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領土遼闊有過多次對外戰爭,為何沒有打算征服東南亞的國家?

在清代歷史上有過多次的對外戰爭,有侵略的也有反侵略維護國家統一的。並且曾經也試圖征服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但是事與願違,在與東南亞國家的戰爭中反而是失利居多,耗費了大量的人力、武力卻沒有獲得想要的利益,如果長期和它們糾纏下去,那麼清廷即使有再多的財力也消耗不起。維持一支駐紮在外國的軍隊是有著極大的後勤壓力的,再加上並不能得到當地人的支援,只能實行武力壓制,長期以往將不煩其擾。駐紮在東南亞地區的清軍很多都是北方人和八旗子弟,他們並不能適應東南亞潮溼的環境和飲食,在那種環境下很容易生病,所以清軍有時生病死亡的人數比作戰死亡的人數還要多,因而長期如此將是得不償失的,在綜合考慮後,清廷才最終放棄了征服東南亞的想法,只要維持一定的宗藩關係就好。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清代領土遼闊有過多次對外戰爭,為何沒有打算征服東南亞的國家?

緬軍出戰圖

清軍對緬甸的軍事行動

爆發於乾隆時期的清緬戰爭,這次事件的起因是緬甸桂家部落土司宮裡雁,不滿當時緬甸貢榜王朝的統治,雙方戰鬥多年後,宮裡雁不敵,於是向雲南總督吳達善提出依附清朝,做清朝藩臣的請求。而總督吳達善知道宮裡雁家中,有南明永曆皇帝賞賜的珍寶七寶鞍,便提出只要他把寶貝獻出來,就允許他歸附的請求。宮裡雁哪裡肯交出這件寶貝,便以祖傳之物,不能輕易送人為由,給拒絕了。吳達善對此很惱怒,因此否決了他的請求,無奈之下,宮裡雁只好去投靠另一支本地的孟連土司刀派春。在清代史書《嘯亭雜錄》中記載:

宮裡雁棲內附,寄住孟連地方。

最終因為此事,於1762年冬爆發了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的戰爭。

清緬戰爭從邊境土司小衝突開始,演變為兩方的大規模主力對決。此戰中,清軍統帥明瑞率領一萬清軍大破緬軍攻到緬甸首都阿瓦附近,但在對方大規模堅壁清野下,清軍後勤補給不濟,後遭到緬軍五萬主力包圍。清軍趁夜色沿小路後撤,為了保障大軍順利撤退,時任統帥明瑞、扎拉豐阿等讓大軍先走,親率數百八旗兵拼死殿後皆戰死,清軍萬餘官兵及傷病員和體弱文官都得順利撤退。緬軍懼怕明瑞,後曾多次乞降,乾隆不許。直到最後一戰清軍派出了一萬八千名士兵。緬軍出動主力三萬餘人,還有數百法國兵。依然是緬甸兵力佔優,但是整個戰役,還是清軍保持攻勢,而緬軍保持守勢。

最終清軍在戰鬥中慘勝,取得了緬甸的臣服,收復了明代被緬甸掠奪的孟養、木邦、蠻暮等地,但清軍也損失慘重,軍中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水師提督葉相德先後病死,統帥傅恆亦染病臥床。此戰後緬甸霸主的地位被大幅削弱,暹羅因此復國,緬甸也重新認識到清朝的力量,由此建立了二百多年的友好關係。

清代領土遼闊有過多次對外戰爭,為何沒有打算征服東南亞的國家?

清軍和安南軍作戰圖

清軍對越南的軍事行動

這場戰爭爆發於乾隆末年,它是清朝與安南(現越南)在西山朝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

公元1788年十一月,時任兩廣總督孫士毅奉命帶兵出鎮南關,率軍8000出征安南。清軍的進攻勢如破竹,僅用兵20天就攻陷了安南都城黎城(今越南河內),黎氏宗族、百姓出迎,阮惠退回南部廣南。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總督孫士毅宣詔正式冊封黎維祁為安南國王,安南黎朝正式復國。此時西山朝阮惠派人投書於清軍營,卑辭乞降,但是卻在暗中對百姓“三丁取一”,徵兵積極備戰。

次年1789年正月,清軍中置酒張樂慶祝春節,夜裡西山朝阮兵大軍偷襲黎城,清軍突然遇襲被迫退走。而西山朝阮惠害怕清軍再次進攻,因而多次向清朝謝罪稱臣,並統一接受乾隆帝提出來的四項乞降請封條件:送清軍散落士兵回國、將殘害清軍大員者軍前正法示眾、阮惠在乾隆八旬生日“親自赴京籲懇”、為清軍許世亨等陣亡將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於是清廷最終認可了阮惠成為安南的新君主。這是清代前期與安南發生過的唯一的一次戰爭。此役歷時雖短,但是影響深遠,維持了安南和清朝的長期宗藩關係。

清代領土遼闊有過多次對外戰爭,為何沒有打算征服東南亞的國家?

安南國王朝拜圖

綜上所述,在清代曾經有過對東南亞國家的征服,但是往往是得不償失,清軍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且得不到當地人的支援,很難持久作戰,只能依靠清廷的後勤來保障,並不是長久之計,最終只能放棄佔領的打算,只要承認宗藩關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