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狂人日記》,引用一個錯誤的歷史典故,為何沒人指出來

1918

年,魯迅發表了《狂人日記》,隨後就在文壇上大火,它也是第一部白話文小說,在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曾被長時間選到語文教材中。魯迅借用這本書揭開了封建禮教的殘酷,那個年代的普通百姓沒有人權。

不過在小說中

魯迅卻引用了一個錯誤的歷史典故

也就是

“烹子獻糜”,文中寫道:易牙將他的兒子蒸熟後,送給桀紂食用。 如果懂歷史的人,一定會說,易牙是春秋齊桓公身邊的紅人,夏桀為夏朝末代君王,商紂王是商朝末代君王,這顯然不符合歷史常識。

魯迅在《狂人日記》,引用一個錯誤的歷史典故,為何沒人指出來

易牙本是齊桓公身邊的廚師,此人的名氣比較大,會各種烹飪之術,他還善於調味,儘管古代沒有味精,但他總能讓食材更有鮮味,

因在美食上的貢獻

也被認為是公認的廚師鼻祖

齊桓公吃慣了天下美食後

感慨道

“寡人活了這麼久,始終沒有吃過人肉,實在是可惜!易牙聽了後,回到家裡就將

4

歲的兒子殺掉,齊桓公吃了後覺得很是鮮美,問了後才知是易牙的親骨肉。對此很是感動,對他更為寵信。

魯迅在《狂人日記》,引用一個錯誤的歷史典故,為何沒人指出來

等到管仲年老時

齊桓公想讓易牙接任宰相

可見對他有多重視

管仲聽了後

連忙去阻止

他認為易牙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

更別說對君王忠心耿耿

聽了管仲建議後

齊桓公將易牙趕出王宮

但幾年後

,實在是忍不住其他廚師做的飯菜,再次將易牙召回朝廷,並讓他管理政務,結果齊桓公病重,易牙和其他幾個奸臣,忙著扶持齊桓公的兒子上位。

魯迅在《狂人日記》,引用一個錯誤的歷史典故,為何沒人指出來

那麼魯迅為何要犯這樣的錯誤,要知道齊桓公可是春秋五霸之首的聖賢之人,其實魯迅藉機表明,齊桓公和桀紂都是昏君,絲毫不管民生疾苦,他藉著這本小說,撕掉齊桓公

“聖賢”的標籤。可見魯迅並沒有失誤,自然沒有人去指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