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北京後下令遷都,奠定大清百年基業!網友大清版建國大業

佔領北京後下令遷都,奠定大清百年基業!網友大清版建國大業

HISTORY

順治帝在告上帝文中宣佈:接受多爾袞奏請,“遷都定鼎,作京於燕”。1644年,八月十二日,順治帝駕車從盛京出發,九月十九日到達京師,從正陽門入宮。

皇太極死後,經過激烈爭奪,為了穩定大局,多爾袞、豪格、代善等人最終選擇互相妥協,成就了六歲的福臨。福臨繼位後,大權掌握在多爾袞手裡。

繼承人確定之後,大清便將目光轉向了山海關。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多爾袞率領八旗王公、“三順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傾全國之兵,浩浩蕩蕩奔赴大明。這次進軍,多爾袞吸取以前戰爭的經驗,不攻山海關,而是繞過山海關,從長城突破,從而南下。

此時,大明的都城北京正在經歷一場驚天鉅變。1644年4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得知訊息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先是投降李自成,繼而又決定投降清朝。四月十五日,清軍在開進途中接到吳三桂的降書,多爾袞立即下令改道,向山海關進軍。

佔領北京後下令遷都,奠定大清百年基業!網友大清版建國大業

對於山海關這一重要關隘,李自成也希望能早一點掌握在自己手中。四月二十一日,大順軍騎兵逼近山海關。吳三桂手下一些部隊臨陣起義,歸順大順軍。

不久之後,李自成從北京趕到山海關,親自督戰。吳三桂率軍與大順軍苦戰,眼看就要守不住了,山海關即將被大順軍奪得。在這關鍵時刻,清軍趕到。吳三桂一再請求多爾袞進兵救援,但是多爾袞奸詐狡猾、老謀深算,他有意拖延,讓吳三桂和李自成廝殺,消耗雙方的實力。

吳三桂被逼無奈,只得親自到清軍大營,面見多爾袞。多爾袞對他很客氣,“賜坐賜茶”,說他是清軍入關的第一功臣。吳三桂跟他寒暄一番後,仍舊請他立即出戰。多爾袞不慌不忙,說道:“昔為敵國,今為一家。我兵進關,若動人一株草、一顆粒,定以軍法處死。汝等分諭大小居民勿得驚慌。”吳三桂答應了。

接著,多爾袞才不慌不忙地對吳三桂說,你們和起義軍都是漢人,我們不容易分辨,為了避免誤傷,你回去之後,讓你的兵在肩膀上繫上白布條,以為訊號。吳三桂聽了很高興,急忙回部隊準備。

佔領北京後下令遷都,奠定大清百年基業!網友大清版建國大業

第二天,吳三桂下令開啟山海關,把清軍放入關內。清軍從山海關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入關內。多爾袞與吳三桂合兵一處,與大順軍展開殊死拼殺。大順軍是農民起義軍,雖然人數上佔優勢,但是在軍事裝備、單兵作戰能力、糧餉供應等諸多方面都不如清軍,他們和腐敗的明朝軍隊作戰,能以一當十。

但是,與久經沙場的清軍作戰,則不佔優勢,何況還有吳三桂軍的加持。經過一天的鏖戰,大順軍傷亡慘重,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也受了重傷。李自成眼看抵擋不住,敗局已定,只好下令撤退。於是,清軍長驅直入,他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山海關,終於被佔領了。而大明王朝則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李自成部一直撤退到北京。兵敗如山倒,整個大順軍士氣低落。由於兵力不足,李自成擔心守在北京會被清軍“包餃子”,一網打盡,於是他下令繼續撤退,再圖發展。

撤退前,李自成還不忘過一把皇帝癮,於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舉行即位大典,盛大典禮過後,立即撤兵。

佔領北京後下令遷都,奠定大清百年基業!網友大清版建國大業

當時,多爾袞獲悉,大順軍把北京城裡的金銀財寶全部搜刮一空。多爾袞心有不甘,命令多鐸、阿濟格和吳三桂率領大軍加緊追擊,最好是將大順軍全部訊息,再不濟,也要把他們帶走的金銀財寶奪下來。

