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提到三國時的水戰,很多小夥伴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赤壁之戰。中江舉帆,乘風縱火,一戰基本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格局。

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大家耳熟能詳的赤壁之戰)

但真正的三國曆史上,水戰並非只有“乘風縱火”這一種簡單的戰術,而是非常複雜多變的。這篇文章,我們就從戰船、武器、戰術三個角度,介紹下三國時的水戰。

>戰船:種類繁多、功能各異

戰船作為水戰的主要裝備,三國時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把水軍作為主力兵種的東吳,著力發展各種功能的戰船,客觀上推動了造船業的發展。

這時的戰船,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史籍上有記載的包括飛雲、蓋海、長安、鬥艦、艨艟、艫艦、皮艦、走舸、火舫,等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1。“中看不中用”的樓船

三國繼承了秦漢時期出現的樓船,並將其發揚光大,最高的樓船上層建築有五層。比如《江表傳》就稱,孫權曾乘坐名為“飛雲”的大艦。《文選·吳都賦注》則稱“飛雲’……吳樓船之有名者”,說明“飛雲”大艦就是樓船的一種。

孫權還乘坐過一搜大艦“長安”,可以裝載3000名士兵,是三國時大船載人數的世界紀錄,推測“長安”也應該屬於樓船。

不過,這種樓船因為穩定性不佳,在實際戰鬥中登場次數不多,更多地是起到威嚇敵人的作用:你看我的大船這麼牛叉,要不要投降或者退兵呀?

2。“航空母艦”鬥艦

樓船沒法在水戰中真正登場,所以比樓船小又遠大於其他船隻的鬥艦,就成了三國水戰中的“航空母艦”。

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鬥艦復原圖)

根據復原的鬥艦圖,鬥艦長37米,寬9米,吃水2米,擁有兩個桅杆、兩個船帆和30把槳,還在船尾設定不平衡舵。鬥艦建有女牆,設帥旗,四方旗,旌旗,戰鼓。從這套配置看,鬥艦很可能是戰場上的指揮船。

3。“主力艦”艨艟

艨艟又名“蒙衝”,是三國時水軍的主力戰艦,在史籍中出場也最多,赤壁之戰,吳軍主力即為艨艟。《釋名·釋船》載:“外狹而長曰蒙衝,以衝突敵船也。”由此可見,蒙衝船形狹而長,航速快,專用以突擊敵方船隻。

艨艟船有四個特點:第一,以生牛皮蒙背,對石矢和火攻有一定的防禦能力;第二,艨艟上有女牆、弩窗和矛穴,遠則弩射,近則矛擊;第三,梯級複式結構,水兵可以梯級排列迎敵,攻擊更有效率。第四,艨艟除了帆外,還用槳為動力,可以在各種條件下快速航行。

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艨艟圖)

4。“衝鋒舟”赤馬

小型快船,機動靈活,專為突襲使用,類似於海軍的衝鋒舟。

5。“運兵船”走舸

輕便快速的戰船,用來運兵。《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赤壁之戰時,黃蓋放船引火後,就用這些走舸迴歸本隊。

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走舸圖)

6。“引火船”火舫

專門用來火攻敵人的船隻。《武經總要》記載,火舫是用弊船或木筏做成,上面裝滿易燃物,從上風順流發火,焚敵人戰艦。實戰中,火舫不但可以燒敵人的艦船,還可以燒燬敵人水面的船塢、浮橋等設施。

7。“水上堡壘”連舫

王浚攻吳時,乘坐的連舫“方百二十步”,比一個足球都要大一圈。在上面可跑馬,裝兩千人,用木頭做城,開四門出入,幾乎是一個水上堡壘。有人從名稱分析認為,連舫是由很多小船拼湊在一起組成的大船,有點像組合在一起的“變形金剛”。

>使用武器:弓弩炮石,鉤拒火船

看過《三國演義》的小夥伴,肯定都熟悉“草船借箭”。這個虛構的情節,說明了水戰中弓箭的重要性。

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諸葛亮“草船借箭”雖是虛構,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除了弓箭外,三國時的水戰還有以下幾種主要武器。

1。弩

弩是水戰的重要武器,比弓箭射程短,但容易操作,威力也很大。上面我們說過,在一些戰艦上,專門設有弩窗,用來發射弩箭。

2。炮車

大型戰艦上通常裝有炮車。炮車是一種大型拋射兵器,指的不是後來的火炮,而是投石機,就是利用槓桿原理,靠人力把石頭扔向敵人。為了移動方便,炮車底還裝有車輪。官渡之戰時,劉曄向曹操獻計做霹靂車,就是這種炮車。炮車擊中敵方戰船,會造成巨大傷亡,並破壞船體,是水戰的利器。水戰中常描寫“炮矢齊飛”,就是指這種炮車。

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炮車圖)

3。鉤拒

《武經總要》記載由魯班發明、專門用於水戰的兵器。鉤拒攻防一體,當敵船打算逃走,可以用它鉤住敵船,使其無法離開;當敵船進攻時,可用它抵住敵船,讓它不能接近自己 。

4。鐵錐和鐵索

這兩個都是防禦性武器。鐵錐固定在水稍淺的江底,用於撞擊敵船,類似於現代戰爭中的水雷;鐵索則橫在江面上,阻塞敵船前進。

5。火攻武器

火攻武器常見的火箭、火炬和火舫。水戰時,離得遠,用火箭射擊敵船;離得近,士兵把火炬拋向敵船。火舫我們上面說過,就是利用方向和水流,燃燒自己,毀滅敵人。

三國時,還出現一種特質大型火炬。西晉王浚率領水軍滅東吳時,東吳水軍“於險磧之處並以鐵索橫截之”,鐵索橫江。王浚做了十多丈長的火炬,灌上麻油,遇鐵索就用火炬燒掉。

>水戰戰術:衝撞火攻之外,還特別注意人為製造有利地形

三國時的水戰戰術,分為防守戰術和攻擊戰術。

防守戰術主要分為攔塞船路和建造水上工事。

第一種防守策略是攔塞船路。

孫策攻擊黃祖時,黃祖曾用艨艟阻塞水路,但被董襲、淩統帶敢死隊衝入艨艟中,殺散士兵,砍斷纜繩,清空水道。

三國後期,東吳為了阻擋西晉從益州順流而下的攻擊,在大江中設定鐵索、鐵錐,阻塞船路。王浚採用筏吸鐵錐和火燒鐵索的辦法破除障礙。史書記載:

