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唯一被黑史不敢提及和非議的事,影響千年,至今還被稱讚

撰文/趙立波

大業五年(609),楊廣迎來了他四十歲的生日。攬鏡自照依舊神采昂揚,沒有一絲倦怠。在他的治理下,大隋的多個計劃在全面推進,包括中都的建立完成和兩千裡的運河已經波濤連綿吞吐著嶄新帝國的昂揚氣象,至少,楊廣此時依舊雄心跌宕,執著地推進他的所有勾勒。這一年,他儼然將重點向大隋的軟實力建設方向轉變,此時在楊廣的推動下,設立的國家圖書館藏書多達三十七萬卷,創造了歷代之最,由楊廣親自主持編纂的圖書三十一部,一萬七千卷。不久在他一手推動下,科舉制正式確立, 由此成為讀書人參與帝國生活的經典範式,影響深遠。正式這一高階的科舉制度,從最初便注入了楊廣高要求的囊括氣度。甚至這一制度的開創,無不體現著楊廣的自負性情。“煬帝自負才學,每驕天下之士,嘗謂侍臣曰:‘天子當謂朕承籍餘緒而有四海耶?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隋書》

隋煬帝唯一被黑史不敢提及和非議的事,影響千年,至今還被稱讚

楊廣畫像

科舉制的開創在此前九品中正制的門閥影響下,是權貴對於權力壟斷世襲的一次巨大挑戰,作為一種當時最新制定的選官制度,挑戰積累數百年的最重要的權力壟斷、世襲,無疑是具有相當阻力的。科舉制重在才能,分科公開考試,張榜公佈成績,得官的關鍵在透過考試,無論門第富貴高低,均要透過這一平等考試才能獲得做官資格,正是這一舉措,讓許多寒門子弟透過苦學終於走上了仕途。而世卿世祿制所重者為血統,徵辟察舉制重在德行,九品中正制重在門第,與楊廣的科舉制相比,這些歷代選官均無公平性可言,只有科舉制實現了“學而優則仕”的儒家夢想。

隋煬帝唯一被黑史不敢提及和非議的事,影響千年,至今還被稱讚

隋朝版圖

楊廣雖然出身貴族,對以門第獲取高官坐享其成最為看不起,即位後,他就迅速著力打擊門閥士族。大業初年,楊廣接到官員韋雲起對此現象痛批的上疏“自作門戶,更相剡薦,附下罔上,共為朋黨。”並在疏中列舉了相當有實力的一批貴族名單。楊廣下令進行徹查,結果使不少名門子弟配流免官。《舊唐書》幾年後,楊廣有下令“制魏,周官不得為蔭”。使一部分無功受祿的關攏貴族集團遭到沉重打擊,值得一提的是,此後這些人成了推倒楊廣的龐大勢力。在未創立科舉制度之前,楊廣就對為官者提出了明確要求,認為得官者必須有自己的才能,或者專注擅長某一領域,“若有名行顯著,操履修潔,及學業才能,一藝可取,咸宜採訪,將身入朝。”這些舉動無不體現了楊廣繼續優質人才的迫切心理。同年七月,他又下發詔書,選拔人才:“方今宇宙平一,文軌攸同,十步之內,必耽悅典墳,學行優敏,堪膺時務,所在採訪,是以名聞,即當隨其器能,擢以不次。”《隋書》

隋煬帝唯一被黑史不敢提及和非議的事,影響千年,至今還被稱讚

大運河

此時他開始興辦學校,如前面所言大興圖書事業,選拔人才,這些均是科舉制推出之前的舉動。經過數年醞釀,楊廣終於在大業三年(607)正式向天下發布科舉制的確立,在詔書中表示,凡是文武擅長一個方面的透過考試均可為官“文武有職事者,五品以上,宜令十科舉人,有一於此,不必求備。朕當待以不次,隨才升擢。”《隋書》此後從考試科目十個又轉為四個,其總體剛要就是“才藝優洽”。多年後,唐朝在研究是否繼承這一制度時,無比肯定楊廣對科舉的創立。“煬帝嗣興,又變前法,置進士等科。”“進士科,始於隋大業中。”《唐摭言》由此在唐朝的全面繼承下,科舉制度逐漸向更為成熟方向進行轉變。

隋煬帝唯一被黑史不敢提及和非議的事,影響千年,至今還被稱讚

唐代科舉

對於楊廣的身後,唐朝名臣魏徵給出了感嘆性的結論:“亡國之主,多有才藝,考之梁、陳及隋,信非虛論。”無獨有偶,李世民後來看到《隋煬帝集》時感嘆“文辭具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一番讚歎後又頗為不解地發問:“然行事何其反也?”《資治通鑑》作為楊廣身後巨大爭議的兩大遺產,科舉制與大運河,無比表明楊廣強烈的打造鮮明帝國的理想。對於大隋的治理,楊廣一直處於“在路上”的狀態,在位14年前後斷斷續續在京師的總計時間不足一年,在東都洛陽的時間總計也不超過4年,為此後人常感嘆“煬帝以巡遊亡天下”。這些無不說明其性格的好動,甚至不乏創造思維,其想要打造一個公平、正義的仕途政策完全說明楊廣的眼界和思維。遺憾的是,他的人生另一面卻充滿矛盾、激進、勞民,在其用力過猛的“鞭撲天下”過程中,造成兩側失衡的重大震盪,從而在歷史上留下了具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