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原本是正面形象,為何大唐老百姓還砸了狄仁傑的祠堂

這個標題會以為百姓砸了狄仁傑的祠堂,是因為痛恨他本人,但其實並不是,狄仁傑一生的功績自然是很多的,之所以祠堂被砸了是因為,他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兒子。大家都知道,前人拼命努力,高官厚祿,就是為了造福孩子,尤其是古代的時候,比較流行繼承,但一般繼承的都是嫡長子,老二等是沒有權利去繼承父親的地位的。

狄仁傑這個人物,活著的時候名氣還沒很大,去世以後,唐朝才開始對他做的事進行封賞,大家都知道他很受武則天的認可,他生前有多輝煌,死後就會怎樣被祭奠。他去世以後,他輝煌的成果自然就到了兒子的身上,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狄光嗣,一個叫狄景暉。他給後代流了不少光輝,狄光嗣是長子,自然是繼承了父親的所有,另外還受到了當時當權者的信任,同時狄仁傑在百姓那裡的名氣還沒有消失,所以狄光嗣也受到了很多百姓的尊重和喜愛。

狄仁傑原本是正面形象,為何大唐老百姓還砸了狄仁傑的祠堂

696年的時候,契丹首領來作亂,河北局勢人心惶惶,武則天為了穩住局面,就讓狄仁傑來魏州當刺史,魏州是河北很重要的一個地區,要想佔領住河北,就一定要守住這裡。前任刺史也很害怕契丹人,就把邊境的百姓帶入內地,還修建武器,使得當地百姓人心惶惶,都沒人種地了,大家都開始怨恨。狄仁傑一上任,對方就主動退兵了,雖然百姓不認識他,但是是大家想看到的局面,百姓們都開開心心去務農了,一篇安寧,為了紀念狄仁傑,百姓們自發的為他修建了祠堂,立碑。

狄仁傑原本是正面形象,為何大唐老百姓還砸了狄仁傑的祠堂

罪魁禍首

大兒子受人喜愛,深受父親喜歡,但是他的第二個兒子卻什麼都沒得到,只是一個小官,自己的父親揚名天下,自己卻混的很不好,他的心中自然是很生氣,慢慢心中的仇恨增長,他開始做壞事。可以看出是狄仁傑之前沒教育好他,他對百姓是很狠心的。

古代選用官員的時候都是要避險的,狄仁傑認為自己在魏州是有百姓基礎的,所以就推薦二兒子去魏州擔任個小官職,畢竟大兒子是很省心的,還受到過武則天的表揚,就這個小兒子不太讓人省心,他希望兒子到了魏州,看到自己曾經的輝煌,也許會有些改變。但是他的秉性是無法改變的,去了魏州之後,不僅沒有受到父親的影響,反而更加的野蠻,把錢都受到自己的口袋中,引起了當地人的憤怒。

狄仁傑原本是正面形象,為何大唐老百姓還砸了狄仁傑的祠堂

不知過了多久,百姓們就把怒氣撒到了狄仁傑的身上,他教育了這樣的一個孩子,迫害老百姓,所以百姓們就把祠堂給砸了。像這樣兒子做錯事把氣撒到父親的頭上,但也不多,之所以狄仁傑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為狄仁傑的名聲是在太好了,和孩子形成鮮明的對比,像這樣越是優秀的人,就會被要求的越嚴苛,所以百姓就把氣撒在他身上了。