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非嫡非長,為什麼能取代劉榮,被漢景帝立為太子?

培養一個繼承人非常非常非常耗費心血,一個處理不好就亡國了,又不是行政人員說開除就開除。劉榮已經成年,給他安排政治勢力非常合理,軍方喜歡這個太子就更好了。軍方如果很排斥太子,這個太子也不用當了。劉榮因為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直接被提溜到中央活活逼死,就知道他絕對不是一塊造反的材料,也許漢景帝還覺得劉榮太軟弱無能呢。

劉徹非嫡非長,為什麼能取代劉榮,被漢景帝立為太子?

這麼輕易就被殺了,以後怎麼接盤勢力錯綜複雜的西漢王朝,皇帝跟太子之間的權力關係確實很微妙。可能是古代宮斗的事情太多了,高階玩家手段太厲害。漢景帝既然敢廢太子,一定要把各方面考慮好了,在東宮權力出現真空後,如何對東宮關聯勢力算計安撫。竇太后強勢殺死郅都,不就是朝中勢力表達對前任太子冤死的強烈不滿。

劉徹非嫡非長,為什麼能取代劉榮,被漢景帝立為太子?

漢景帝非要把一個成年有勢力有一定才幹人望的優秀接班人清除掉,換成幼子,萬一他身體不好去世了,這損失不是一般的大,重新培養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萬一選的新任太子不好,這個責任誰負得起?皇帝因為害怕太子威脅自己的地位,就可以隨便把太子殺死。敢這樣乾的皇帝,要麼極其愚蠢,視朝事如兒戲;要麼極其恐怖,壓倒所有政治勢力。漢景帝連打手 郅都也保不住,他肯定不屬於這兩種。

劉徹非嫡非長,為什麼能取代劉榮,被漢景帝立為太子?

本人認為漢景帝選擇劉徹不是因為年幼,而是劉徹確實表現出了高出一籌的聰慧。劉徹能夠勝出,館陶公主起了很大作用,館陶公主一開始想把女兒嫁給劉榮,但慄姬看不上,慄姬選擇了其她的聯姻物件。館陶公主為什麼看中了劉徹?從成功的機率計算,必須考慮劉徹本身的素質,以及漢景帝對劉徹的態度。所以,劉徹最終能夠上去,其實是館陶公主選中了劉徹,漢景帝也同樣看中了劉徹。然後再開始走程式,第一步讓劉徹和阿嬌成親,第二步廢薄皇后,第三步立王皇后,第四步廢劉榮,第五步立劉徹為太子。

劉徹非嫡非長,為什麼能取代劉榮,被漢景帝立為太子?

漢景帝對周亞夫不放心,他們朝夕相處肯定了解彼此,漢景帝想試一試周亞夫能否作為他託孤的人選,結果很明顯。周亞夫不合格,所以漢景帝給劉徹選了另外一個丞相衛綰,對此史書的評價是:天子以為敦厚,可相少主,尊寵之,賞賜甚多。敦厚的衛綰於是就取代了原本要託孤的周亞夫。周亞夫有才能,為人正直,但是不遜,衛綰敦厚,才能與周亞夫相比可以稱得上平庸,但是醇謹無他。自古託孤之臣都是皇帝的信得過的人,不可能找一個信不過的。周亞夫如果謙遜一點,那麼當時就應該謝罪,請求皇帝賜給他筷子。而不是自己要然後被皇帝懟,對此十幾年後的一個叫韓安國的人,勸武安侯田蚡的話非常有哲理。

劉徹非嫡非長,為什麼能取代劉榮,被漢景帝立為太子?

把霍光放到周亞夫的地位,霍光是不可能平定七國之亂的,把周亞夫放到霍光的地位,可能還沒幹幾年郎官就被漢武帝砍死了根本活不到託孤。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和不擅長的東西。就像漢初三傑,讓蕭何去陷陣衝鋒讓張良去安撫百姓,那可能他們都無法取得那麼高的成就,而君主的作用就是讓合適的人處於合適的位置。就此而言,其實漢景帝做得不錯。如果把周亞夫想象成一個工具,那麼周亞夫確實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在用下去反而會有危險,及時扔掉才是正確選擇。

劉徹非嫡非長,為什麼能取代劉榮,被漢景帝立為太子?

兩漢的危機就是後戚干政,沒辦法皇帝總比老婆母親先死,小皇帝繼位必然受外戚控制。前漢只有後戚一家,等到皇帝成年後基本沒問題。而後漢的宦官、黨錮和後戚三家混戰,反而是矛盾愈演愈烈,影響了中央政權的安定團結,而後戚干政這個問題在皇權時代是根本無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