吳三桂對李自成恨之入骨,他父親和家人被李自成斬殺,為了報仇,他作戰異常勇猛。李自成大軍抵擋不住清軍,且戰且退,一直退到山西境內。清軍這才回師北京。

1644年五月二日,清軍佔領北京,多爾袞率大軍從朝陽門進入北京。這是一個極具象徵意味的時刻,這座古老的都城,迎來了新的主人。

多爾袞眼光獨到,佔領北京之後,他提議,把大清的都城從盛京遷到北京。進可以一統中原,退可以回到關外“龍興之地”。跟隨多爾袞的將領們沒有反對意見,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佔領北京後下令遷都,奠定大清百年基業!網友大清版建國大業

多爾袞率軍佔領北京以後,全國的政治、軍事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形成了清朝、大順和大西及南明三種政治勢力鼎足的局面,在原有的階級矛盾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

他為了建立全國統一政權,實現先帝的遺願,故高舉“除暴救民”、“復君父仇”的旗號,掩蓋民族矛盾,以此爭取、籠絡漢族官僚地主,擴大清統治的階級基礎,堅決鎮壓農民起義軍。

因此,多爾袞早在山海關大戰勝利的當天,就對諸將說:“此次出師,所以除暴救民,滅流寇以安天下也。今入關西征,勿殺無辜,勿掠財物,勿焚廬舍,不如約者,罪之。”

第二天,他有意避開敏銳的滿漢關係問題,命漢人內秘書院大學士范文程署名,向故明官民宣稱“義師為爾復君父仇,非殺爾百姓,今所誅者惟闖賊。吏來歸,復其位民來歸,復其業。師行以律,必不汝害。”

二十六日,又令吳三桂以他的名義出示榜文:“照得逆闖李自成戕主賊民,窺竊神器,滔天罪惡,磬竹難書。荷蒙大清朝垂念歷世舊好,特命攝政王殿下大興問罪之師,懷綏萬邦,用躋和平之誠。……為此示仰一帶地方官生軍民人等,務期仰體大清朝安民徳意,速速投誠皈命,各安職業,共保身家,毋得執拗迷謬,自罹玉石俱焚之慘。”

由於多爾袞利用漢人范文程、吳三桂宣傳清的功績及其政策,因此,消除了許多漢族官僚地主的疑慮,把清軍視為仁義之師,所以多爾袞率軍向北京進發,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反抗,“自山海以西各城堡文武將吏,皆爭先奉表迎降”多爾袞進入北京以後,宣佈明朝“各衙門官員,俱照明錄用”,“其避賊回籍,隱居山林者亦具以聞,仍以原官錄用薙髮歸順者,地方官各升一級”,“朱姓各歸順者,亦不奪其王爵,仍如恩養”。

又下令軍民為明崇禎皇帝服喪三天,發喪安葬,並遣官祭明諸帝,以此安撫明官吏。這些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的官僚土紳紛紛歸順清朝。順天巡按柳寅東進言:“今日事勢莫急於西賊欲圖西賊,必須調蒙古以入三邊,舉大兵以收晉豫,使賊腹背受敵。又須先計扼蜀漢之路,次第定東南之局。”多爾袞接受了他的建議,制定了先平西北、次定東南、統一全國的戰略總方針。

到了六月,多爾袞與諸王議定遷都北京。可是在清的諸王中卻有人不同意遷都,實際上是反對統一,繼續割據遼東,英王阿濟格對多爾袞說:“初得遼東,不行殺戮,故清人多為遼民所殺。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諸王以鎮燕都,而大兵則或守瀋陽,或退保山海,可無後患。”多爾袞嚴厲批駁阿濟格說:“先皇帝嘗言,若得北京,當即徙都以圖進取,況令人心未定,不可棄而東還。”

於是遣輔國公吞齊喀和託,固山額真何洛會等,回瀋陽齎奏迎駕。奏言:“仰荷天眷及皇上洪福,已克燕京,臣再三思維,燕京勢踞形勝,乃自古興王之地,有明建都之所,今即蒙天畀,皇上遷都於此,以定天下。”

順治帝見諸王奏議後,表示同意“遷都於燕,以撫天畀之民,以建億萬年不拔之業”。八月二十日,順治帝自盛京遷都燕京,是日車駕啟行。九月十八日,順治帝到達通州,多爾袞率領諸王大臣至通州迎駕。十九日,順治帝至北京,從正陽門入宮。十月一日,順治帝舉行定鼎登基大典,定都北京,以示新王朝全國政權建立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