>“浚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餘 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

簡單說,就是使用木筏吸走鐵錐(人工排雷),用火炬燒斷鐵索,清空船路。

第二種防守策略是建造城塢。

史籍記載,東吳曾在武昌曾建造甘水城,“輕艦數千,諸所宜用,皆使具備”。曹真攻吳時,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

如果水城建在河口,那麼水面上的稱為“塢”,岸上部分稱為“壘”。呂蒙曾曾獻計孫權,在濡須口建立船塢,並且多次用船塢抵禦曹操大軍的進攻。有資料稱,這個濡須口的船塢,還可以用來修船,其原理和現在的船塢差不多,是世界上第一個船塢,領先英國1000多年。

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曹操水寨復原)

攻擊戰術,主要有戰艦衝撞、接弦格鬥和火攻。

戰艦衝撞是利用己方戰船高速衝向敵艦要害部位。敵艦的要害部位包括側面的長楫,船尾的舵室,以及輸出攻擊的弩窗和矛穴。這些部位受到攻擊,都會讓敵船失去部分戰鬥力。

接弦格鬥是當兩方戰艦接近時,就需要使用戈、矛、刀、劍等各種近身搏鬥武器,登上敵方戰船肉搏。我們上面提到的,董襲、淩統率領敢死隊,身披重鎧,衝入敵船,就是典型的接弦格鬥。

火攻是三國時重要的水戰方式,大家都極為熟悉了。火攻是利用己方處於上風或者上流的位置,引燃火舫等專門的火攻船隻,衝向敵人,引燃敵人船隊或者水上工事,直接給敵人造成重大傷亡,或者給敵人造成混亂後趁機攻擊的戰術。

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火攻後,趁混亂向敵人發動猛攻)

這個最直接的應用就是我們都熟悉的赤壁之戰了。周瑜採納黃蓋的建議,用了數十艘艨艟艦,裡面裝上薪草,澆灌膏油,在離曹軍二里遠的位置,點燃艨艟,衝向曹軍船隊。

>史籍記載,“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

三國時水戰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要注意水勢和風勢。

水勢不僅僅包括水流,還包括水的深淺高低。對水流而言,一般要搶佔上游,這樣可以順流而下,利用船速對敵人發動攻擊。

水的深淺高低,對不同水軍有不同影響。東吳士兵因為地處水鄉澤國,習慣水上行動,水勢越大,戰鬥力越高。曹魏的軍隊因為不習水戰,水勢太盛,戰鬥力就會削弱。

所以曹軍進攻東吳,一般都會在秋冬之際或者冬春之際這種水勢平穩的時間。在曹魏和東吳的歷次戰鬥中,一遇到漲水,曹魏一般會選擇退兵。建安十七年,孫權和曹操在濡須口相持,孫權就曾給曹操寄信,上面有“春水方生, 公宜速去”的字樣,意思就是說要漲水了,你打也打不過我,不如退兵,還能留個面子。曹操果然退兵了。

除了水勢,水戰中還必須要注意風勢。一般認為,處於上風位置,水戰就會佔據優勢,因為可以藉著風勢,加快行船速度衝撞敵艦,弓箭、炮車等投擲兵器也更容易發揮威力。尤其是火攻,非順風不能使用。

但實際上,順風不能總佔優勢,如果風過大,順風就成了災難。公元222年,曹軍攻擊東吳,吳將呂範率領水軍迎戰。呂範佔據上風口,本來有著巨大的優勢,但開戰時颳起了暴風,吳軍的船隻被暴風直接吹到曹軍的營寨旁邊,曹軍殺死和俘獲吳軍士兵上千人,吳軍大敗。而作戰勇猛的吳將董襲,在公元217年的一次戰鬥中,遭遇大風翻船,竟然溺死在水中。

炮車,“水雷”,水上堡壘,“變形金剛”,三國水戰遠比想象精彩!

(水軍大將董襲溺死在水中)

三國時水戰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水戰由內陸江河向海上發展。從海上攻擊可以避開敵軍,出其不意達到自己的軍事目的和戰略意圖。比如,公元232年,魏將田豫自海道進攻遼東,並在成山附近海面截擊從遼東返會東吳的周賀,殺死了周賀。魏將王稚還曾率軍浮海攻擊東吳的句章,擄走很多吳國的官吏和百姓。

當然,海上軍事行動仍以造船業最為發達東吳居多,孫權曾派海船到達遼東,聯絡公孫淵,試圖實現南北夾擊曹魏的戰略意圖,還曾派衛溫等人帶一萬多士兵,到達了夷洲(現在的臺灣),並試圖尋找亶洲(現在的日本)。

綜上所述,三國時代,因為東吳以水軍立國,所以客觀上促進了水軍戰術的大發展。這時的水戰,戰船型別繁多,戰術多種多樣,戰場也由內陸江湖拓展到外海。可以說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水軍戰術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