枕戈待旦吾曹事”,他明白了什麼叫以天下為己任。

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官府在做什麼觀侯峒曾如何成就文化盛事

結尾

1641年年底,短暫的家族聚會後,侯峒曾回到江西南昌,因病請辭未能獲得批准,他只能繼續工作。他將江西省十三府所有的歲試考卷整理完畢,上交禮部,主持刻行了《十三郡庠音》,成就了一件文化盛事,便結束了四年江西提學官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